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8月26日電 近日,媒體曝出,深圳鹽田區人均高爾夫球場面積是其人均社區公園面積的8倍,福田區社區公園面積總和不及高爾夫俱樂部總面積的1/3,城市核心區域被各類高爾夫球場“占領”。對此,美國《僑報》近日發表文章稱,城市要發展,就需為廣大市民提供便利,過分依靠少數精英消費的城市很難獲得可持續發展,更難以成就“偉大城市”。
文章指出,從上世紀80年代深圳被列為經濟特區起,這座新城市就在“敢為天下先”,在打破條框等方面與傳統城市不同。上世紀90年代,深圳更成了大陸邁向市場經濟的橋頭堡。
文章認為,深圳愛建高爾夫球場有其內在邏輯。早年的深圳創造了財富和精英階層,高爾夫球場有了市場;地產商通過大建高爾夫球場既獲得了球場收益,也借此拉升了周邊房價;而深圳則獲得了土地出讓收益,也通過此法讓深圳成了綠化模范城市,可謂一舉多得。
文章同時指出,然而,綠化的受益者卻將廣大普通市民排除在外,少數人所有的“專屬空間”侵占了多數人的公共空間,以至于市民前往公園、體育場需繞行很長的距離。
事實上,這并非只是深圳的問題。近年圍繞廣場舞爆發的沖突在多地上演,至今也未找到有效的調解辦法,原因之一就是城市公共空間的不足。試想,若休閑空間資源豐富,在遠離民居的位置僻出一地專供跳舞,沖突會少很多。
看看紐約曼哈頓的中央公園、倫敦的海德公園以及蒙特利爾的皇家山公園,無不是將地理位置最好的大地塊建成公園,為市民提供一片公共空間。當然,高爾夫球場不是一刀切取消,但它的建設需納入城市整體規劃中,既能使其創造經濟價值,又讓其符合城市發展的需要。
文章強調,城市要發展,就需為廣大市民提供更高效便利的工作、生活條件。過分依靠少數精英消費、過度迎合富裕階層偏好的城市很難獲得可持續發展,更難以成就“偉大城市”。對正經歷迅猛城市化進程的大陸而言,深圳應重新定義自身“特區”的內涵,不再囿于在經濟價值算計方面走在前列,而是要為實現城市整體利益最大化帶個好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