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级成人毛片免费视频高清/国产精品久久自在自2021/国产一级内谢a级高清毛片/九九热亚洲精品综合视频 - 俺去俺去啦最新官网在线

以傳播城市化專業知識為己任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李克強:關于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若干問題
時間:2014-05-01 19:48:11  來源:求是 

《求是》刊發李克強總理文章:關于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若干問題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戰略部署。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我們要立足于我國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實際,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充分認識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深刻理解其科學內涵和本質要求,扎實有力地做好各項改革工作,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協同推進其他領域改革,形成強大的改革合力。

    一、發展要緊緊依靠改革

    我國的基本國情,決定了發展仍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實踐表明,發展要靠改革。

    過去36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靠的就是改革。我國經濟總量從世界第十位躍居第二位,從低收入經濟體進入中高收入經濟體行列,綜合國力明顯增強,國際地位顯著提高。回首36年的改革歷程,我們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不斷破除計劃經濟體制束縛,逐步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向前發展。一路走來,基本場景是:當發展面臨體制障礙難以前行、“山重水復疑無路”時,通過改革掃除障礙、增添動力,就會“柳暗花明又一村”。有人說,中國的改革開放是逼出來的,這個說法有一定道理。改革開放初期,安徽鳳陽農民在全國率先搞大包干,就是因貧困和饑餓所迫。人還是那些人,地還是那些地,體制一改就大變樣,溫飽問題迅速得到解決。我們黨尊重群眾首創精神,及時在全國農村推開這項改革,隨后又在城市和其他領域進行改革,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極大地改善和提高了人民生活。實踐證明,只要緊緊依靠改革,堅持破除不合理的體制機制障礙,不斷釋放改革紅利,就能激發人民群眾中蘊藏的無限創造活力,勤勞智慧的中國人民就能創造巨大的社會財富,持續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

    過去的一年,我們應對復雜局面、實現良好開局,靠的也是改革。去年,面對國內外形勢錯綜復雜、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多重矛盾相互交織的嚴峻局面,我國經濟不僅避免了“硬著陸”,而且保持了穩中向好的態勢,增長平穩、就業擴大、物價較低、收入提高,既好于預期,在國際上也很搶眼。取得這樣的成績,很重要的因素是靠改革。

    我們大力推進以簡政放權為重點的各項改革。分批取消和下放416項行政審批等事項,改革工商登記制度,擴大營改增試點,全面放開貸款利率管制,推進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設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等。通過這一系列改革舉措,特別是向市場、向社會放權,激發了社會投資和創業熱情,增強了市場主體發展信心。簡政放權、激發市場活力,是實現去年經濟穩中向好的關鍵一招。

    我們積極創新宏觀調控方式。根據去年年初提出的預期目標,明確經濟運行合理區間,確定了穩增長、保就業的下限和防通脹的上限。只要經濟運行處于這個區間,就著力促改革、調結構,增強發展內生動力。面對復雜多變的經濟運行態勢,我們保持定力,不隨波動頻繁的市場起舞,不因莫衷一是的聲音變調,堅持不擴大財政赤字,既不放松也不收緊銀根,即使貨幣市場出現短期波動,也沉著應對。資金緊張怎么辦?我們千方百計盤活財政、貨幣資金存量,整合專項轉移支付,壓減機關事業單位一般性支出,擴大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最大限度挖掘資金潛力。同時,想方設法用好資金增量,優化財政支出和信貸資金結構,集中用于經濟發展的關鍵環節和改善民生的重點領域,結果沒有多花錢卻多辦了事,還辦成了一些大事。

    我們著力依靠改革實施結構調整。從優化供給和改善需求兩側精準發力,主要運用市場化辦法并輔之以差別化政策,有扶有控、有保有壓、有進有退,既大力支持服務業和新興產業發展,促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積極化解部分行業產能嚴重過剩矛盾,又加大棚戶區改造、中西部鐵路建設、城市基礎設施等薄弱環節投資。結構調整步伐加快,特別是需求結構、產業結構、城鄉結構、區域結構等發生了可喜變化。消費對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率達到50%,同比提高4.1個百分點;服務業占比達到46.1%,首次超過第二產業;糧食產量超過1.2萬億斤,實現“十連增”;中西部地區生產總值增速快于東部地區;農村居民收入增幅繼續超過城鎮居民,城鄉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這既拉動了當期增長,又為長期發展鋪路搭橋。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現在回過頭看,如果不是用改革的辦法,即簡政放權、創新宏觀調控方式、著力調整結構“三管齊下”,而是采取短期刺激政策,不僅去年的結果可能會大不一樣,而且今后幾年的日子也許會更難過。靠改革創新,既解決當前突出問題,又為長遠發展奠定基礎,這是去年實踐給我們的深刻啟示。

