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把1980—1989年出生的一代人稱為“80后”,作為具有中國特色的獨生子女一代,他們曾被貼上各種各樣的“標簽”。如今,正進入工作、婚戀、生育年齡段的“80后”們究竟情況如何?復旦大學“長三角社會變遷調查”課題組昨天公布80后上海常住人口抽樣調查結果,多項數據令人驚訝。
據統計,上海常住人口中,這一群體人數約為560萬人,此次共抽樣調查2300余人。課題組負責人、國家衛生計生委公共政策專家委員會委員彭希哲教授表示,“80后”過去和未來的生活經歷以及他們對社會的態度,是跟蹤了解中國社會變化、研究社會變化影響個人生活的寶貴素材。
教育:教育水平越高幸福感越高
數據顯示,被調查者中,近2/3受過高等教育,其中教育水平越高幸福感越高。同時,被調查群體中,男女受教育水平的性別差異不明顯。
教育子課題負責人、社會學博士胡安寧介紹,調查還顯示,如果父親受教育年限增加一年,那么子女會增加0.42年;如果母親的教育年限增加一年,子女會增加0.38年。父母的教育水平和子女的教育水平有比較顯著的正向聯系,體現出上海80后群體存在一個教育的代際傳遞過程。
就業:四成人沒有換過工作
負責就業部分調研的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副教授胡湛介紹,受訪者中72%的人都是固定受雇,即簽了合同;不僅如此,就業者中超過四成的人從來都沒有換過工作,只換過1-2次工作的人近三成。兩者相加已有七成,比例非常高。
“此次調查顯示,80后中只有18%的人有管理經驗,僅1%是高層管理者。在敏感的“年收入”問題中,統計結果為:平均年收入6萬元,達到12萬的人占10%,達到30萬的人占1%。
婚姻:男性小三四歲滿意度高
“80后”擇偶觀念和婚姻情況如何?調查顯示,男女的擇偶條件中,最看重的是生活習慣、性格和智商,最不看重的是生辰八字、星座、血型。
調查顯示,在受訪者中,談戀愛一年內同居的占69.6%,婚前1年內已同居的占81.6%。負責這一部分調查的香港中文大學博士陳斌斌補充說明,在婚前同居的受訪者中,60%已訂婚,34.5%有明確結婚意向。他認為,這類帶有明確結婚意向的婚前同居不能等同于性開放。
據統計,受訪者中男性配偶教育水平高于女性配偶的比例較高。伴侶之間年齡相差3歲以內,占到已婚(同居)人群的70%左右。男性受訪者與妻子之間沒有年齡差異的占7%,約有75%的人年齡差在5歲之內。女性受訪者與丈夫同歲的占15.5%,妻子比丈夫小5歲以內的占47%,妻子比丈夫大3歲以內的,占了27%。數據表明,男性年齡比伴侶小3-4歲,婚姻滿意度最高,男性年齡比伴侶大7歲的,婚姻滿意度最低。在被調查的未婚人群中,男性占到57%,女性43%。
生育:30歲左右成“爆發點”
經濟學博士沈可介紹,此次調查發現,對于上海市的80后女性而言,30歲似乎是一個結婚生育的轉折點。在30歲之前,女性結婚的比例、生兒育女的比例都隨著年齡的增長有序上升;但是一旦邁入30歲這個門檻,女性的婚育比例呈現一個比較明顯的跳躍,進入搶婚、搶育的潮流。在受訪男性中,同樣存在一個婚育“爆發”轉折點,只是這個轉折點比女性遲一年,出現在31歲。
一般來說,受教育程度的改善是生育延遲的非常重要因素,此次調查同樣驗證了這一個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