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歷史文化名街”評選中,對于一些“打造”的街區,我們接受的程度比較低。歷史風貌的真實性和完整性是我們必須堅持的原則
第三屆“中國歷史文化名街”專家評審日前結束,山西省晉中市祁縣晉商老街等一批歷史街區、傳統建筑入圍,令人欣慰。
這些年,很多城市都在加快基礎建設,這是城市化發展的結果,同時也對一些歷史文化核心地段、歷史街區等,構成了很大威脅。很多歷史文化名街就在城市改造、危舊房改造中被拆毀。為此,國務院頒布了《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用立法的形式來保護這些遺產。歷史文化名街的評選應運而生。
自2008年起,我們已評選出了20條“名街”。許多街區的面貌持續得到改善,比如福建三坊七巷、海南海口的騎樓老街等。在一些已評選上了的街區,老百姓洋溢著自豪感,生活上也帶來了收益。此外,一些大拆大改大建的違章建設,得到了更好的控制。
這項活動也使各地領導認識到,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既能提升城市形象、帶動地區經濟發展,同時又是一項能夠將保護成果惠及當地民眾的民生工程,帶動了各地歷史文化街區保護的熱情。一些省區市公布了當地歷史文化街區的名單,制定和完善整體保護規劃,努力使本地區的特色歷史建筑免遭破壞。
同時,“中國歷史文化名街”評選推介,對我國城市的發展模式具有指導意義。當前,我國一些城市在發展過程中定位不明確,發展模式趨同。隨著社會各界文物保護意識的增強,許多城市開始關注有自身特色的歷史文化街道等。比如北京的南鑼鼓巷、成都的寬窄巷子,這種“我有他無”的城市文化特色日益顯出其重要地位,對于改變“千城一面”、“千街一面”起到了積極作用。
在“中國歷史文化名街”評選中,對于一些“打造”的街區,我們接受的程度比較低。歷史風貌的真實性和完整性是我們必須堅持的原則。現如今,很多城市為了追求形象,歷史街區也出現了保護性破壞,如仿古一條街、仿古街區等。這值得注意。
“中國歷史文化名街”的社會知名度越來越高,但怎樣更好發揮“名街”在文化民生中的作用,使之掛牌以后可持續地為城市經濟發展作出貢獻,還需要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