    今后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仍然要靠改革。我國發展仍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深入推進,區域發展回旋余地很大,今后一個時期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是有潛力、有基礎的。但也要看到,我國經濟發展已進入結構調整陣痛期、增長速度換擋期,到了爬坡過坎的緊要關口。不深化改革,發展就難有活力、難以持續,甚至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我們要堅定不移推進改革,堅決破除體制機制弊端,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把千千萬萬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調動起來,讓潛在的發展優勢充分顯現,推動經濟發展行穩致遠。

    處理好改革與發展速度的關系非常重要。推進改革需要相應的經濟環境,從實際情況看,速度過高或過低都不利于改革。如果發展速度過低,就業會出問題,居民收入增速及民生改善步伐也會相應放緩,老百姓就會不滿意,改革就難以推進。但發展速度高了,會使各方面的關系繃得很緊,容易引發通脹,妨礙結構調整,也會影響改革。我們要堅決糾正單純以經濟增長速度評定政績的偏向,保持合理的、沒水分、有質量、有效益、有利于保護環境的經濟增長。改革是發展的動力,總體有利于經濟增長。今后,我們要更好地把改革與發展結合起來,使之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二、改革要有勇氣和智慧

    現在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需要改的多是重大問題和敏感問題,不少觸及深層次社會矛盾,涉及利益關系調整,是難啃的硬骨頭,有些多年一直想改但改不動。同時,國內外環境也發生了深刻變化,許多矛盾相互交織,各種訴求相互碰撞。改革的機遇前所未有,改革的復雜性、艱巨性和風險挑戰也前所未有。面對這種情況,應該怎么辦?我們別無選擇。因為現在遇到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已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攔路虎”,躲不開、繞不過、拖不得,不改沒有出路,慢了會貽誤時機,付出的代價將更大。我們必須以強烈的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和勇氣,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對不合理的既得利益,該調整的要堅決調整,該破除的要堅決破除,不能畏首畏尾。要講究策略和方法,審時度勢、通權達變、相機而動,牢牢把握主動權,打好改革攻堅戰。

    改革要同心勠力。上下同欲者勝。大家都知道漢代名將韓信背水一戰的故事。當時韓信受命進擊趙國,帶著一支缺乏訓練的隊伍,面對的是十幾倍于己的強敵。為激勵士氣,韓信背河布陣,不留后路,使得人自為戰,以一當十,最后取得大捷。這個故事說明,只有上下同心,敢拼才會贏。我們推進改革,也必須上下同心,關鍵是各級領導干部率先垂范、以上率下。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做出樣子。領導有決心,群眾才有信心。各級領導干部必須以舍我其誰的擔當精神、時不我待的責任意識、敢為人先的創新勇氣,去謀劃和推動改革。同時,要把改革的重要性、緊迫性向群眾講清楚,使大家真正認識到,這場攸關國家前途和命運的改革,與每個社會成員都休戚相關,從而使改革擁有最廣泛、最深厚的社會基礎。只要人民群眾理解改革、支持改革、投身改革,改革就能有效推進、取得成功。

    改革要善謀善為。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堅持加強頂層設計與摸著石頭過河相結合。改革到了現在這個階段,確實需要頂層設計,以確保改革的正確方向,在重大關系和關鍵環節上不出大的問題。經過多年的探索實踐,我們積累了較為豐富的改革經驗,具備了做好頂層設計的條件。要從戰略全局出發,精心進行頂層設計和整體謀劃,做好不同改革措施的相互配套與銜接,全面協調推進改革。但也要看到,僅僅有頂層設計是不夠的,因為中國地域廣袤,各地情況千差萬別,現階段的改革又非常復雜,許多情況事先難以預料,需要摸著石頭過河,以探索路徑、積累經驗。對那些必須取得突破但一時還把握不準的重大改革,要鼓勵和支持一些具備條件的地方先行先試,或者在改革試驗區進行探索。成功了就及時推廣,出現問題就及時糾錯,把風險和影響控制在局部范圍。這樣做,是積極而又穩妥推進改革順利實施的有效方法。只有走得穩,才能走得快、走得好。我們要堅持試點先行、逐步推廣,通過漸進式、累積式改革,集腋成裘、積微成著,贏得最終的成功。

