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博鰲亞洲論壇開幕式發表主旨演講時指出,我們不會為經濟一時波動而采取短期的強刺激政策,而是更加注重中長期的健康發展,努力實現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幾個月來國內外有關中國將出臺一些短期強刺激政策的各種猜測與傳言,將因此氣泡般破滅。
今年前三個月,在頂住迄今依然存在的下行壓力后,中國經濟實現了平穩開局,城鎮就業持續增加,居民收入、企業效益和財政收入平穩增長,物價總水平保持穩定。然而就在這種情況下,國內外卻不時有輿論片面地根據所謂經濟增速低于預期,或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同比環比略有下降,就匆匆做出中國將降低準備金率、推出新版4萬億投資等短期強刺激政策的預測和傳言。一些地方和企業竟也信以為真,于是不思通過謀改革、調結構求發展,而是靜等這些不靠譜的預測和傳言能夠成真。
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可以大量增加貨幣供應,提高金融機構的信貸擴張能力。如果存款準備率降低0.5個百分點,以今年2月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105萬億元計算,將釋放出5250億元的貨幣,按照人民銀行《2013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給出的2013年貨幣乘數為4.08計算,理論上市場將派生出21420億元的流動性。而現實情況卻是,今年以來我國貨幣大池中的水居高不下,市場流動性較為充裕。正因為如此,幾個月來,央行仍在不斷地采取正回購貨幣政策操作,以回收多余的短期流動性。這種情況下,再出臺降低存款準備金率這樣的貨幣供應刺激政策,不具可能性。
有的商業銀行可貸資金不寬裕,一些實體經濟和地方貸款難、貸款貴,不能一味指責貨幣供應存在問題。當前我國貨幣供給方面不是貨幣池子中的水不多,而是池子中的水不夠活,流動性不強,導致了實體經濟尤其是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最終影響到經濟穩定增長。
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不能依靠“降準”帶來的顯著增量,而是應該用改革思維和創新手段,積極拓寬融資渠道,盤活存量資金,提高資金使用率,引導各種金融機構、金融企業,為實體經濟特別是科技創新、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及眾多中小微企業服務。
近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了采取市場化方式發行住宅金融專項債券,重點用于支持棚戶區改造及城市基礎設施等相關工程建設,以解決“棚改”的資金短缺問題。這無疑是以改革創新手段解決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的新范例,充分體現了依靠改革創新來滿足資金需求的精神。
毋庸置疑,投資仍是推動經濟增長的關鍵和主動力之一。投資離不開資金支持,在傳統慣性思維中,資金的主要來源無非兩個,一是銀行貸款,二是財政資金。或許因為如此,除降低準備金率外,推出新版4萬億投資也是有關短期強刺激政策的猜測和傳言之一。
實際上,今年國家已經出臺多項新的刺激投資政策和措施,著力點并非擴大財政投資,而是“激活”民間投資。比如,讓銀行、電力等許多壟斷領域的投資大門,向民間資本敞開。這也彰顯刺激投資思路與舉措的改革創新,表明不再走動輒萬億元投資的財政擴張政策老路。
當前和今后緊要的是,在政府投資進一步擴大遭遇“瓶頸”的情況下,需要下大力氣真正把“激活”民間投資的各項新政落到實處,促進民間投資的大發展、大繁榮。
李克強總理在博鰲亞洲論壇開幕式上講話時還指出:今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目標是7.5%左右,既然是左右,就表明有一個上下幅度,無論經濟增速比7.5%高一點,或低一點,只要能夠保證比較充分的就業,不出現較大波動,都屬于在合理區間。當前,無論從國際經濟政治發展趨勢,還是從我國今年一季度的經濟走勢和宏觀調控思路與成效來看,中國經濟增速沖破合理區間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那就徹底丟掉對短期強刺激政策的幻想吧!踏踏實實抓改革、轉方式、調結構,以此發展經濟,“穩增長”,這才最靠譜,才是真正的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