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民8月份因青奧會少吸1750噸PM2.5。近日,南京青奧會空氣質量保障專家組公布了空氣保障數據,整個8月份,南京人比平時少吸了3764噸PM10和1750噸的PM2.5,下降比例達到44%和36%。據了解,青奧期間空氣質量“優良”等級預報準確率達到75%~80%。南京青奧會空氣質量保障組組長、南京大學大氣系教授王體健表示,青奧期間空氣質量也不是一帆風順的,有過三次“危機”時刻,但都通過加強管控順利通過,青奧保障的經驗也將為應對重污染狀態提供借鑒。(9月8日《現代快報》)
青奧會期間,南京的空氣質量那是相當的好。只可惜,青奧會走了,好空氣似乎也隨之而去,南京空氣質量迅速從優良轉為污染,不免讓不少市民懷念起青奧時清新的空氣。
青奧會期間的空氣質量為何那么好?其實很簡單,四個字:加強管控。如果再往深里說,那就是領導重視、不遺余力。畢竟,青奧會是重大活動,確保空氣質量優良,不僅關乎青奧會的順利舉行,也關乎南京乃至國家的形象,焉能不引起高度重視,站在“講政治”的高度加強管控、嚴防死守。
每逢重大活動,都會實行一些特別舉措。這些特別舉措也往往立竿見影、收效顯著。例如,2006年中非論壇期間,北京封存了中央單位50%的公車,市屬單位、外省市駐京機構80%的公車,結果會議期間,“首堵”的擁堵路段明顯減少,長安街平均車速比前一周提高了20.5%。2008年奧運會期間,環保部與北京市政府牽頭,會同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山東省等省區市及有關部門,共同制定了“第29屆奧運會北京空氣質量保障措施”。結果,奧運期間的北京藍天讓人印象深刻,從8月8日至24日奧運會召開的17天,全市空氣質量天天達標,污染物濃度全面下降50%,創造10年來歷史最好水平。
毋庸諱言的是,為重大活動而出臺的管控措施,基本上都是臨時性的,活動一結束就放松了甚至停止了。因此,其效果也是臨時性的,不具備“可持續性”。中非論壇結束之后,那些為了保證論壇期間交通的強制措施沒有了,大批的公車也傾巢而出了,于是,北京的交通又回復到了以前的老樣子。當很多人再次遭受“劇毒”(巨堵)的道路的折磨時,總是回憶起中非論壇期間那短暫的“幸福時光”,發出“要是中非論壇不結束該多好啊”的感慨。奧運結束,“奧運模式”退出,空氣污染隨即反彈,甚至愈演愈烈、演化成“十面霾伏”的嚴重局面。青奧會結束后,南京空氣污染迅速反彈,其實也完全在人們的意料之中。
專家稱“青奧保障的經驗也將為應對重污染狀態提供借鑒”,說得非常好。好舉措本不該局限于重大活動期間,更不該僅僅為了營造“祥和氣氛”只刮一陣風,而應該有一個長效機制,將其堅持下去。青奧會走了,好空氣不能走,政府重視現實問題的好風氣更不能走,不僅要繼續加強管控、采取常態化的方式治理大氣,也要將這種求真務實的態度推廣到整個工作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