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14年,727萬大學畢業生涌入就業市場,這一群懷揣夢想的千里馬能否馬上找到工作?馳騁千里?連續幾年大學畢業生供大于求的就業市場會讓他們對就業有什么樣的期待?2014,邁入就業市場的大學生將面臨哪些新的機遇和挑戰?今年的大學生就業市場又有哪些新的動向?
大學生就業形勢不容樂觀
2013年全國大學畢業生達699萬,被一些人稱為“史上最難就業季”。2014年,高校畢業生有727萬,或者只有網絡那句老話“沒有最難,只有更難”才能描述這種情況。事實上,除了727萬這個規模之外,今年的畢業生面臨的挑戰還包括連續幾年飽和的市場以及往屆“剩”下的師兄師姐們。
據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前程無憂前不久發布的《2013典范企業人才招聘狀況報告》顯示,該機構認定的100家“最佳人力資源典范企業”計劃招聘2014年大學畢業生的數量比2013年下降7.3%。這意味著2014年大學畢業生的求職難度與去年相比還會加劇。
上述報告顯示,100家企業計劃招聘2014屆本科應屆畢業生45577人,面向大學本科以上應屆生的招聘職位主要為技術(產品)研發和銷售。這100家企業是該機構從中國30萬家活躍雇主中評選出的,這些企業平均擁有雇員18700名。因此數據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該機構人力資源專家分析:這是由于多數行業在2010至2012年期間招募的大學畢業生規模較大,加上全球經濟依然不景氣,諸如IT、機械和汽車等行業的招聘遇冷。
不過報告同時指出,2013年大學實習生的招聘高過2012年17.2%,顯示出企業仍有旺盛的人才需求。業內人士分析:隨著新勞動法對企業用工市場的進一步規范,有的企業貪圖“降低成本”,故意使用實習生,成本低廉而且不用支付“三險一金”等,實習到期,再換一批。
與大學生就業困難相對應的,據媒體報道,春節過后,人才市場雖然漸次活躍起來,但是用工荒的狀況仍然存在。北京市趙公口人才市場一家餐飲企業需要12個崗位40名員工,但是工作人員一上午只招到兩位洗碗大叔。“現在我們這兒后廚最高工資開到4000元,服務員最高開到2800元了,但應聘者還是寥寥無幾。”負責招聘的女士說。
南京安德門民工就業市場春節后開門以來,已經有100多名大學生到此登記求職。這些務實的大學生與農民工站在一起求職,或者會成為2014就業市場的新動向,這對于大學生就業和整個人才市場的健康有序發展可謂有益無害。
在家鄉就職的吸引力越來越大
“家鄉省移動和北京電信的offer(指錄用通知)都到了,該去哪個?”年前,北京郵電大學一位計算機碩士糾結自己該選擇哪個工作,在網上求助大家。5年前,根本不會出現這樣的比較,北京電信是毫無疑問的選擇。
“其實仔細想想自己目前最大的糾結還在于是否要留京,家里人還是一致傾向我留京,我自己的話覺得五五開吧,一方面覺得北京電信平臺不錯,待遇也還行,還有戶口,另一方面又想著北京的房子、交通壓力,如果回省會城市的話很快就可以安定下來。留北京的話不忍心把父母一輩子的積蓄都掏空給我付首付。”這位碩士的糾結體現了新一代大學畢業生對大城市的態度。
馬年春節前夕,寧夏回族自治區黨校、廣電總臺、發改委、教育廳、科技廳等22家事業單位和神華寧煤集團公司、中色(寧夏)東方集團公司、寧夏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等13家企業專程到清華大學舉行了“寧夏赴清華大學人才專場招聘會”。江蘇省無錫市到清華大學舉行大學生就業創業政策宣傳推介會,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〇二研究所、一汽解放汽車有限公司無錫柴油機廠、江南大學、無錫廣播電視集團等23家無錫市重點企事業單位、科研院所共提供858個優質崗位招聘。四川省定向北京大學招錄選調生座談會在北大舉行。四川方面表示希望通過此次選調工作吸引緊缺專業人才,加強干部、人才資源的戰略儲備,優化干部隊伍結構。據了解,北京大學同重慶、廣西、甘肅、吉林、福建、新疆、河南、黑龍江、寧夏、貴州、河北、青海等省份都有類似合作,促進畢業生就業……與這些雖在地方但全國知名的單位相比,更多地方中小企業急需大量人才,正在翹首期盼。
