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增城,感覺就像走進了一個生態大公園。城市、鄉村、甚至工業園區都在青山綠水的環繞之中。城市里有鄉村一樣的生態和綠地,鄉村里有城市一樣的設施和服務場所。
更讓人驚訝的是,這個公園城市并非不求發展的“原生態”,而是2009年實現工業產值超千億、生產總值574億元、人均生產總值70171元、財政總收入117億元的全國縣域經濟第9位的經濟強縣,連續多年領跑廣東67個縣(縣級市)。
就在10年前,增城還是廣州市一個默默無聞、地處偏僻的山區縣級市。而現在,增城很好地詮釋了縣域經濟在科學發展的道路上可以實現的轉變。包括建設三大主題功能區、實施公園化戰略、創建學習型社會等實踐經驗,被總結為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的科學發展“增城模式”。
統籌環境
鄉村生態進入城市,城市設施延伸鄉村
尚未到增城市主城區荔城鎮,兩邊已經是綠意盎然,3條“綠道”引導著我們走入增城,認識增城。
汽車行駛的是自駕車綠道,相隔一條綠化帶的是自行車綠道,再遠一些是兩岸風光如畫的增江,“增江畫廊”構成了水上綠道。
行走于綠道之上,時而沿江而行,時而穿越果林、田園,羅浮山遠峰如黛,烏欖、龍眼伸手可摘,嶺南古村若隱若現,實在是美不勝收。
增城市委宣傳部部務委員陳德雄介紹說,3條綠道只是串起增城城鄉的“線”,而“點”處處存在,這要得益于增城提出的全區域公園化戰略。公園化戰略不是建設幾個公園,而是加強環境保護和人性化建設,使增城處處像公園,用公園化的規劃要求和文明特征來統籌城鄉建設,“在公園里建城鄉”。
“以前下班了都不知道往哪里去,現在晚上可以去城市文化廣場跳舞、看演出、聽講座、散步,周末就和家人朋友沿綠道騎自行車,騎累了就停下來野餐或者打球,生活豐富多了。”市民林大姐高興地說。
“5年前,增城還沒有旅游業的概念,去年已經接待游客超過1000萬人,成為廣州市‘后花園’。”增城市委黨校副校長鄒健男說,綠道是城市公共服務的延伸,除了個別景區,這里多數地方都是免費的,沿著綠道,市民和游客被引導到鄉村之中、山水之間,構建起一條縣域經濟的崛起之道。
統籌規劃
三大主體功能分區錯位發展
“以前全市都搞工業、上項目,基層干部都想去南部,不愿去北部;現在北部不搞工業了,干部倒不想走了,北部干部還把工業項目介紹到南部去。”增城的干部說,這樣的變化都來自于不同的功能區規劃形成的“不平衡發展”戰略。
增城近年來因地制宜,將全市從南到北劃分為三大主體功能區:南部為重點開發的新型工業區,集中了汽車、摩托車、牛仔服裝等增城優勢產業,集聚集約發展先進制造業;中部是宜居的教育文化生活區;北部1000平方公里堅決不發展工業,定位為限制開發的生態產業區,大力發展都市農業和旅游業。
“增城找到現在的發展道路也是經過了長期的探索。”鄒健男介紹說,以前增城的發展也搞過“村村點火,戶戶冒煙”,到處爭取引進工業項目,但增城多數地區并沒有得到長足的發展,反而亂象叢生。從2003年開始,增城改變了片面追求GDP的方式,把增城放在整個珠三角來規劃,有所為有所不為,做出了三大主體功能區的規劃。
從概念到實踐,增城為建設主體功能區探索了一系列配套保障的體制機制。資源配置上,不同的用地指標和配套設施向不同區域集中,南部占了近年來建設用地指標的94.4%,城市配套設施和旅游基礎設施資金則主要投向中部和北部。財政上,實行轉移支付和生態補償,南部向北部“輸血”,確保北部山區政府運作和干部收入水平。組織考核上,不同功能區選派不同特長干部,制定不同的考核辦法:北部側重考核農業、服務業,中部側重服務業和城市功能配套能力,南部側重考核工業。
“錯位發展”為增城的城鄉一體化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統籌民生
堅持“四原保護”,政府不與民爭利
7月17日上午,小樓鎮東西境村老街的小市場上,周女士守在自己的農家土特產攤位前笑逐顏開,騎著單車來看荷花的游客買走了不少她的“農家三寶”。“遲菜心、黑皮冬瓜、紫心番薯以前收購價都不高,現在賣給游客,價錢好多了。要是趕上游客來摘荔枝的時候,收入就更可觀了。”她對記者說,多虧了這里建起“小樓人家”景區,還通了自行車綠道。
在她身后的東西境老街上,土特產商店、農家樂、農家客棧一家挨著一家,生意格外火爆,當地農民依靠生態環境走上增收之路。
增城農民去年人均純收入9281元,增長17.18%,增幅連續三年高于城市居民。
原增城市委書記朱澤君曾這樣表述增城的城鄉統籌發展思路:“政府不征地,不與民爭利。關鍵是善于策劃,幫助農民搞好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優化環境、形成產業,促進創業,富民利民。”
在實施公園化戰略中,政府始終堅持“原產權、原生態、原居民、原民俗”的“四原保護”。增城的自行車道,常常穿過果園、菜地。游客看見掛果了想摘水果、走過水邊想釣魚、看到新鮮蔬菜想吃農家飯,這些收益都是農民的。
“‘以人為本、科學主導、市場運作、統籌城鄉’是增城模式的四大特點,‘以人為本’始終放在首位。”鄒健男說,“以人為本”就是把富民惠民擺在重中之重的位置;“科學主導”就是政府發揮主導作用要嚴格遵循市場規律;“市場運作”就是更好地調動市場的力量參與經濟社會發展,實現政府和市場“兩輪驅動”;“城鄉統籌”就是把城市和農村作為一個整體來籌劃。
在這種思路引導下,增城的政府進一步明確政府職能,加大了公共服務的供給,大力培訓農民、轉移農民、減少農民、致富農民。通過訂單式、定向式加大城鄉居民免費培訓和推薦就業力度,增城從2003年至今累計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15萬多人,轉移就業率達到90%。
增城把教育當作最重要的民生工程和基礎工程。在增城中學,有86%的學生來自農村,他們和城市的孩子享受著同樣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