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賓 王順宏(德昌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陳 東(德昌縣委農辦主任)劉裕忠(松柏村建房業委會主任)
對德昌縣而言,松柏村的新農村建設,“走出了一條路,一條讓農民充分做主的路子”,王順宏、陳東對于其間取得的經驗,十分珍視,經常在一起討論、總結。和他們一樣,這里鮮活而充實的基層探索、草根智慧,引起了記者的濃厚興趣。
記者:聽說第一期的成功,極大地調動了群眾參與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
劉裕忠:第二期有11戶參與,一次性就交納了14萬元保證金,積極性很高。今年,有40多戶報名要參加第三期,可是只有9個建房位置了,所以還在繼續征集意見,要由最后交納保證金的戶數來確定。
考慮到群眾的積極性很高,縣里準備擴大松柏村聚居點的規模,另外協調出11戶的宅基地,提供給第三期農戶,當然,這個要看農戶最后的選擇。
陳東:松柏村新農村建設現在已進入良性循環,只要群眾有意愿,縣里就大力支持。第三期將在10月進入申報程序:村民自愿申請、村組承諾、鄉鎮保證、縣財政差額補貼。到2020年,全縣要建成530個像松柏村一樣的新農村聚居點。
記者:這兩年推動新農村建設,有沒有感觸頗深的地方?
陳東:通過松柏村的實踐,我們基本完善了建設思路:通過業委會組織發動、監管協調,縣級職能部門駐場指導和服務,縣財政資金配套完善公共設施,特別是公共廚房可以作為今后村集體經濟的資產運營,使其能夠自我運轉。
這些聚居點就是將來的農村新型社區,建房業委會經過村民認可后可轉型為社區居委會,縣財政每年每村配套5萬元農村基層公共服務費,確保新農村建成后有人管,同時,也可為村里的弱勞力提供一個就業崗位。
王順宏:這兩年推進新農村建設,我們感觸很多。有一年,根據省里安排,縣里拿出1000萬元建設新農村,讓各鄉鎮上報建設點,結果一個也沒報來,最后是硬下了8個點的建設指標,但實施和完成情況很不理想。我們也聽說有其他地方由于政府強推,新村修起后無人入住,成了“空心村”。
新的縣委、政府領導班子一直思考的是,怎樣調動農民的積極性,讓他們成為新農村建設的主體。通過松柏村的探索,給我們一個啟示——新農村建設一定要交給老百姓,由他們自主決定建不建、建多少、在哪里建、怎么建、怎么監督,縣鄉兩級政府全程提供監管和服務。說實話,我們現在感覺這項工作進入良性循環,工作人員也要輕松多了。
記者:發揮農民主體作用,能否總結幾條“黃金法則”?陳東:一是定位準確,群眾要干;二是機制要對路,發揮農民主體作用;三是各級政府監管要到位,在指導成立業委會、建設管護、后期運轉環節特別不能放手。
在建設階段,政府部門的監管也是重點抓三個環節:澆筑基礎、第二層樓面布鋼筋、樓面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