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X,中文名對二甲苯。一直以來,PX只是石化產業中很普通的一種化工產品,然而近年來卻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
因公眾的誤解和反對,廈門、寧波、昆明、彭州、茂名等規劃中的多個PX項目相繼停建或緩建。我國PX缺口不斷擴大,而周邊國家的PX生產及建設進入高峰期。
PX在我國,究竟怎么了?
PX有多毒?
近日,一場PX百度詞條保衛戰引發關注。有人利用百度詞條可以編輯的機會,多次將PX毒性由“低毒”改為“劇毒”,引發近10位清華大學化工系學生“誓死守衛詞條”,復旦、對外經貿等高校學生紛紛加入。在6天內,PX詞條被反復修改多達36次。4月5日,百度百科最終將PX詞條鎖定在“低毒化合物”的描述上。
PX是一種重要的有機化工原料。根據《危險化學品安全技術大典(第1卷)》,PX的可燃性、爆炸危險性、毒性與汽油相似。從致癌性來看,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中心2008年公布的權威數據,相對于黃曲霉素、乙醇(酒精飲料)、煙草等組1(確定的人類致癌物)和高溫油炸釋放物、汽油、腌菜等組2(可能是人類致癌物),PX所屬的二甲苯屬于現有證據不能對人類致癌性進行分類的組3。
和生產汽、柴油的石油煉制生產過程相比,PX生產的工藝條件相對緩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曹湘洪說,現代技術手段能為有效控制煉油石化裝置的安全環境風險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
實測研究,世界各國PX項目在正常生產運行情況下,對所在城市空氣污染影響非常小。迄今為止,世界各國的PX裝置均未發生過造成重大環境影響的安全事故。
在我國PX項目建設中,公眾反對聲音最大的是PX項目與居民區的安全距離。然而,日本橫濱NPRC煉廠PX裝置與居民區僅隔一條高速公路,新加坡裕廊島埃克森美孚煉廠PX裝置距新加坡本島居民區2.6公里,美國休斯敦PX裝置距城區也僅有1.2公里。
能不能不發展PX?
在現代社會,PX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它的下游主要用于生產精對苯二甲酸(PTA)及聚酯(PET,或稱滌綸、的確良),并最終用于生產人們穿的衣服、飲料瓶、食用油瓶等。工業應用中,PX主要用作生產聚酯纖維和樹脂、涂料、染料及農藥的原料,并且是汽油的組成成分之一。
在我國,由PX衍生的石化產業以及下游紡織和包裝行業,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并解決了大量就業。而PX的短缺,成為制約這一整個產業鏈條發展的瓶頸。
我國的PX幾乎全部用于生產PTA。2011年以來,我國PTA產能進入增長高峰期。從全球看,2012年開始,全球芳烴聚酯產業鏈條回歸需求增長,PX供應迅速增長。但我國新增PX生產能力十分有限,供需缺口不斷擴大。
“PX作為整個產業鏈的前端,其自給率的下降將對整個產業的競爭力產生什么樣的影響,可想而知。”中國石化經濟技術研究院副院長毛加祥說。
在我國PX項目建設不斷推遲的同時,周邊日本、韓國、新加坡以及沙特等國家以中國內地為目標市場的PX項目加快上馬。
2013年,我國PX表觀消費量為1641萬噸,進口量為905萬噸,對外依存度已經上升至55%。根據中國化工學會的估計,如果目前國內擬建的PX裝置不能如期建設,到2015年我國PX進口量將超過1200萬噸,成為國內進口量最大的石化產品。
PX問題折射了什么?
PX關注的背后,折射出怎樣的社會問題?
環保部環評司負責人指出,當前,我國處于社會轉型期,利益訴求多樣,加之社會風險與環境風險交織,“鄰避效應”突出,PX項目環境影響易成為關注焦點。當前一些地區出現反對PX項目事件,一方面反映出公眾維權意識的提高,另一方面反映的是宣傳引導的不夠。
所謂鄰避效應,指居民或當地單位因擔心建設項目對身體健康、環境質量和資產價值等帶來諸多負面影響,從而激發人們的嫌惡情結及采取的集體反對行為。
事實上,由于PX項目遭受的阻力,目前地方政府和石化企業在引入PX項目前已開始更多地關注公眾知情權,但近日廣東茂名PX項目遭遇的強烈抵制令我國PX項目的推進再度陷入“困局”。
有網友表示:“我可以相信PX是低毒的,但我不相信生產過程是安全的;我可以相信你有能力實現安全生產,但我不相信你有動力去這樣做。”
“這一方面需要企業自律,另一方面,更折射出公眾對監管到位的渴求。”中國化工學會副理事長楊元一說,這其中,首當其沖的是政府和職能部門的監管。
曹湘洪指出,我國企業安全環保管理和國外存在差距。“我國企業安全環保管理基本處于經驗管理階段,安全檢查往往是運動式的,與國外先進企業的科學管理還有距離。要讓公眾接受重大石化項目上馬,企業首先要實現本質安全。”
曹湘洪認為,PX困局也對政府治理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重大項目在遭遇公眾反對的時候,不能簡單地緩建、停建或者搬遷,而應在了解公眾訴求的基礎上,去尋找解決之道。比如說,引入有資質的第三方進行安全環保監管,由政府購買服務。這些在國外普遍接受的做法,在我國的安全環保監管中基本處于空白。”
多國的經驗表明,PX等石化項目與公眾的和諧共處,得益于成熟而嚴格的環境風險管控制度。在保障公眾知情和環境監管方面,企業不惜投入重金,確保最大限度消除重化工項目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
“可以確定的是,安全環保上不投入就想獲得效益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未來重大工業項目的上馬,一定是公眾、政府和企業坐在一起,尋找一條共贏的途徑。”一位石化企業安全環保監管人員對記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