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核心命題,預計到2015年,中國超過半數人口將生活在城市里。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的迅速發展已經與周邊城市發生了錯綜復雜的關系,城市群化已經從預想變成進行時。北上廣深迅速發展所帶來的城市病已成研究課題,如何解決人口壓力帶來的交通、住房、就學、醫療等系列問題,短期內無解。為城市發展貢獻力量的新移民們,他們是城市的中堅力量,他們已融入大城市,城市也離不開他們。然而新移民面對城市的高房價以及“被戶口外”而得不到應有的保障,他們的生活狀態并不理想。等待“被解放”顯然不是明智之舉,在“城市群化”機遇下提前規劃,在城市群中尋找機會,“中國式居住·520模式”或成趨勢。
520模式成主流居住方式
中國著名地產策劃人蔡照明早在3年前就提出“520居住模式”,指的是——5天滿滿的工作;2天悠閑的周末;0,代表團圓,與父母共享生活的溫馨。而在今天的北京,它又具體為一種生活方式:5天在中心商務區忙碌工作,2天周末在城郊住宅區享受家庭生活,這就是團團圓圓(0)。
這與西方國家“5+2生活”類似但有所不同。“5+2” 側重的是一種生活方式,而中國現狀則還有很多關于上學、父母養老等系列問題需要解決。520模式是一種壓力生活的轉換,是實現家庭團圓、下一代培養等諸多問題的解決方案。這非常具有中國特點,可謂是“中國式居住·520模式”。在北京等一線城市的房價已經進入3萬元的時代下,城市新移民達千萬數量級,520不僅僅是概念,還將成為主流生活模式。
520模式旨在改變國人生活方式
由于中西方文化差異和時代背景不同,使得在西方發達國家的富人們紛紛往城市周邊尋找家園時,中國的富人卻還拼命往城市中心擠。就北京而言,四環以內的房子動輒三五百萬以上的價格。不斷攀升的房價成為實現“三代同堂”夢想不可逾越的屏障。
日益增多的車流、周邊突然拔地而起的高樓、大量的生活廢氣、噪音、污染、惡劣的環境,已經給高尚居住刻下了一處一處無法愈合的硬傷。顯然,真正高品質生活肯定不是城市中心,中國人應該反省自己的生活方式。許多人對此深有體會,近90%的城市精英人群都處于亞健康狀態,這其中不乏一大批外籍戶口的中青年人士。“被戶口外”的新移民在所處城市中扮演城市精英的同時,其相關的生活層面上并沒有得到應有的保障;現實阻隔了“三代同堂”的夢想,無法盡到孝敬父母的責任;所處地戶口政策在影響自身的同時,也致使孩子的教育“斷檔”。這種種現狀使得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到了必須改變的時候。選擇離開城市市中心,到郊區或城市群中新興城市去構建一個能“團圓的家”,才是所有問題的解決之道。
北大教授、著名人文學者張頤武表示,一方面是市中心房價飆升的速度超過我們的想象,另外一方面是生活方式發生了改變。“大家會發現住在外面是可進可退的,就是指城市邊緣地區。有些人現在跟紐約人生活的方式接近,住在城市邊緣、工作在市中心”。這就是520生活模式的體現。
搶占“城市群機遇”布局一小時生活圈
城市越來越大了,城市之間卻越來越近了, 城市群大布局下,“一小時生活圈”的范疇在不斷變化。 今年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報告中提出,要積極支持東部地區發展,抓緊制定長三角、京津冀都市圈等區域規劃。
在軌道交通的聯動下,大興、亦莊、房山已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郊區,逐漸成為新城市群的中心。因為一條“北京地鐵將延伸至河北”的消息,燕郊的房價已從3000多元/平方米,一度最高上升到萬元。雖存在一定的泡沫,城市群發展所帶來的價值躍升顯而易見。
河北的燕郊、香河、涿州;天津的京津新城、武清等;這些新興之城將在京津冀城市群中崛起。曾錯過低價“購房機遇”的人們可提前在城市群中布局,搶占“城市群機遇”。
地產商的嗅覺是最靈敏的,看好新城的未來價值,早已搶先布局。位于天津寶坻的京津生態新城,是國務院批復天津建設的11座新城之一。京津新城交通便利,距北京90公里、距北京首都國際機場96公里、距天津25公里、距天津新港43公里、距天津機場30公里。京沈和津薊兩條國家級高速公路,以及擬建的北京——寶坻——天津城市輕軌均路經京津新城。建設中的京津唐城鐵通車后,從京津新城天津站出發,只需要19分鐘就直達北京站。美好的前景吸引香江集團、珠江合生等著名地產商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