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河南頻道7月29日訊 大河網-河南日報報道:5月和6月,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分別與濟源、新鄉兩市簽訂統籌城鄉發展試驗區建設合作框架協議,促進城鄉就業均等化、培訓社會化、社保一體化、服務信息化(簡稱“新四化”)等,加快城鄉統籌建設。在此之前,濟源市已經在這些方面作出探索。“新四化”或為縮小城鄉差距、構建城鄉統籌發展奠定基石。
“新四化”
6月30日是星期三,一個正常的工作日。下午上班時間,濟源市玉泉勞動保障所例行辦理了兩個村民養老金手續:城關鄉北水屯村的李月娥、玉泉辦事處苗店村的李秀蘭。
生于1950年7月15日的李月娥在半個月后就將達到60周歲,李秀蘭和她同年,生日是2月15日,已經到了60周歲。
按照新農保規定,只要繳納15年的養老金,她們就可以在年滿60周歲后,每月領取政府發放的養老金。
在農田里耕作了幾十年的李月娥對于城市還有些陌生,前來替她辦理養老金手續的是她女兒。工作人員核實了李秀蘭的照片和身份證后,很快就辦理了相關手續。
從8月份開始,李月娥每月可以領到由政府發放的至少70元的養老金;李秀蘭在辦理了相關手續之后就可以領取。等到她們過了70歲之后,因對高齡人的特別補貼政策,她們的養老金會有增加。
農村的養老金政策或可改變農民幾千年來的“養子防老”觀念,他們將像生活在都市里的人一樣,當隨著年齡增加而漸漸失去勞動能力時,政府為之提供必要的生活費用。
農村居民達48萬人的濟源市,60周歲以上的居民無一遺漏地在享受這項社會保障,目前有6萬多人每月領取養老金。
實際上,社會保障覆蓋農村,僅僅是正在實施的城鄉統籌計劃的一部分。
今年5月和6月,河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分別同濟源市、新鄉市人民政府簽訂“共建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統籌改革試驗區合作框架協議”,兩份協議所涉及的合作項目及實現目標是:共同構建統籌城鄉的就業服務管理體系,實現城鄉勞動者就業機會的均等化;共同構建統籌城鄉的人力資源素質提升體系,實現專業技能人才培養的社會化;共同構建統籌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實現社會保障制度的一體化;共同構建統籌城鄉的人力資源社會保障信息系統和基層服務工作體系,實現對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服務人群、業務工作和基層站點的完全信息化。這些舉措可簡單稱之為:就業均等化、培訓社會化、社保一體化、服務信息化。
通常的印象是,“新四化”前面的主語為城市居民;而現在,主語有了變化,成為城鄉居民。“這就是合作協議的核心所在。”6月30日,濟源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一位負責人說,“新四化”涉及許多突破性措施,將城鄉統籌發展的構想變為現實。
創業希望
保障更多人就業是城市的基本政策,農村人如何就業也不可忽視,如何保證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就業與創業密不可分,創業培訓SYB為之帶來希望
在濟源市創業培訓SYB中心,3個年輕學員胸有成竹地設計他們的未來。
22歲的王辛龍,第一學歷為濟源市職業技術學院,經過SYB培訓后,對企業有一定了解,他是該培訓中心第二批學員。他的創業項目為節能拖把,6月21日,他已經申請5萬元貸款。
與他同歲的樊芳,通過后,信心和技能大增,正在和一個生態產品廠家聯系,準備成為其代理商。
張喜平,20歲。他在大學的專業是電器自動化,SYB培訓讓他有了新觀念,他的創業計劃是做好一個咨詢服務公司。