    三、改革要讓人民群眾受益

    全面深化改革要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要求所決定,是我們黨和政府的宗旨與性質所決定,也是決定改革成敗的關鍵。如果人民群眾不能從改革中受益,這樣的改革就沒有意義,也不會得到人民擁護。讓人民群眾受益,就是要促進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我們以往的改革能以燎原之勢鋪開、一步一步深入推進,根本原因就在于給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帶來了公平參與和發展的機會,得到了廣大人民的擁護。去年以來,很多領域的改革能夠順利推進、取得成效,也是這個道理。今后改革的環境條件和重點任務會變,但讓人民群眾受益的要求不會變,也不能變。改革是最大的動力,也是最大的紅利。我們要建立公平有效的體制機制,使改革的紅利、發展的成果讓人民群眾共享。現在利益分配確實還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必須進行調整。但調整利益不能只以靜態的觀點、在既有利益格局下切“蛋糕”,更要用動態的、發展的眼光,著眼于增量利益,在做大“蛋糕”的同時分好“蛋糕”。即使是既有利益格局調整,也不能簡單地搞平均主義那一套。首先要把貧困人群和低收入者的利益保障好維護好,讓他們在改革中獲得更多的發展機會;要讓中等收入階層逐步擴大,使他們擁有更大的發展空間;還要保護高收入者的合法利益,為他們放開手腳、投資興業創造更好的發展環境。要使不同社會群體各展其能、各得其所,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從而形成一個各階層各方面廣泛參與和支持改革的局面。現在我國人均GDP近6800美元,改革和發展的路子走對了,到2020年就會超過1萬美元,以后還會更多。我們通過發展、通過增量來理順利益關系、優化利益格局的余地很大,讓人民群眾普遍受益的空間也很大。

    四、加快轉變政府職能

    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諸多問題都與政府職能和管理方式密切相關。政府職能不轉變,其他方面的改革就難以推動。政府是改革的組織者、推動者,也是改革的對象,必須對自身進行改革。如果政府安于現狀不想改、畏首畏尾不敢改、左右觀望等待改,自身就會成為改革的障礙。去年本屆政府開門辦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加快轉變職能,簡政放權、放管結合,這實質是政府的自我革命。今后要繼續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完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理順政府和市場、政府和社會、中央和地方的關系,逐步建立各級政府的權力清單制度,推動政府全面正確地履行職能,建設法治政府、創新政府、廉潔政府。

    第一,繼續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本屆政府已經承諾,任期內把行政審批事項減少1/3以上,要確保完成。首先要把取消的文章做足、做到位,最大限度地放權給市場。對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要進行全面清理,該取消的一律取消;確需保留的,要依法調整為行政許可,今后不再搞非行政許可審批。要全面推進工商登記制度改革,由先證后照改為先照后證,將注冊資本由實繳登記制改為認繳登記制,由企業年檢制度改為年報公示制度,努力為企業經營和公民投資創業提供便利。

    第二,保留的審批事項一律向社會公開。政務公開是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助推器,是約束審批行為的緊箍咒。各部門還在實施的審批事項,要盡快公布目錄清單。除此之外,一律不得實施行政審批,更不得設立新的審批事項。這實際上是向負面清單管理方式轉變。政府以清單方式明確列出禁止和限制的范圍,清單之外,“法無禁止即可為”,企業只要按法定程序注冊登記,即可開展投資和經營活動。

    第三,加強和改進監管。簡政放權,絕不是一放了之,必須在放權的同時加強市場監管。要進一步強化事中事后監管、完善監管體系的具體措施。地方政府在職能轉變和機構改革過程中,要把加強監管作為重中之重,建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監管網絡和科學有效的監管機制。現在往往是平時監管不及時、不到位,一出問題就搞“突擊”,搞“大檢查”,結果是雨過地皮濕,監管一定要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要抓緊建立科學的抽查制度、責任追溯制度、經營異常名錄和黑名單制度,對違法違規者,要嚴厲懲處,以儆效尤。

    五、深化財稅體制改革

    科學的財稅體制是優化資源配置、維護市場統一、促進社會公平、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制度保障。現行的財稅體制是在1994年分稅制改革的基礎上逐步完善形成的。這些年來,財政收入大幅增長,政府的調控能力顯著增強。但隨著形勢發展變化,現行財稅體制不適應、不完善的問題日益凸顯,必須進行改革。

