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江西頻道6月23日電(記者張卉)《國務院關于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若干意見》(以下簡稱《若干意見》)實施近兩年以來,贛南蘇區振興發展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效,贛南大地從城市到鄉村、從政風到民風、從思想觀念到工作作風都發生了深刻變化,贛州市委副書記、市長冷新生周一在江西贛州舉行的《若干意見》出臺實施兩周年新聞發布會上說。
冷新生介紹,2013年贛南地區人均生產總值突破3000美元;固定資產投資連續兩年超千億元,年均增長32%,增速保持江西省第一;財政總收入實現“三年翻番”,財政支出總量居江西省首位;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13.3%,增速由江西省末位前移至第一位。
冷新生說,贛南蘇區在完善政策體系、解決民生問題、優化升級產業、改善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改革力度、加強生態建設等方面均取得了突破。
《若干意見》實施以來,中央和省配套政策密集出臺。國務院及國務院辦公廳下發10個文件,38個國家部委出臺43個振興發展具體實施意見或支持政策,39個國家部委對口支援贛州18個縣(市、區)、贛州開發區,已有32個部委出臺對口支援方案或意見。
2012年、2013年,中央和省級財政分別下達贛州市補助資金261億元、321.7億元。
在政策、財政的大力支持下,兩年來,贛州著力解決民生問題,完成40多萬戶農村危舊土坯房改造,3.84萬戶城市棚戶區改造,解決了237.9萬農村人口安全飲水問題,完成35萬多戶低壓電治理,新(改、擴)建中小學校舍近200萬平方米,建設新型農村社區200多個……民生福祉大為提升,農村面貌發生新變化。
贛南也有序引導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兩年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33.68萬人。贛州市城鎮化率達到42.56%,兩年提升3.22個百分點。
機場、鐵路、高速建設等一系列關乎發展的基礎設施也在全面推進,兩年來,贛南新增高速公路通車里程149公里,總里程接近1000公里,完成農村公路建設4100公里。
過去兩年,國家先后批復瑞金、龍南2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贛州綜合保稅區、贛南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等平臺,贛州利用這些平臺積極招商引資,舉辦央企入贛、贛臺會等招商活動,簽約項目176個,簽約內資2132.3億元,外資15.58億美元。
此外,贛南在傳統強項稀土和鎢礦產產業、臍橙、蔬菜等農業產業繼續發展的同時,也加快新型產業、金融、旅游等服務業的發展。2013年贛州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主營業務收入880.78億元,兩年來接待游客總人數、旅游總收入年均增長20%以上,金融業稅收年均增長45%,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兩年提高2.7個百分點。
但冷新生還同時指出,贛南蘇區振興發展取得階段性成效,但仍然存在諸多困難和問題,后發展、欠發達市情仍未根本改變,基礎設施仍然滯后,產業發展基礎薄弱,民生投入資金缺口大,公共服務水平低,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差距大,仍需要國家、省和社會各界給予贛州更多關心、支持和幫助。
贛南等原中央蘇區在中國革命史上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為中國革命作出了重大貢獻和巨大犧牲。但由于戰爭創傷和自然地理等原因,贛南地區發展滯后,民生問題突出,經濟發展落后。
為了贛南等原中央蘇區群眾到2020年與全國同步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2012年6月28日國務院出臺了《若干意見》,提出到2015年,解決突出的民生問題和制約發展的薄弱環節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到2020年,整體實現跨越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