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國際環保組織自然資源保護協會(NRDC)發布國內首個《中國城市步行友好性評價報告》,北京最終總分51.99分“不及格”,其中人行道管理為0分(滿分5分)、城市路網密度也僅得0.87分(滿分10分)。
35個城市北京排11位
NRDC中國區主任錢京京介紹,該報告創建了國內首套城市步行友好性評價體系,共設置了4個維度,即人們行走的安全性、舒適性、便捷性以及政策與管理。其中,每個維度涵蓋3個具體指標。
報告根據不同的區域、氣候和行政級別等選取了35個城市,統計數據來自政府或權威機構出版的年鑒、公報和政府工作報告等。
報告顯示,4個維度總分100分,北京得分為51.99分,在35個城市中排名第11位。
報告將步行友好性分為5個等級,北京等8個城市位于第3等級即“適宜步行”,香港在35個城市中總分89.69位于榜首,屬于“步行天堂”。
“人行道管理”得零分
NRDC中國可持續城市項目主任謝鵬飛介紹,在12個具體指標中,北京的城市路網密度、人均汽車保有量、空氣質量指數和人行道管理得分較低。其中人行道管理滿分5分,而北京得分為0。
謝鵬飛說,人行道管理主要是考慮是否有專項法規約束、重罰違法行為以及嚴格監督檢查等因素。“人行道好不好走不在于道路的寬窄,在于管理的效率。北京相關管理的法律法規不如廣州和上海等城市。”
針對“城市路網密度”,謝鵬飛說,一個城市大街區還是小街區,決定了大家走路的便捷程度,“這一點香港做得好,得了滿分。”他介紹,北京此項指標得分0.87,排名第28位。
政府表率得分最高
記者發現,12項指標中,北京在“政府表率”方面得了滿分4分。謝鵬飛說,該指標主要依據是關于步行方面的宣傳報道,例如政府官員自身實踐或提倡步行等。
謝鵬飛認為,北京作為首都,城市的性質決定了用地的性質,也有嚴格的歷史文化保護要求,這些都增加了改建現有結構的難度。但北京可以從其他方面切入,比如增加林蔭路覆蓋率、控制機動車保有量、加強停車設施管理等。尤其在建設新城的時候,可以按照集約的小街區模式來發展。
根據NRDC發布的報告,北京“步行友好性”總分未能及格。昨日,新京報記者走訪天寧寺橋、左安門內大街等多處發現,人行步道對行人不便等情況并不鮮見。
商鋪臺階占道 步道僅容一人
昨日下午,記者在左安門內大街看到,一些店鋪的臺階延伸到步道上,讓步道陡然變窄,兩人并排走其中一人只能走在自行車道上,身邊不斷有電動車等開過。“步行道一下寬一下窄的,我們也只能一上一下地走,有時候還被路過的車蹭。”居住在附近小區的王女士說。
不止是店鋪占道,左安門內大街路西還停有不少機動車,走在這條街上,不時有電線桿斜過頭頂,個子高點的人稍不留神就可能撞到。
20米盲道 “埋伏”兩個井蓋
在龍潭湖路南側,一條黃色的盲道上,赫然立著一根路燈柱,燈柱一旁還有個下水道井蓋。該步道本身寬度不足1米5,加上路旁延伸出的綠植阻擋,最終留給行人的步道不足1米寬。
在復興門外大街一段,記者沿著盲道行走不到20米,就有兩個下水道井蓋位于盲道上。
天寧寺橋西站公交站附近,人行道有兩三米寬,但往前方走,人行道便變得有些狹窄,沿途洗車行等不少店面緊挨著人行道,在洗車行門前,不時有私家車開到人行道上洗車。
中間有護欄 過街要走2公里
昨日下午,記者在建國門北大街和雅寶路交會口處下公交車,此處有一過街天橋,記者未過橋,而是繼續朝南步行。結果,建國門北大街中間一直有護欄間隔,錯過了上一個天橋,再想過馬路到建國門北大街路西,需要步行約2公里,一直走到建國門橋才能過去。
在東大橋附近也有類似情況。從東大橋地鐵站下車,如果想前往僑福芳草地,需要在東大橋路和朝外大街十字路口過馬路到路西,否則,便需要沿著東大橋路一路向南,直到日壇北路路口才能過馬路,約步行1.5公里。
一眼可望見 步行需20分鐘
昨日,記者在天寧寺橋西下了公交車,向東走了10余分鐘,看到了橋下一個路口,但沒有步行指示。由于不太確定該路口能否到達對面,記者便沿著橋拐彎往南走。最終,在路人的引領下,步行約十分鐘通過一條地下通道到達橋對面的廣安門北街。路邊一位老大爺說,之前經常有人說看得到橋對面就是過不去。
記者在詢問路人后,又折返回最先發現的路口,公交車、私家車來往不斷,等了五六分鐘才穿過兩三米寬的馬路。之后,再步行數分鐘穿過橋下一條幾十米長的通道,到達對面的蓮花池東路附近。
■ 部門回應
整治步道寬度最少1.5米
市交通委表示,2014年步行、自行車系統整治工程已全面鋪開,目前已完成地安門外大街、金寶街和鼓樓西大街等52條市管道路的整治,已完成10個橋下路口彩色非機動車道的鋪設工作,9月底前完成全部整治項目。年底前,80條城市道路的非機動車道及人行步道將貫通。
市交通委介紹,北京市今年列入整治工作目標的80條市管道路人行步道、自行車道系統(共330公里)及10個橋下路口彩色非機動車專用通行道,重點分布在三環以內人流密集街區,將通過設置機非護欄、阻車樁等方式實現物理隔離,暢通步行、自行車系統。整治后,力爭實現人行步道寬度不小于1.5米、自行車道寬度不小于2.5米。
■ 專家觀點
步行環境優化要消除人車對立
北京為何步行環境“差強人意”,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副院長毛其智分析稱,從交通來看,現在很多人開車,選擇步行等慢速交通的人越來越少,步行道也就會越來越“弱勢”。相反,如果大家多選擇走行,步行道自然而然就寬了。“我特別要說的是,在中國傳統觀念中,車好像是高人一等的社會身份。”毛其智說,西方的車只要看到人,很遠就停下來,耐心等步行者離開交通區域。而中國的絕大多數司機還沒有這種意識,人和車缺乏相互的尊重。優化步行環境,要爭取把這種對立消除。
北京步行友好性
政策與管理
政府表率:
得分4(滿分4);列第一;
人行道管理:
得分0(滿分5);共30個城市得分0分;
步行交通系統建設:
得分4.5(滿分6);列第四;
便捷性
城市路網密度:
得分0.87(滿分10);排名28;
步行可達性:
得分5.24(滿分10);排名18;
城市道路尺度:
6.08(滿分10);排名9;
舒適性
空氣質量指數:
得分4.03(滿分10);排名27;
城市林蔭路覆蓋率:
得分6.16(滿分8);排名10;
步行分數:
得分4.91(滿分7);排名2;
安全性
道路事故死亡率:
得分11.91(滿分12);列第二;
人均汽車保有量:
得分0.05(滿分6);排名32;
人行道面積率:
得分5.75(滿分12);排名20;
(數據來自《中國城市步行友好性評價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