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以節約集約利用土地為主題的第24個全國土地日剛剛過去,又加上國土資源部新近發布《節約集約利用土地規定》,一時間“節約集約利用土地”成了熱門詞匯,但與之相反的土地浪費現象同樣讓人震驚。尤其是各地令人矚目的開發區,一方面面臨著部分土地利用低效的問題,一方面面臨著用地后續空間不足的問題。
數據:土地粗放利用現狀依舊
據統計,目前我國城鎮低效用地占40%以上,處于低效利用狀態的城鎮工礦建設用地約5000平方公里,占全國城市建成區的11%。這是國土部政策法規司司長王守智在此前《節約集約利用土地規定》發布會上透露的數據,說明我國土地資源粗放利用的現狀還沒有根本改變。
另一個數據是,我國城市化過程中,主要用來建開發區的工業用地平均占了城市用地的40%-50%,這和發達國家10%-15%的占比相去甚遠。
現狀:存在“圈而不建”等亂象
而由于粗放的土地利用方式,開發區里的部分企業存在“圈而不建、圈而慢建、圈多建少”等問題,大好的土地白白浪費。山東濟南明水經濟開發區就曾有一塊面積達42畝的地,多年閑置。明水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經濟發展局局長潘立浩說,“以前這塊地是章丘市第二建筑公司,本來想在這建個項目,遲遲動不了工,我們開發區就想把這塊地盤活,然后引進了科興生物這個項目。”
山東科興生物制品公司經濟實力較強,投資建起了標準廠房,盤活了這塊地。副總經理崔寧介紹說,“我們整體投入6億(元),目前完成了3.3萬平方米,大概已經投資了3.5個億,生產樓是8層的,整個廠房的容積率達到了2.25%。”
反思:開發區的得失
招商引資可以說是盤活低效利用土地的捷徑,但我國對開發區新增工業用地的投資總額、投資強度、產值、稅收等都設置了較高門檻,加上開發區數量眾多,招商引資的成功率越來越低。
現在很多開發區的發展都受到土地資源短缺的牽制,如果想新增項目,從存量土地上要空間成了開發區的必由之路。《節約集約利用土地規定》也提出,工業要向開發區集中。
但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宏觀室主任黨國英認為這項政策值得商榷。
黨國英:中西部區域,開發區基本都把資源吸收走了,4、5萬(人口)的小城市就沒法活了,但我看歐美4、5萬人的城市就活的很不錯,甚至可以是國際性的城市,所以我覺得開發區這個政策要反思。
思路:在管理制度上下功夫
如何有效避免開發區在用地上的浪費,國土部土地利用司司長廖永林認為,一定要在管理制度上下功夫,有效引導,讓政府、企業都有積極性節約集約用地。
廖永林:鼓勵在適當條件下提高利用強度,比如很多開發區都建標準廠房,但也不是都要標準廠房,能做就做,同時,通過標準廠房的建設,給一些中小微企業,建立一個發展空間,可以采取租賃方式,前期在租金上給一定鼓勵,促進節約集約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