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在全國經濟增速排名一直靠后的京滬兩地,有望在新的統計指標測算中“翻身”。
近期國家統計局印發了《基于需求的反映提質增效轉型升級統計指標體系》(以下簡稱《指標體系》),上述指標將根據從經濟穩定、經濟安全、結構優化、產業升級、質量效益、創新驅動、資源環境、民生改善等八個方面,來測算提質增效的水平。
上述指標除了考慮GDP(地區生產總值)增速外,還將考慮城鎮化率,研發占GDP比重,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單位GDP能耗等八個方面的指標。
國家統計局提出,下一步將參照今明兩年可測算并擬發布的指標,結合現行年度、定期數據發布制度及有關規定,及時對外發布專業反映提質增效轉型升級的指標數據。
上海交通大學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啟貴指出,北京、上海的經濟增速近年來一直在全國靠后,但是其在研發投入、服務業發展等方面,其實走在全國的前列,甚至是標桿,以新的統計提質增效的指標看,北京上海有望在全國前幾名,而浙江、廣東、江蘇等地也有望在這樣的測算方式中排名提前。
指標體系涉及政府債務水平
根據媒體報道,國家統計局在廣泛深入研究基礎上,歷時一年多、數易其稿,完成了《指標體系》,并于近日正式印發。
《指標體系》從經濟穩定、經濟安全、結構優化、產業升級、質量效益、創新驅動、資源環境、民生改善等八個方面,綜合考慮數據的可獲得性和數據質量,選取了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率、債務余額占財政總收入比重、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居民消費率、城鎮化率、研發經費與GDP之比、每萬名就業人員R&D人員全時當量、單位GDP能源消耗降低率、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削減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人均GDP之比等40多個核心綜合指標。
一位參與討論的專家指出,上述指標出來后,可能需要結合經濟普查的資料,來進行測算相應的數字,但是最后測算時,各個指標的權重到底多少還要研究。
據悉,上述分項指標中,政府債務、每萬名就業人員R&D人員全時當量等指標需要進行測算,而GDP增速,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居民消費率、城鎮化率側,研發投入占GDP比重,單位GDP能源消耗降低率、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削減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人均GDP之比,已經有現成的數字可以拿來用或者直接算出。
北大中國經濟核算研究中心副主任蔡志洲指出,有些分項指標還可以研究,例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標”,可能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人均GDP之比”好些, “此外還可以減少一些分項指標,太多了測算得比較復雜。”他說。
國家統計局設計管理司司長劉富江稱今后,根據經濟轉型升級的新特點、新要求,以及對轉型升級內涵和構成要素認識的不斷深入,每年會逐步完善。
“這些提質增效的指標,反映了一個新的看待地方發展質量的視角。”朱啟貴說,例如研發投入比重,將反應經濟的創新動力,而政府債務過高,政府則有可能面臨破產風險。
根據統計局方面提出的目標,“十二五”時期,基本建立健全經濟轉型升級統計監測評價指標體系及其所需的統計調查指標體系。力爭“十三五”末期,結合完善發展成果考核評價要求,建立健全全面反映“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統計監測評價指標體系,及其與之相適應的統計調查指標體系。最終目的還是要通過分析和發布,引導各地區推進經濟轉型升級取得實效。
京滬等地排名有望靠前
21世紀經濟報道獲悉,由于發達地區出去GDP增速之外的大多數分項指標大多完成良好,這使得這些地區最后測算的數字可能排名靠前。
朱啟貴認為,京滬等地城鎮化率、服務業增加值比重,研發投入占GDP比重,單位GDP能耗降低率,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消減率,都在全國靠前,京滬最后測算數字將改變過去單純GDP排名墊底的情況,而江蘇,浙江的指標也有望靠前,廣東也不會很差。
此前2012年、2013年京滬兩地經濟增速位居全國最后2名。2014年稍微好些,但是今年上半年經濟增速也分別為7.2%、7.1%,位居全國倒數第五、第四。
而新的分項指標中,京、滬服務業增加值比重目前分別為70%、60%以上,為全國第一、第二。而上海、北京兩地由于本身是直轄市,城鎮化率都高于80%,也為全國第一、第二名,至于研發投入占GDP比重,也在今年來,一直是前幾名。
也有專家認為,上述體質增效的指標,最后可能對發達地區有利。因為這些地區服務業發達,居民后入水平高,經濟發達水平,與人均GDP水平都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