“創業培訓傳授兩個方面知識:一是職業技能培訓,二是培養創業理念,并提供項目庫,給學員提供創業項目選擇。”培訓中心主任趙曉說,創業培訓并不是僅在教室里傳教,有時是在市場環境里實地授學。近期,趙曉帶著部分學員去了浙江義烏小商品市場、杭州絲綢市場、溫州小商品城考察學習,讓這些學員受益匪淺。
通過創業培訓而創業成功者不乏其人。翟若蕾曾參加了2007年夏天舉辦的首屆大學生創業培訓。之后,她籌辦了一個鑄件廠,生產采礦用的防爆產品。她的廠子坐落在一個村莊的小院里,在經歷全球金融危機之后,廠子在去年上半年重新崛起。翟若蕾說,她現在的成功與創業培訓分不開,流動資金預算、控制生產成本、市場調查,如此等等,這些基本技能和意識都是在培訓班里學到的。
創業培訓中心只是濟源眾多培訓創業的一個縮影。
濟源市共有16個鄉鎮勞動保障事務所,每個所都定期舉行培訓,這些分布在鄉村的培訓班,為解決更多的人創業提供了方便。
思禮勞動保障事務所的培訓教室設在四樓,配置50臺電腦。據所長劉科介紹,這里培訓對象主要是三類人:大學生、下崗失業工人、農村勞動者。培訓老師來自市就業服務局,場地由鄉鎮政府免費提供。
資金支持則為農村創業提供了有力保障。
如今已經承包了60多畝的楊豆豆是玉泉辦事處南水屯居委會的種植狀元。南水屯居委會在改名之前叫南水屯村,楊豆豆是地地道道的農家女,她通過大棚種植各種蔬菜,成為致富能手。種植蔬菜的大棚一個需要投資數萬元,在當地婦聯的幫助下,楊豆豆通過玉泉勞動保障事務所獲得10萬小額貸款,解決了資金難題。
據玉泉勞動保障事務所負責人劉冬梅介紹,該所今年發放小額貸款額度為1000萬元,僅四五月份就發放300多萬元,為創業者提供了有力支持。
創業還帶動就業,無論是楊豆豆還是翟若蕾,她們都雇用了當地的村民,解決了多名剩余勞動力就業問題。
“培訓、創業、小額貸款、就業,等等,這些類似一攬子計劃的措施促進了城鄉統籌發展的進程。”7月1日,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相關人士告訴記者說。
機構先行
細觀合作框架協議可以發現,構建市、鄉、村三級公共服務網絡體系是“新四化”的重要保障。
以濟源市為例,2008年5月份,16個基層勞動保障事務所全部建成,觸角延伸到所有鄉鎮。即使是在遠離市區的邵原鎮,村民們也享受著和都市居民一樣的便捷。
基層勞動保障事務所擔負多個功能:所轄地方的創業人員小額擔保貸款、創業培訓、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技能培訓、職業介紹、新農保業務經辦、城鄉居民參加城鎮社會保險業務經辦、勞動保障監察“兩網化”管理(16個基層所均加掛“勞動保障監察支隊”牌子)、勞動力供求情況調查等。
2009年,濟源市16個基層勞動保障事務所累計組織勞動力技能培訓2500余人次、創業培訓2800余人次,累計發放小額擔保貸款6420萬元。特別是在2010年1月份“新農保”大會戰中,全市在1個月時間內就組織完成30.4萬人的參保工作,并確保6.4萬余名60周歲以上老人能按時享受養老金。“這與我市不斷強化基層所辦公硬件建設、基層隊伍建設密不可分。”濟源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姚安平說。
自2005年濟源被列為河南省城鄉一體化試點市以來,在全國許多地方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不斷拉大的情況下,濟源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卻逐年縮小,2005年,城鄉居民收入比為2.32∶1,到了2008年,收入比縮小至2.24∶1。
濟源市委書記段喜中表示,在城鄉統籌發展過程中,濟源按照“關鍵抓發展、重點抓農村、核心抓統籌”的工作思路,推進“三個集中”(工業向集聚區集中、農民向城鎮集中、土地向規模經營集中)、實現“四個加快”(基礎設施加快向農村延伸、社會保障加快向農村覆蓋、社會事業加快向農村側重、公共財政加快向農村傾斜)。
這些,都讓共建城鄉統籌改革試驗區充滿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