前程無憂的人力資源報告指出,二、三線城市人才需求旺盛,并逐漸向四線城市推進。幾乎所有的企業在一線城市之外的區域都有著迫切的人才需求,缺口較大的區域包括武漢、沈陽和西安等地,新疆、內蒙古和寧夏等也成為人才導入的新區域。
生活成本低,薪水并不低,二三線甚至西部地區的就業機會正在使京滬等大城市在求職者眼中失去魅力。據了解,在京高校畢業生的留京率正在逐年降低。根據清華大學就業指導中心的統計,每年約3000名學生選擇就業,選擇到京外就業的學生,從10年前的不到30%,到2012年近1500名學生離京,已經接近50%。
公務員熱會不會降溫?
據報道,2月中旬結束的浙江省公務員考試,與往年的節節攀升不同,報名人數大幅下降。2014年浙江省各級機關考試錄用公務員注冊報名人數為27.34萬人。比去年36.34萬人直降9萬。招錄人數比去年小幅減少。不過今年浙江省首次放開了考生的戶籍和生源限制,允許外省籍全日制普通高校2014年應屆本科畢業生報考,這部分考生有一萬多人。
無獨有偶,江蘇招錄公務員報名首日也遇冷,據了解,第一天全省僅18550人報名,725人繳費成功。提交報名人數比去年首日減了約一半,繳費成功人數更是不到去年的四成,出現如此大的落差,近年來還是首次。
是不是近來公務員頻頻訴苦令考公務員熱降溫?
2012年底以來中央連下禁令,整頓風氣,“八項規定”、反對“四風”等,這些旨在重塑公務員形象的規定確實帶來變化。各地甚至國家部委的公務員“吐槽”工資低、升職難等帖子成為網絡熱點。這些公務員根據切身經歷所寫的帖子使眾多找工作的大學生對公務員這個職業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一位工作了7年的部委公務員說:“工資低,雖然理論上可以‘分’到經濟適用房,但是真正能分到的時候,得奔著40歲了。職業發展困難,一輩子就在機關干,耗掉了多少青年的朝氣。長期加班無補貼,還得背著‘一茶一報紙’,甚至貪腐的帽子,誰苦誰知道啊。不如憑自己的本事干點事,成敗也自得其樂。”
在京某高校一位找工作的女生小方放棄了兩個公務員的面試機會(一個是某國家部委,一個是北京市某局),選擇了已經確定錄用她的高校,去做行政管理類職位。用她自己的話說是一個“勤雜,就是類似圖書館大媽的那種崗位。”
雖然放棄兩個面試有些遺憾,但是小方的決定并沒有糾結太多,因為她覺得“公務員又苦又累又沒錢,作為女生,我要的是戶口、編制、時間自由度,比較下來,勤雜歸勤雜吧,還是高校。”
“以往人才向公務員崗位過度集聚,現在大家把眼光投向社會,人力資源配置會更合理。”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陳國權說。
雖然現在說公務員考試降溫證據還不是非常充分,至少2014就業市場的這些苗頭改變了以往一邊倒地熱捧公務員的狀況。2013年11月,200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埃德蒙·菲爾普斯在北京曾評論中國大學生擠著考公務員的現象,他說“很多受教育程度良好的年輕人,都擠著想去做公務員,這是一種嚴重浪費。”他說,“我們希望看到聰明的年輕人對媽媽說:媽,我去西部、去南部、去北部開公司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