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型現代農業的含義是什么?大連市為何提出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它將為城市和農村的生產生活帶來哪些改變?記者趕赴大連市,就以上問題進行了調查采訪。
大連市規劃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
人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而在這個過程中,生活在城市的居民與大自然和鄉土親密接觸的愿望也會越發強烈。一些上了年紀的市民對過去那種在自家庭院中種花種菜的日子十分懷念,而那些從小在都市環境中長大的年青一代,也很想了解和親身體驗農村的生活。
兩年前,大連市提出了 “全域城市化”的發展理念,大連市政協委員、民革大連市委主委李景曄意識到,解決好“三農”的發展問題,將成為其中一個重要環節。因此,在研究和借鑒國內外其他先進地區發展經驗的基礎上,他同另外一些政協委員一起提出了大連市下一步應著重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的建議。
在今年年初舉行的大連市政協十一屆三次會議上,政協委員們相繼提交了 《大力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以科技創新推動都市型現代農業建設》等11份關于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的提案。這些提案指出,大連市已經具備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的基礎和條件,但目前都市型現代農業還沒有作為一項專門化產業納入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中。
大連市政協對這些提案組織集中辦理,積極推動落實。結合提案辦理,大連市委、市政府出臺了《關于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的意見》,今年內還將完成《大連市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規劃》的起草和論證工作。
櫻桃園帶來的成功經驗
部分政協委員對旅順口區的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現狀有較為深刻的印象,其中大櫻桃產業的快速發展就是一個典型代表,如今旅順的櫻桃節是越辦越紅火。
國內外游客向往大連的濱海都市美景,而大連市民卻對一年一度的旅順櫻桃節興趣盎然。
在每年初夏旅順口區舉辦櫻桃節的時候,大連市及周邊地區的市民就會“逃離”鋼筋水泥構筑的“都市叢林”,呼朋引伴驅車前來參加這一節日,將城市的喧囂、擁擠、奔忙暫時拋在身后,親農近農,享受一段鄉村的悠閑時光。
鑫盛農業生態園位于旅順大鹽路東側,距土羊高速公路出口僅1公里,是旅順口區30多座精品櫻桃觀光園中的一分子。園區占地面積100多畝,有5000余株大櫻桃樹。為方便游人采摘和觀光,生態園鋪設了2300米長的方磚步行道。
“2008年以來,臺灣地區的游客來了,日本、韓國、越南、新加坡等地的游客也來了,旅順的櫻桃越來越有名氣。 ”農業生態園的經營者劉永和告訴記者,“一位日本游客看到我這個老農自己擁有這么大一座櫻桃園,他很驚訝,還夸我的櫻桃園設施完善、管理到位,夸我的櫻桃口感好。 ”
旅順口區從2005年開始舉辦櫻桃節,隨著宣傳和推介力度的不斷加大,越來越多的城里人喜歡上了旅順這個“世外桃源”之地。旅順口區農林水利局局長趙元吉對記者說:“當初,農民響應農業結構調整的號召,栽植了10多萬畝大櫻桃;如今,旅順大櫻桃進入了盛果期,政府要全力為果農搭建良好的銷售平臺。 ”
去年11月21日,國務院、中央軍委批準旅順口區正式全面對外開放。今年,旅順櫻桃節正式升級為大連旅順國際櫻桃節。僅6月18日至7月18日一個月內,旅順口區就接待了游客21.5萬人,銷售大櫻桃2萬噸,實現門票收入860萬元,櫻桃銷售總收入5.2億元,帶動全區農民增收1.8億元。
旅順開始第三次農業結構調整
“在都市型現代農業這一概念提出之前,旅順農業已經經歷了兩次重大的結構調整。 ”趙元吉認為,“如果沒有這個基礎,我們也不可能在省內率先嘗試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 ”
據介紹,旅順口區這兩次重大農業結構調整發生在近10年的時間段內。過去,該區的農業生產是以大田種植為主,農作物除玉米外,還有少部分小麥、高粱、大豆等。風調雨順的年景,畝均純收入約300元。
