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上學區房頻繁買賣,價格越炒越高,個別名校對口小區的房價甚至創下了每平方米8萬元的高價。昨天,靜安區教育局出臺2014年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招生入學工作新政,首次規定從2014年開始,該區每戶地址五年內只享有一次同校對口入學機會,并要求各公辦小學從今年開始建立對口入學新生數據庫。這一最新出臺的規定,被家長稱為是“最嚴入學新政”。有專家認為,此舉有助于抑制為了入學而買學區房掛戶口、一報好名就把房子出手的學區房買賣現象。
好學校周圍房產被頻繁“倒手”
“只要是學區房,哪怕煤衛全都沒有,只要掛出去,一周之內立刻成交”、“我買學區房的時候還有人和我搶,差點沒買到,最后我當場多出5萬元,一次性付款,算是‘贏’到了這套學區房”……在滬上幼升小的圈子里,學區房的討論一直是最熱火的話題。
海防路上的靜安區教育學院附屬學校,十幾年前對口地段生只有20人,如今已經增至140多人,而且這一數量還在逐年上漲,學校的班級一擴再擴也難以容納。這是校長張人利一直以來很頭疼的問題。
數量激增的地段生到底是從哪里“冒”出來的?很多人想不明白,作為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每套對口小區的住房里,9年里理應只安排一名學生,“可實際情況是,那些不斷進行交易的房子里,每套在9年內至少安排了四五名適齡兒童入學。”張人利說,學區房頻繁“倒手”,是導致對口生源爆棚的主因。
“從窗口望出去的那幢房子,你能想象嗎?現在已經超過8萬元/平方米,一套三四十平方米的小房子,就要賣到400萬元左右!而且要到每年9月、10月份才有房源!”坐在辦公室里,副校長周駿指著對面的海防邨連連搖頭,感嘆看不懂這房價!
梳理多年來的房屋價格,一套30平方米的海防邨房屋,已經由2008年的50萬元左右漲至去年的300萬元左右。各大房產中介針對該小區打出的廣告,都不無例外地寫道:“為了孩子的前程請選擇這里”、“買了它,孩子學習的起點就比別人更高”、“對口××名校,買了此房報戶口,上小學不用再麻煩了”……去年,海防邨的房屋出現了爆炸性的漲幅,連一些中介都被這漲幅驚呆了。
新規不影響二胎和雙胞胎入學
記者采訪發現,隨著學區房的熱炒,為了擠進熱門小學,家長不惜一擲千金,導致一些房屋的戶主更換頻繁,但實際居住地卻并不在此,這讓部分已爆滿的中心城區學校不堪重負。
一項調查更是印證了此現象——近日舉行的相關“擇校”調查顯示,52.17%的家長表示為了孩子能上好學校,會購買所謂的學區房。
談及新政出臺的初衷,靜安區教育局相關人士表示,區域人口中的適齡兒童數量與學校招生的范圍是在變化中求得平衡的,區縣教育行政部門根據本地區公辦學校的資源配置狀況和義務教育適齡學生的分布和需求狀況,確定轄區內公辦學校招生入學范圍和招生人數后,為每個孩子提供“就近入學”的義務教育學額。可即便如此,由于學校“熱度”太高,集中在周圍的學區房太搶手,導致一些名校遇到因家長擇校而觸發的“供不應求”。
“區域內各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的設點布局和招生規模都是有講究的,一個學校不可能無限制地擴招。”該人士表示,期望新政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學區房炒作。相關負責人透露,此項規定并不影響雙胞胎和二胎的入學。
“今年入學,明年就把房子賣掉,這說明你不再就近入學。”張人利表示,新政的出臺就是為了保證“就近入學”政策真正落地。
“學區房的概念實際上都是房地產開放商炒作出來的,它的產生與學校和教育本身毫無關系。”上海社科院青少所所長楊雄表示。他認為,買房人在購買學區房時,要多方了解,并做好學區劃片可能發生變化的心理準備。如今,熱門學校紛紛提高入學門檻,在房產證和戶籍上做出限定,這就意味著,如果有的家長為了孩子上名校倉促買學區房,有可能花了錢,孩子還上不了名校。
對于抑制學區房炒作的新政,楊雄表示非常支持,在他看來,公共服務不能完全由市場配置,還是要由政府進行調控,保證義務教育招生的公平、有序。
■相關鏈接
多地優化招生政策為學區房降溫
記者了解到,抑制學區房炒作的新政,并非靜安區首創,很多地方都存在相關政策,并已在施行中。比如,廈門市教育局局長賴菡曾透露,廈門小升初是在劃定片區內以學生的學籍、而非學生戶籍所在地進行派位招生的,而且優質初中均納入多校劃片范圍進行招生。因此在廈門,只有小學存在學區房的問題,小升初只有九年一貫制學校存在學區房問題,即只有單一小學對口直升初中的劃片方式才存在學區房問題。
廈門對小學學區房炒作降溫的主要辦法有兩個:一是限人數,要求片區同一套房產只能有1名適齡兒童在片區小學一至六年級就學;二是“潑冷水”,將歷史形成的群眾較認可的小學對口劃入鄰近一般的初中學校劃片招生,進行“潑冷水”降溫。總的來說,小升初給學區房炒作降溫的方式應采取多校劃片的方式,將優質初中和優質小學納入多校劃片范圍,并按小學學生學籍而非戶籍進行派位入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