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空氣,貴州造”,這個廣告詞如何?
據報道,貴州省旅游局已宣布啟動制造“空氣罐頭”計劃,并計劃將其打造成特色旅游商品。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在參加貴州團審議時,曾幽默地說,將來貴州可以賣空氣罐頭。
習近平的話是對貴州空氣質量的贊賞。貴州打算把這變成現實,不算離譜。把空氣灌裝起來出售,在國外早已有之,在國內也有人這么做過。如果產品設計合理,又迎合了消費需求,未必沒有市場。何況,貴州制造空氣罐頭,更多是作為推廣地方旅游的一種手段。對此,倒不妨面向市場招標,由企業運作這一產品。
人們更關心的是,這一做法對環境保護作用幾何。貴州要制造出售空氣罐頭,就必須保證“原材料”的質量。確保貴州空氣罐頭不變質,關鍵又在于把環境指標當作地方發展的重中之重,作為地方政績考核的主要標準。據悉,貴州今年將對全省所有市縣進行實時監測,如果哪個地方的大氣、水環境質量不達標或嚴重下滑,地方領導將被問責。可見,要讓貴州空氣一直成為“中國好罐頭”,需要整個經濟社會發展理念的轉換。
其實,在貴州之前,已有地方在打“空氣”的主意,比如福建、河南等地也曾表示要推出空氣罐頭。不難看出,這些地方的空氣罐頭大概只能在遠離城市污染的深山老林、旅游景區生產。如果換在隨便什么地方生產,空氣還能清新如許嗎?一個地方,如果好空氣只能從山旮旯里灌裝,恐怕不僅不能拿來當政績,還應被視作警示。
貴州空氣罐頭就像一支促醒劑,提醒貴州要注重保護當地綠水青山,不使山河失色,也警示各地加快轉換經濟發展模式,恢復生態環境。而當務之急,是推動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把PM2.5降下去,把空氣質量提上來。報道稱,包括貴州、福建等地都曾遭遇霧霾侵襲。這表明,哪怕是制造一罐好空氣,也并不容易。若只是熱衷于借助空氣罐頭推廣地方形象,而沒有看到罐頭背后的生態危機,豈不是把罐裝空氣當作了遮羞布?
中國好空氣,當然不能只有貴州造。水、陽光和空氣,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本資源。只有部分地方才有好空氣,這肯定不正常。這正如,礦泉水、純凈水成為日用消費品,不光表明人們對更好水質的追求,也反映了水土環境的惡化。罐裝空氣的出現,也是這個道理。就此而論,空氣被罐裝出售,并不值得津津樂道。當罐裝空氣不再具有任何價值,或者說,走到哪里都能呼吸新鮮、潔凈的空氣,才是這個社會的正常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