第一次重要農業結構調整是將傳統的大田耕作改為果樹種植。 “鐵桿莊稼”被以櫻桃樹為主的果樹所取代。目前,全區16萬畝耕地中有10.2萬畝種植的是櫻桃樹。盛果期內每畝櫻桃可收入2萬多元。
第二次農業結構調整是大力發展設施農業。趙元吉說:“我們的日光溫室全是鋼結構、陽光板、玻璃幕、全自動智能溫控的,從前那種塑料薄膜的溫室早被淘汰了。 ”
目前,該區正在經歷第三次農業結構調整,即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這次調整帶來的將不僅僅是效益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就連農業生產的目的也將發生改變。
鑫盛農業生態園經營者劉永和計劃在櫻桃園里建起恒溫庫,好讓游客一年四季都能品嘗到新鮮的櫻桃;鐵山街道在莊溝村發展櫻桃采摘游、農家樂飯莊,還與大連一家農業生態公司合作建起兩棟智能溫室,其中一棟專門生產名貴花卉,供游人欣賞和選購,另一棟則開辦生態茶室;還有的生態農業觀光示范園在玻璃溫室旁建起了水果蔬菜形狀的小屋,游人可以租住其中,親身體驗農家的生活樂趣……
在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過程中,農業的生產功能、生態功能、生活功能和社會功能都將有較大幅度的提升。旅順大櫻桃已先后獲得 “國家地理標志認證”、“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價值百強”和“中國名果品金質獎”等稱號,體現出了都市型現代農業在生產功能上“名、特、優、新、稀”的特點。
大連市政協委員、民革大連市委主委李景曄認為,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一定要規劃先行。在這方面,旅順口區專門聘請了農業部規劃設計院的專家來編制 《旅順口區現代花卉產業發展規劃》,確定了“一心、兩帶、多園”的花卉產業發展布局,力爭使花卉產業成為該區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的新亮點。
全域城市化催生“沒有農民的農業”
一年前,國務院正式批準了《遼寧沿海經濟帶發展戰略規劃》,大連成為實施這一戰略的龍頭與核心,旅順口區成為了大連市的主城區,這也加快了該區的全域城市化進程。
“全域城市化最根本的標志就是全域土地國有化,農民身份將隨之而徹底改變。 ”趙元吉介紹說,“在未來的5至10年間,旅順口區的農民人數將迅速減少。但即使整個旅順口區以后不再有農民,也仍然會有農業。 ”
在旅順口區三澗堡街道洪家村,大連新洪都市型現代農業產業園正在緊張施工中。園區規劃了生態農業觀光區、特色生產展示區、露地高效生產區和生態家園區。 “整個項目總投資5億多元,3年后項目建成投產,可以為當地農民提供1000個就業崗位。 ”現場負責人李紅靜告訴記者,“我們將農民的宅基地進行置換整合,這樣既為都市型現代農業騰出了發展的空間,也讓農民像市民一樣住進了樓房。 ”
據介紹,截至去年年末,該區已有80%農民的身份改成了城鎮居民,享有醫療保險、勞動保險等,全區的城市化率達到了80%以上。
“大連市已經進入全域城市化發展新階段,而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目標與全域城市化目標緊密相連,都市型現代農業是全域城市化的一個重要內容。 ”大連市政府一位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農業發展方向將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農業,而是一種具有旅游和工業發展要素的綜合性產業,具有越來越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隨著大連市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農業向高級化轉型成為必然的趨勢。 ”
■名詞解釋
都市型現代農業
“都市農業”的概念最初是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由美國經濟學家首先提出來的,其英文本意是指“都市圈中的農地作業”,是指靠近都市、在城鄉邊界模糊地區發展起來的,可為都市居民提供優良農副產品和優美生態環境的高集約化、多功能的農業。它不僅可以生產農業產品,還可以為市民休閑旅游、體驗農業、了解農村提供場所。“都市型現代農業”則是在“都市農業”的基礎上提出來的,它是傳統農業和城郊農業的提升,是現代化農業在大城市的表現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