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中央、國務院邀請優秀專家人才代表北戴河休假
時間:2014-08-14 18:04:28
來源:新華網 作者:華春雨
這是一份如約而至的邀請,這是一種殷切溫暖的關愛。
8月4日至9日,黨中央、國務院邀請優秀專家人才代表到北戴河休假。
專家們或在自然科學基礎研究中貢獻卓著、或在工程技術上碩果累累、或在社會科學和文化藝術等領域成就突出。他們以拳拳之心融入復興、富強之夢,以親身實踐詮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理念。
海風習習,送來綿長的關懷,溫暖赤子之心……
博大胸懷、敬才愛才
中科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所研究員、中科院院士秦大河曾經徒步橫穿南極,曾經獲得國際氣象組織獎和沃爾沃環境獎,為中國和世界氣象事業做出過突出貢獻,但他卻少有時間照顧身體不好的老伴。
長城腳下、山海關前,老伴在留影時堅持要從輪椅上站起來,為兩人第一次的休假之旅攝下一張完美的合照。
與秦大河一樣,參加今年休假活動的專家中,很多人是第一次圓了與家人共同休假的愿望,甚至是第一次有機會放下手中的工作享受一個完整的假期。
今年來到北戴河的50名專家平均年齡61歲,其中有兩院院士25人,有26人曾獲全國勞動模范、三八紅旗手、優秀科技工作者等榮譽,多數專家獲得過國家級科技和人文社科獎勵。
榮譽和成就的背后,是專家們執著的付出與奉獻。而邀請專家到北戴河休假,正體現著黨和國家對專家人才的關心重視。自2001年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已先后邀請了14批、700多位專家參加休假活動,成為一項制度性安排。
受習近平總書記委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劉云山6日在北戴河看望參加今年暑期休假活動的專家,并同大家進行座談,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向各方面優秀人才致以親切問候。
美好的祝愿、深情的囑托、殷切的希望,讓專家們倍感振奮。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林毅夫說:“能夠作為優秀專家代表應黨中央、國務院的邀請到北戴河休假并參加座談,我感到十分光榮。”
來自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第三十六研究所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楊小牛說:“黨中央、國務院對科研人員的關心,充分體現了對知識、對人才的高度重視,讓我深感溫暖和激動。”
賢才出,國家昌。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人才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強調人才是最寶貴的財富,國家發展靠人才,民族振興靠人才;強調專家人才要努力把科技成果應用到實現國家現代化的偉大事業中,把人生理想融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奮斗中……
在黨中央正確領導下,各地各部門堅持黨管人才原則,深入落實人才發展規劃,大力實施重大人才工程,積極創新人才政策和體制機制,統籌推進各類人才隊伍建設,人才工作取得新的進展。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論述體現了黨和國家對人才工作的重視。”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研究員、中科院院士陳勇說,“作為被黨和國家所期待的人才,我們更要認識到自己的責任和使命。”
以德修身、以德潤才
參加這次休假之前,來自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醫院的瑪依努爾·尼牙孜教授已經放棄了幾次來北戴河的機會。原因只有一個字,“忙”。
臨床工作、科研項目、下鄉篩查……瑪依努爾告訴記者,她本可以安于出門診、做手術,但強烈的責任感卻驅使她領銜科研項目,把自己的知識、經驗傳授給年輕人,驅使她一次次到和田最艱苦的農村開展婦科疾病篩查。
參加工作37年卻從未休過假,她說:“我很忙,但我認為自己做的事有意義。”
事業的成就離不開信念的支撐,民族的發展更需要精神的力量。
黨的十八大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受邀休假的專家中,很多人正是以自己的親身實踐詮釋著核心價值觀的含義——
來自河北農業大學的李保國教授,不僅常年扎根山區農村一線,探索出30余項山區治理的先進技術,而且在教學中主動同學習后進學生交朋友、自己出錢為貧困學生交學費,使他們努力上進,完成學業。他獲得的榮譽中,“全國師德先進個人”的稱號引人注目。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院長劉玉村、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主任葛均波等醫學專家,來自中央民族樂團的著名琵琶演奏家吳玉霞、著名書法家蘇士澍等藝術家,國防大學教授金一南等,即使在休假中也不忘為樹立高尚醫德、弘揚民族文化、闡釋國防和軍隊建設成就而努力,為大家奉獻精彩的講座。
……
不僅是科學技術的承載者、先進文化的傳播者、社會風尚的引領者,更要做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楷模,專家們對中央這一要求高度認同、積極響應。
西北工業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馬遠良說:“我們中很多人都肩負著為人師表的責任,要在踐行核心價值觀方面發揮引領作用,作出榜樣,引導好自己的團隊。”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既是我們義不容辭的歷史責任,更是我們無上光榮的神圣使命。我們既要做自覺踐行的楷模,又要做好青年人才的引領者,更要做好青年一代的教育者。”西南石油大學校長趙金洲教授說。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校長、中科院院士鄭曉靜表示,要以服務國家之需為擔當,將愛國敬業融入到科技創新的實踐中,以維護科學精神為己任,將誠信友善融入到科學道德的樹立中,努力在立德樹人方面有所作為。
篤行報國、矢志圓夢
碧海雄關,繁花競妍。休假期間,兩位農業科技的育種專家初次相見。
青海省農林科學院生物研究所所長王艦握著河南科技學院小麥研究中心主任茹振鋼的手,兩人的開場白再簡單不過——
“我是研究馬鈴薯的。”
“我是搞小麥育種的。”
……
放松身心的旅途里,兩位專家談的還是自己熱愛的工作。
經過多年努力,我國自主創新能力已經有了大幅提升。但同時,我國科技創新基礎仍然不牢,自主創新特別是原創力仍然較弱。
人才興則事業興,人才強則事業強。今日的中國正由發展中大國向現代化強國邁進,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也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渴求優秀人才。
休假期間,專家們紛紛圍繞進一步做好人才工作,培養更多“高、精、尖、缺”人才道出心聲——
“創造讓科研人員不受干擾、潛心研究的寬松環境”;
“加大對西部人才的政策傾斜和支持力度”;
“加快推進農業實用人才隊伍的建設”……
一項項建議中,飽含使我國科學技術盡快躋身世界前列的責任感;一句句話語中,更有著再譜人生華章,融入實現中國夢歷史洪流的使命與擔當。
已過古稀之年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中科院院士施蘊渝說,希望趁著自己身體好的時候,再多做點事,更好地培養年輕學生,吸引更多的學生、人才回國,為實現中國夢貢獻力量。
新疆農墾科學院研究員、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學庚說,我將多做工作,多培養人才,使我們的科技人員一代更比一代強,以實際行動回報黨和國家對知識分子的重視。
“考古工作者能為實現中國夢做些什么?”從事考古工作30余年的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院長鄒后曦說,“保護文化遺產就是保護中華文化血脈、保護民族的精神家園,我會以更強的責任感、使命感做好本職工作。”
戴河蜿蜒,涓涓入海。這是又一次與大海的約定,這是又一次追尋夢想的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