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環保部表示,中國約有1/7的國土被霧霾籠罩,其中華北地區污染情況最為嚴重。境外媒體借此對我空氣污染情況、治理污染舉措展開分析評論:
嚴重霧霾持續多日不散 美國之音網站2月24日報道:華北和華東地區大范圍霧霾天氣,已連續5天沒有緩解跡象。政府2月21日首次發出的橙色空氣污染警報仍未解除。中國官方煤體新華社說,這次嚴重霧霾天氣影響波及全國15%的地區。
美國彭博社2月22日報道:北京22日空氣污染程度達到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水平的11倍。中國的氣象部門稱,霧霾還會持續幾天。北京21日把空氣重污染預警級別上調到橙色預警。政府下令限制一些企業的生產,并禁止戶外燒烤和燃放煙花。
法新社2月24日報道:中國中央氣象臺24日針對北方大部分地區發出“黃色”霧霾預警,這已是連續第5天出現嚴重的空氣污染。
霧霾影響中國民生經濟 香港《星島日報》2月23日報道:北京、天津、河北及內地中東部地區,22日起持續出現霧霾天氣,部分城市達到嚴重污染程度。北京升級空氣重污染預警,已經有36家企業被要求停產,減少工業廢氣排放。
臺灣《中國時報》2月23日報道:北京市21日啟動空氣重污染橙色預警后,根據《北京市空氣重污染應急預案》,各大建筑工地接獲停工命令,有關企業停產,甚至連露天燒烤攤販都被勸告暫停營業。灑水車也加強街道噴水作業,避免揚塵加劇污染。一個橙色預警,對北京民生經濟看來影響不小。
低調處理舉措引發爭議 美國之音網站2月26日報道:近一周,北京和東北部大片地區一直被籠罩在濃重的煙霧之中。世衛組織認為,這應當被視為一場“危機”。中國老百姓也說這是他們所見到的最嚴重霧霾,但中國政府對此低調處理。有人批評北京市政府對霧霾天氣反應緩慢,市政府上周被批評之后,首次發布霧霾黃色預警。后來空氣污染繼續惡化,可政府并沒有把預警提高到最高級別的紅色。
法國國際廣播電臺網站2月26日報道:中國多年不計代價的經濟增長模式造成嚴重污染,令民眾深感不滿,為顯示鐵腕治理污染的決心,政府已出臺多項政策和措施,但地方上的執法力度卻參差不一,一些地方政府出于對重污染行業稅收的依賴,對一些污染嚴重的企業行為聽之任之。
治理鋼鐵業成效遭質疑 路透社2月24日報道:改革中國北部省份河北臃腫的鋼鐵業是北京進行空氣污染治理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對于這項工作來說,當前起主要作用的是市場,而不是政府。
英國《金融時報》2月26日報道:中國政府治污計劃的關鍵,即關閉鋼鐵廠的速度很可能趕不上新建速度,這令人對北京治理華北地區大氣污染的能力產生懷疑。
美國《華爾街日報》2月26日報道:中國最大的鋼鐵生產省份河北增加新產能的速度是其淘汰落后產能速度的兩倍,這一狀況凸顯北京發起旨在削減過剩產能和降低空氣污染的行動正面臨挑戰。
各界為治理污染出謀劃策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國際公司2月25日報道:揮之不去的城市空氣質量問題促使政府官員和企業家想辦法保護公民免受污染危害。面對環境惡化造成的社會不安情緒,有關部門決心進行治理。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綠色能源技術生產國,但目前大多供出口。有人提出了比較宏偉的解決辦法,包括更多的“氣象輔助服務”——比如人工降雨——以及由一名荷蘭藝術家設計的巨型“真空吸塵器”,還有裝在摩天大樓上的灑水器。發明者稱,這些方案將要么吸附要么沖走霧霾。此外,許多人在試圖靠自己解決問題。從居室里的空氣凈化器到北京人在重污染天氣出門時必備的口罩,個人健康受到高度重視。
決策者需轉變治污觀念 香港《南華早報》網站2月24日報道:環保部將派督查組赴首都附近一些重污染城市進行治霾專項督查。但環境問題活動人士、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王燦發不以為然。他說:“督查不足以平息公眾的批評,真正的解決辦法需要的不僅僅是督查,這需要各級決策者從根本上轉變觀念,把治污當作重點工作來抓。”
法國國際廣播電臺網站2月26日報道:面對城鎮地區肺癌病患爆增的事實,空氣污染問題已構成中國民眾對政府不滿的主要原因之一。分析人士注意到:中國官方媒體廣泛報道了霧霾問題,這顯示中國最高領導層承認此問題對其公信力構成了挑戰。
需降低對重工業的依賴 澳大利亞《悉尼先驅晨報》網站2月24日報道: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稱,世界第一大碳排放國中國的空氣污染已達到“無法容忍”的水平,中國應大力削減其對煤炭的依賴。中國目前的煤炭消費量約占該國能源消費總量的65%。據該中心主任李俊峰說,中國應每年將這一比例降低2個百分點。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在北京召開的一次會議上也表示,要控制空氣污染,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當前就要降低對重工業的依賴,還要降低煤炭在該國能源組合中的比例。
發展新能源車兩全其美 英國廣播公司網站2月24日報道:霧霾形成的元兇之一是汽車的尾氣排放。第一是環境治理與經濟發展并不一定就是一對相克的對立體;第二是環境治理尤其是對目前霧霾困擾的治理,最終還是需要依靠發展新技術;第三,為盡快有效治理霧霾,一個有決心的強勢政府會更有作用,因為一旦有了新技術,強勢政府就可以使用政府資源,以最快速度強力支持新技術的推廣使用。由此,為求兩全其美,既要發展汽車工業,又要減排治霾,在現有的技術下,只有發展電動汽車,讓汽車零排放,或發展燒酒精的車,排出的是水。
需改革發展方式與考核體系 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網站2月26日報道:中國復雜的政治經濟現實可能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阻礙凈化空氣的艱苦努力。作為全面經濟改革任務的一部分,為凈化北京等地的空氣,中國領導人必須改變地方官員的政績考核體系,鼓勵地方政府轉變經濟發展的方式。中國的污染治理戰爭僅靠行政命令,其效果會很有限。改變地方政府和官員政績考核也可能產生復雜的后果。北京成功應對環境挑戰,不僅需要直接和污染做斗爭,還必須調整現行政策,使河北這樣的地區有動力去追求以服務業而非工業為驅動力的、更可持續的發展模式。在取得明顯進步之前,改革肯定會造成陣痛。為此,中央政府必須向地方政府提供一攬子政策,既包括財政鼓勵、又包含懲戒措施。這種手段對于落后地區的環境治理尤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