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從江12月16日電(郝迎燦 李田清)“是享譽海內外的世界非遺——侗族大歌引來了外面的游人。”近日,我們來到侗族大歌之鄉——貴州省從江縣小黃村,村支書潘玉錦一臉的笑容:“我們這個幾年前人均年收入不足1000元的小山村,如今每天接待游客100人以上,旅游年收入250 萬元,人均年收入2500元。”
從江是名符其實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大縣。目前,全縣有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1個,國家級5個,省級18個,涵蓋傳統音樂、傳統舞蹈、民間醫藥、民間手工技藝等10多個門類。全縣有58人被評定為民族民間文化優秀傳承人,其中國家級2人,省級3人。
近幾年來,從江縣積極探索“非遺”產業化路子,建設民俗文化村,打造文化產業園,成立“非遺”展示交流中心,不斷增強“軟實力”。先后打造了“最后一個槍手部落”——岜沙苗寨、“侗族大歌之鄉”——小黃侗寨、“神奇的洗浴文化”——瑤族藥浴等一批享譽海內外的“非遺”品牌,初步形成了以民俗文化、服飾文化、醫藥文化和飲食文化為主的“非遺”產業。
小黃村是極負盛名的“侗歌窩”,先后被貴州省文化廳命名為“侗族大歌之鄉”、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 2009年,侗族大歌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近幾年來,該村制定發展規劃,形成了“旅游富村”的經濟發展思路。他們建立侗族大歌培訓基地,組建了56個歌隊,鼓勵青年男女走出大山從事侗族大歌演出,全村在外從事風情表演的青年男女達400多人,每人每年寄回的錢少則數千,多則幾萬。潘婢愛等幾個姑娘組建的表演隊為北京一家藝術團表演,每年收入50多萬元;潘婢花等人組建的表演隊巡回全國各大中城市表演,幾乎場場爆滿,每人月收入6000元以上。
如今的小黃村旅游業及其相關產業發展正旺,全村共有53戶人家從事“農家樂”和“歌堂旅館”經營,11戶從事旅游紀念品銷售,8戶從事蘆笙、侗笛、牛腿琴等民族樂器加工。村里的侗族大歌傳承人吳龍德開辦“農家樂”,平均每年有7萬多元收入。
“瑤族藥浴”是從江縣瑤族人民世代相傳的一種古老而神奇的洗浴方式,由30多種中草藥組成,主治47類疾病。2008年,從江瑤族藥浴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近幾年來,從江縣大力建立瑤族藥浴藥材基地,積極發展瑤族藥浴加工銷售企業,瑤族藥浴已走出深山、走向市場,瑤族藥浴洗浴場館在從江縣城如雨后春筍涌現,多達十幾家,促進了瑤族群眾增收。開發生產的“瑤浴保健浴粉”、“瑤浴爽足粉”等系列產品,銷售覆蓋國內10多個省市。縣里規劃用地300畝,擬建從江“瑤族藥浴城”,集洗浴、民族文化、民族飲食、住宿休閑為一體,打造瑤族藥浴品牌,逐步走向產業化、規模化經營。
翠里鄉高華村是從江有名的“瑤族藥浴”村,村民趙成清說,雖然村里目前交通還不便,但每年來泡藥浴的客人卻不少,他家每年都要接待一至二百人,他收取每位客人40元費用,一年有好幾千塊錢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