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南京3月30日電(記者劉巍巍)從2010年開始,全國個人住房信息系統聯網工作就已經啟動,但進程緩慢,阻礙多多。
2011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房地產市場調控文件提出要建設城鎮個人住房信息系統。住建部第一期提出要求40個重點城市在2012年年底建成“本城市的數字化住房個人信息系統”,進而實現這40個城市與住建部的聯網。
2013年上半年,基本實現了全國40個房地產市場重點監測城市與住建部的聯網,但對于存量房的登記尚未完成。
同年,國務院在有關加強房地產市場調控的通知(國五條)中,提出要在“十二五”末設區城市基本實現全國個人住房信息系統聯網。
去年11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將分散在多個部門的不動產登記職責整合由國土資源部承擔,要求建立不動產登記信息管理基礎平臺,推動建立不動產登記信息依法公開查詢系統。其中就包括最為公眾關心的住房統一登記。
國土部相關負責人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表示,將在6月前出臺不動產統一登記條例,建立不動產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和不動產信息共享平臺。
3月16日,《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公布,進一步提出“建立以土地為基礎的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實現全國住房信息聯網,推進部門信息共享”,6年內要實現全國住房信息聯網。
3月26日,不動產登記工作第一次部際聯席會議召開,提出用3年左右時間全面建立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用4年左右時間,運行統一的不動產登記信息管理基礎平臺,實現不動產審批、交易和登記信息實時互通共享以及依法查詢,形成不動產統一登記體系。
新華網南京3月30日電(記者劉巍巍)最新發布的《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提出要實現全國住房信息聯網,輿論普遍認為“6年太久,應只爭朝夕”;事實上,2010年就開始啟動的全國住房信息聯網屢屢“難產”,并非只是技術原因,更多在于利益阻礙。
住建部最新數據顯示,2013年上半年,我國基本實現全國40個房地產市場重點監測城市與住建部的聯網,目前各地正加緊將以前紙質的住房個人信息錄入信息系統。
記者采訪了解到,盡管有關部門一直在強調建設的難度和復雜程度,但多數業內人士認為,從技術手段來說,住房信息聯網并不復雜,將紙質信息錄入數據雖然龐大,但也難以成為一拖再拖的理由。江蘇省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地方房產局官員表示,地方出于種種原因的不配合甚至抵制,才是全國住房信息聯網系統一再“難產”的主因。
近年來“房叔”“房姐”不斷被曝光,令公眾對個人住房信息聯網的建成有了更多期待。記者隨機采訪多位市民,他們認為這一系統不僅可以一定程度上抑制異地炒房等現象,更有可能成為反腐利器,使得官員來源不明的多套房無所遁形。
公眾的理解恰好可以折射出地方不配合的部分原因。記者在調查中發現,目前已經有不少官員開始著手處理手中的多套房,在蘇州市吳中區,某中介公司經理張震泉向記者推介一套4室2廳的精裝房,附送全套紅木家具,他坦言:“這種房子光裝修家具就三四十萬了,雖然我們不敢確定房主是什么人,但很明顯一般老百姓不會這樣處理手中的房子。”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員表示,自己前些年投資了多套房產,這輪住房信息公開潮來臨,雖然令他感覺到了寒意,但還不至于無路可退。這位官員直言:“這件事對地方而言沒有什么利益可言,而且很多地方財政還依靠房地產,很多人手里有來路不清楚的房子,現在要讓他們自己做一個系統曝光自己,談何容易?”
揚州一位公務員告訴記者,身邊一些握有多套房產的官員目前很關注國家推進房產聯網的消息,“現在看聯網是遲早的事,現在算是緩沖期,大家私下說,也要做點準備,防止真動真格的。還有些比較謹慎的,買房時就通過用親屬姓名等方法暗度陳倉了,現在就比較安心。”
復旦大學社會科學基礎部副教授邵曉瑩表示,對國家而言,住房信息聯網十分必要。從宏觀調控的角度來說,需要真實完整的數據支持,但這確實會觸及一部分人的利益,比如房產來源不明的官員、對土地財政和房地產市場高度依賴的地方政府等。
相關專家認為,國家掌握完整的數據信息,可以為樓市調控提供參考,真正看清楚樓市的問題所在,從而制定更合適的房地產相關調控政策,實現科學管理;而且,這項工作越早進行,對我國的經濟安全和社會穩定都越有利。因此國家必須在這項“觸動利益”的改革中明確各方責任,進一步明確責任分工,建立更切實可行的工作機制,明確進度時間表和問責機制,推動全國住房信息聯網早日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