在全黨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是黨的十七大作出的一項重大戰略部署。根據中央統一部署,按照“黨員干部受教育、科學發展上水平、人民群眾得實惠”的總要求,學習實踐活動正深入展開,扎實推進。從今天起,本報推出《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走基層看成效》子欄目,報道記者深入農村地區鄉鎮村、城市基層街道社區、基層醫療衛生單位等,以記者親歷親聞的方式,反映學習實踐活動所取得的實際成效、廣大基層干部群眾對學習實踐活動的真實評價和滿意程度。
春節臨近,正是農閑之時,可是記者在河北省平泉縣看到的卻是這樣一番景象:很多農民伴隨著機器的轟鳴聲,將大批林木枝椏加工成鋸末,為春季發展食用菌備料。
在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平泉縣提出發展綠色經濟的理念。平泉縣開發出刺槐生產食用菌的循環經濟產業鏈條,即“食用菌原料—食用菌—食用菌廢棄物—蛋白飼料—畜禽養殖—糞便肥料—還林(田)—食用菌原料”,將食用菌種植打造成真正的“綠色產業鏈”。
記者走進平泉縣臥龍鎮安杖子村村民高樹滿的家,他正忙著整理剛剛加工好的鋸末。“我家現在栽了200多畝刺槐林,2009年平茬20多畝,其中一部分桿子用到了蘑菇棚上,剩余的全部打成鋸末,節約了8萬多元。過去,生產后的菌棒、菌盤就當垃圾處理了,現在已經變廢為寶,僅河北延豐肥業有限公司利用廢棄菌棒加工有機肥一年就消耗食用菌廢棄物2萬多噸。”高樹滿告訴記者,通過食用菌的種植,他家每年收入能超過10萬元。
目前平泉縣已發展刺槐林68萬畝,而刺槐每年可平茬20多萬畝,生產食用菌1億盤,能為農民增收1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