    一是推進預算公開。政府預算收入取之于民,社會公眾有權監督這些錢怎么花、花到哪、效果如何。長期以來,我國財政資金存在使用不規范、效率不高和資金沉淀等問題,部分地方政府舉債行為也缺乏約束,這些與預算透明度不夠、監督檢查乏力是分不開的。要進一步加大預算公開力度。一要擴大預算公開范圍。各級政府預算和決算都要向社會公開,所有財政撥款的“三公”經費更要公開。除公共預算外,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社會保險基金預算要進一步向社會公開。各級財政轉移支付項目也要逐步公開透明。二要細化公開內容。部門預算基本支出和項目支出要盡快公開。完善政府收支預算科目體系,明確公開項目,做到科目粗細有度、表述清晰明了,讓老百姓能看懂、社會能監督。三要強化預算公開工作的監督檢查,建立預算公開問責機制。通過提高透明度強化監督和約束,使預算編制和執行更加陽光,使財政資金使用更有績效,減少尋租腐敗的機會。

    二是推進稅制改革。當前的重點是擴大營改增。這項改革不只是簡單的稅制轉換,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消除重復征稅,減輕企業負擔,促進工業轉型、服務業發展和商業模式創新。系統考慮,營改增還有五步曲。第一步,2014年繼續實行營改增擴大范圍;第二步,2015年基本實現營改增全覆蓋;第三步,進一步完善增值稅稅制;第四步,完善增值稅中央和地方分配體制;第五步,實行增值稅立法。今年要走好第一步,除已經確定的鐵路運輸和郵政業實行營改增外,還要將電信業等納入進來。同時,要清費立稅,推進消費稅、資源稅改革,加快環境保護稅等立法進程,繼續降低小微企業稅費負擔。

    三是劃分事權和支出責任。長期以來,中央與地方之間、地方各級政府之間,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不清晰、不合理、不規范,總體看,中央政府部門管了不少不該管、管不好的事。去年我們啟動了黑龍江“兩大平原”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將中央政府在“三農”方面的審批權下放,各項涉農資金全部直接下撥到省,由地方統籌使用。這項改革取得經驗后,不僅要在全國推廣,其他方面也要借鑒其做法,把一些不適合中央部門管理的事權與財權下放。當然,中央該加強的事權和支出責任也要加強。要通過改革,健全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制度,保持現有中央和地方財力格局總體穩定,逐步理順中央與地方收入劃分,使中央與地方各安其位、各負其責、上下協同,促進政府治理整體效能的最大化。

    六、完善金融市場體系

    近年來,我國金融業改革和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服務經濟發展能力不斷增強,但也存在金融機構經營方式總體粗放,農村金融和中小金融機構發展相對滯后,金融體系對實體經濟和民生改善支持不夠等問題,亟須加大改革力度。金融改革內容非常豐富,今年的重點是做好以下3件事。

    第一,放寬市場準入。金融業雖有其特殊之處,但本質上仍是競爭性行業,同樣需要通過競爭促進服務改善,通過市場優化資源配置。要在加強監管前提下,放寬市場準入,允許具備條件的民間資本依法發起設立中小銀行等金融機構。這一方面可以增加一些熟悉當地情況、特色鮮明的基層銀行,以緩解小微企業、“三農”等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另一方面,可以使金融業回歸競爭性行業的本來面目,形成一個各種市場主體共同參與競爭的金融生態,為促進實體經濟發展提供有力支撐。這項改革,要逐步積累經驗,積極穩妥推進。

    第二,推進利率市場化。利率市場化就是將資金價格的決定權交給市場。目前,絕大多數的資金價格都已市場化,無論是股票、債券還是貸款的價格均已放開,只剩下存款利率上限這最后一道關口。實際上,一些金融機構為規避存款利率管制,發行了不少理財產品,一定程度上擴大了市場化定價的范圍。要繼續推進利率市場化,擴大金融機構自主定價權。需要把握好兩點:一是利率市場化是一個系統工程,單兵突進式的改革難以成功,需要與相關方面改革協調推進。二是利率市場化賦予了市場主體更多自主權,金融機構和企業要加快完善公司治理,強化財務硬約束,不能不顧成本,盲目競爭,搞利率大戰。

