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在古城西安全面占據了近一周時間的霧霾被一股冷空氣制服。根據陜西省專業氣象臺的預報,受冷空氣影響,預計今日西安全市空氣質量將轉好,變為中度至重度污染。“西安空氣質量好轉至重度污染”令眾多網友折服于西安人民的“樂觀”。(12月27日華商網)
“西安空氣質量好轉至重度污染”,這一雷死人不償命的天氣預報,不僅令眾多網友折服于西安人民的“樂觀”,更讓我們驚訝西安人民的強大無比的生存能力。好轉之后,依然是“中度至重度污染”,那么,沒有好轉之前呢,那已經不是一般人能想像得出來了。也正是這個原因,更多的網友紛紛從今日西安好轉的空氣質量汲取到幸福感,他們由衷地表示生活在自己的城市里還是很幸福的——想不幸福,也難啊!
明明是中度至重度污染,為什么我們卻偏偏以好轉來美化呢?其實,這樣的化悲為喜的妙手點鐵成金之作,早已經不是什么新聞。許多年前,一些地方風行“打白條”的官僚作派,由此也衍生出“打綠條”與打各種顏色的條條的風氣。當這樣一股狂風將老百姓們吹得分不清東南西北的時候,個別地方立刻抓住時機,強調自己不打白條。一時間,那“不打白條”,就升華為豐功偉績了。比這更離譜的則是,當一些完全是人為因素而導致的災難發生后,立刻被美化為在“領導高度重視”之下所創造的奇跡。這樣的美化太多太濫了,所以,人民日報征集的“最反感官話”中,“高度重視”入選。2013年1月9日的《人民日報》刊登了一些讀者反感的官話套話,包括“高度重視”、“親自過問”、“現場指揮”、“積極、及時、立即、確保”等。而只要我們稍微反思一下,就會明白,這些詞語,在化悲為喜的新聞中,出現得最為頻繁。
當然,我們并不是完全反對“高度重視”、“親自過問”、“現場指揮”、“積極、及時、立即、確保”等,而是強調,如果這么多的美麗詞語,只要有那么一兩個能夠在事先落實,那么,無論是災難還是霧霾,都會被領導的“高度重視”驅趕得無影無蹤。
無論是“高度重視”還是“不打白條”,抑或是今天的“空氣質量將轉好”,這一切的美化,都是以傷害民眾的利益和健康為代價的。當老百姓的利益與健康一而再再而三地被傷害時,“老不信”的心理,就會積重難返。到那個時候,清除老百姓心中的霧霾,比清除空氣中的霧霾,要困難百倍。所以,與其事后“高度重視”如何去美飾,不如現在“高度重視”如何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