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臨汾市采取一系列措施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接連出臺工業污染源達標排放等五大工程,這座曾在環保部重點監測的113個城市中空氣質量連續3年倒數第一的城市,走入了省級環保模范城行列。(2月23日《中國青年報》)
煤炭總儲量629億噸、鐵礦總儲量4.2億噸,這一得天獨厚的煤鐵資源,給山西臨汾雖然帶來了連續6年穩居山西省GDP排名第二的不俗業績,但由此造成的嚴重污染,更讓臨汾“遐邇聞名”、“譽滿全球”。
據報道,臨汾曾被某國際機構評為“世界十大污染地區之一”、“不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早在2006年,位列全國43個空氣質量劣于三級城市之中,且此前已連續兩年位居全國十大污染城市榜首。
盡管創造了驕人的GDP,卻因此戴上了空氣嚴重污染的“黑帽子”,這不僅讓臨汾人倍感恥辱,更引發了當地決策者的深刻反思,經過痛定思痛,大家終于醒悟:沒有好的生活環境,再有錢有什么用?
為此,知恥而后勇的臨汾痛下決心,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向空氣污染宣戰。因為采取關停、限批等一系列鐵腕治污措施,臨汾為之付出了巨大代價,報道說,僅工業經濟一項就損失GDP360億元,財政少收72億元。與GDP降低以及在全省排名跌落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臨汾市區空氣質量顯著改善,2013年位列全省第一,經過對自身進行脫胎換骨式的改造,實現了從“污染狀元”到省級環保模范城的美麗嬗變。
兩眼只盯GDP,一切為了GDP,還是讓GDP給環境保護讓路,千方百計留住青山綠水?臨汾憑借壯士斷腕的決心和義無反顧的取舍,為自己找到了答案,這又何嘗不為其他地方提供了一個可資借鑒的成功樣本?
毫無疑問,煤鐵開發是臨汾的支柱型產業,為改善空氣質量摘掉落后帽子而向兩者開刀,無異于從自己的身上割肉,如果沒有足夠的決心和勇氣,哪能邁出這一步?可是,如果不這么辦,將來所遭受霧霾侵害的不僅僅是自己以及自己這一代人,而是子孫后代要飽受霧霾之苦。從臨汾的成功實踐不難看出,長痛不如短痛,暫時經歷短痛,是為了避免以后遭受無休無止的長痛。
為了重新呼吸到從前那樣清新的空氣,為了重新看到從前那樣湛藍的天空,為了重新營造從前那樣纖塵不染的青山綠水,為了保住我們自己以及子孫后代的美好家園,必須拿出壯士斷腕的決心防治霧霾,堅決不要污染的GDP。
掙來金山銀山不如留住綠水青山。臨汾從“污染狀元”到“環保模范城”的美麗嬗變,是不是能引起各地的反思和響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