    第三,建立存款保險制度。存款保險制度是市場經濟條件下保護存款人利益的重要措施,是金融安全網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各國經驗看,建立存款保險制度是發展民營銀行、小銀行的重要前提和條件。存款保險客觀上能增強這些銀行的信用,為之創造一個與大銀行公平競爭的金融市場環境,從而有利于推動金融業放開市場準入等改革。

    金融業是高風險行業,防范風險是金融業的永恒主題。要加強監測預警,做好及時控制風險的預案,但關鍵還是要通過深化改革開放,在可持續發展中防范系統性風險。

    七、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現在,我國經濟與世界經濟高度融合,是120多個國家的第一大貿易伙伴;同時,我們仍處于國際分工和產業鏈的中低端。當前的外部環境,既有機遇,也有挑戰。我們要努力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以對外開放的主動,贏得經濟發展上的主動、國際競爭上的主動。

    第一,改革涉外投資管理體制。包括改革利用外資和對外投資管理體制。現在我國外匯儲備高達3.9萬億美元,為什么還要放寬外商投資準入、利用外資呢?這是因為,利用外資不是簡單地引進資金,更重要的是獲取先進技術、管理經驗、市場機會,這些都不是有錢就能買到的。利用外資是我們的長期方針。目前,我國利用外資仍采取逐案審批加產業指導的管理方式,審批環節多,影響了外資的積極性。為改變這種狀況,去年我們有一個重大探索,就是批準設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的管理方式,只要沒有列入負面清單的行業,企業投資都不需要審批。需要強調的是,自貿區不是搞“政策特區”或“稅收洼地”,而是要推進政府職能轉變,探索創新經濟管理模式。下一步要研究擴大自貿區試點,具備條件的地方可以納入試點范圍。

    對外投資蓬勃發展,境外經濟技術合作規模和區域迅速擴大,是我國新一輪開放型經濟發展的顯著特征。現在的問題是,我國對外投資管理體制不適應對外投資加快發展的新形勢,在投資審批、外匯管理等方面存在諸多制約。要大幅下放對外投資審批權限,建立以備案制為主的境外投資管理體制,確立企業和個人對外投資主體地位,實行誰投資、誰決策、誰受益、誰承擔風險。這樣做,有利于加快“走出去”步伐,帶動我國的產品、技術、標準、服務出口,也有利于促進國內產業升級和國際收支平衡。我們不僅要讓中國產品、中國制造走向世界,更要讓中國裝備、中國創造走向世界、譽滿全球。當然,“走出去”不能自相殘殺、打亂仗,要加強協調、規范秩序、形成合力。

    第二,擴大內陸和沿邊開放。過去,我國對外開放主要是在沿海地區,內陸和沿邊地區對外開放相對滯后。今后擴大開放的最大潛力和回旋余地在中西部地區。要抓緊制定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相關規劃和具體方案,重點推進與周邊國家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打造孟中印緬、中巴經濟走廊,沿線各地要找準定位、密切配合。要大力推動內陸與沿海沿邊通關協作,把“關檢合作”改革試點擴大到全國,加快提升中西部地區通關效率。

    第三,堅持多邊和自貿區兩個輪子一起轉。現在世貿組織成員涵蓋我國98%以上的對外貿易。多邊貿易體系是我國鞏固貿易大國地位的“壓艙石”。自貿區代表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高層次的開放,是我國走向貿易強國的“推進器”。我們要積極參與高標準自貿區建設,推進中美、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加快與韓國、澳大利亞、海灣合作委員會等自貿區談判進程,實現與世界各國互利共贏。

    八、注重依靠改革推進結構調整

    我國已進入只有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才能持續發展的關鍵時期。推進結構調整,必須也只能依靠改革,從一定意義上說本身也是改革。我國經濟結構不合理問題,癥結在于不合理的體制機制導致的資源配置扭曲和僵化。調整經濟結構,要從實施結構改革入手,改變不合理的體制機制,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才能釜底抽薪,真正收到成效。否則再用老辦法,主要運用行政手段,結果只能是調不動、調得慢、調不好,甚至出現反復,這已經為實踐所證明。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推進結構調整,要著力在推進市場化改革上下功夫,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創新體制機制,加強政策引導,推動發展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從國際產業分工中低端向中高端提升,從城鄉區域不平衡向均衡協調邁進,實現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要在結構調整的各個領域、各個環節,推出有針對性的改革舉措和差別化促進政策,使結構調整更多依靠改革創新來驅動。

    第一,構建擴大內需長效機制。我們要實現持續發展,最大的潛力在內需。要堅持把擴大內需作為經濟發展的主要引擎,這也是重大的結構調整。要發揮好消費的基礎作用和投資的關鍵作用,不斷增強內需的拉動力。要把促進消費特別是居民消費作為擴大內需的著力點,既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多措并舉促進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解決沒錢花的問題,也要完善社會保障制度、解決有錢不敢花的問題,還要改善消費環境、培育新的消費增長點,解決有錢不愿花、沒處花的問題,釋放有效需求。要大力促進服務消費發展,鼓勵社會力量辦醫辦學辦養老等,提供多樣化的產品和服務。要推進國內貿易流通體制改革,清除抑制消費的各種不合理規章制度,整頓和規范市場秩序、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商品行為,建設法制化的營商環境。要支持發展網絡銷售等新業態,這方面潛力巨大。同時,要繼續創新投融資體制機制,推動投資主體多元化,加快實行統一的市場準入制度,進一步釋放民間投資潛力,促進固定資產合理增長。

    第二,統籌推進城鄉一體化改革。城鄉二元結構是不合理經濟結構的突出表現和重要根源。改變城鄉二元結構,必須建立城鄉一體化發展體制機制。為此,要進一步放活農民,放手讓農民去闖市場,形成農業現代化和新型城鎮化相輔相成的局面。在推進現代農業制度建設方面,主要是堅持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加快實施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鼓勵土地經營權流轉,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完善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啟動大豆、棉花目標價格補貼試點;完善農業補貼等政策,促進農業集約化和可持續發展。在推進新型城鎮化體制機制建設方面,主要是加快戶籍制度改革,出臺差別化落戶政策;實施流動人口居住證制度,建立與居住年限相掛鉤的基本公共服務提供機制;圍繞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擔機制、多元化可持續城鎮化的投融資機制等,組織開展新型城鎮化改革試點。

    第三,探索建立區域均衡發展機制。解決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既是結構調整的重大任務,也是激發巨大發展潛力的重要途徑,關鍵要建立有效的促進機制。要在實施好西部大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東部率先這一區域發展戰略部署的基礎上,謀劃區域發展大棋局,由東向西、由沿海向內地,依托大江大河和陸路交通干線,培育新的區域經濟支撐帶,形成新的增長極,構建我國梯度發展新格局,促進區域均衡、協調發展。要依托長江建設經濟增長新支撐帶,同時加快其他新支撐帶建設的研究規劃。推進長三角地區經濟一體化,深化泛珠三角區域經濟合作,加強環渤海及京津冀地區協同發展。為此,要著力消除市場分割、地區封鎖和行政性壟斷,依靠市場力量和區域差別化政策引導,促進統一市場形成,開展公平競爭。建立多元的投融資機制,支持發展跨區域大交通、大流通,構建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新體系。要針對跨區域、次區域和經濟新支撐帶發展,提高區域差別化政策的精準性,促進區域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第四,以創新驅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調整產業結構,原動力在創新。要依靠創新驅動,輔之以差別化產業政策引導,促進產業有進有退,由全球價值鏈中低端向中高端躍升。堅持通過市場競爭實現優勝劣汰,鼓勵企業兼并重組,強化環保、安全、能耗、用地等標準,清理各種優惠政策,促進落后、過剩產能退出,嚴控新上增量。推進企業加快技術改造,促進傳統產業升級。建設創新平臺,開展區域集聚試點,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服務業是我國產業結構中的“短板”,要依靠改革推動和開放倒逼加快發展,重點是將增值稅覆蓋至生產和服務的全部環節,推進金融、教育、文化、體育、醫療、養老等服務業領域有序開放,放寬外資準入限制。科技進步對產業發展和結構調整的支撐和引領作用日益凸顯,要建立有效機制,強化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地位,調動科研人員積極性,使科技與產業緊密結合。堅持以不斷深化改革,推動轉方式調結構,促進中國經濟提質增效升級。

    推進經濟體制改革,意義重大,任務艱巨。我們要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銳意進取,攻堅克難,努力做好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各項工作,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

相關新聞
友情鏈接:  國務院 住建部 自然資源部 發改委 衛健委 交通運輸部 科技部 環保部 工信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開發銀行 中國銀行 中國工商銀行 中國建設銀行 招商銀行 興業銀行 新華社 中新社 搜狐焦點網 新浪樂居 搜房
中國風景園林網 清華大學 北京大學 人民大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 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城市化網版權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