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部有關負責人日前分析了造成我國大范圍霧霾天氣的主要原因:不利氣象條件造成污染物持續累積。受近地面“靜穩天氣”控制,空氣在水平和垂直方向流動性均非常小,大氣擴散條件非常差。靜穩天氣條件下機動車尾氣排放累積,特別是北方地區因為采暖期猛增的能源消耗排放,對空氣質量造成嚴重影響。(12月8日《人民日報海外版》
“靜穩天氣”,我們今天又認識了一個嶄新的詞兒。與其他新詞不同的是,那些都是網絡語言、民間語言,這次是官方語言,是環保版的官方語言,相信這個詞兒,會迅速傳播和火熱。因為“靜穩天氣”似乎成了萬惡之源。這在央視《24小時》節目里得到了驗證:7日晚間播出的該節目制作了這樣一個標題《天氣靜穩是此次霧霾的罪魁禍首》。
環保部門的分析不能說沒有道理,的確是因為“靜穩天氣”,才有了此次大范圍霧霾。但是,在環保部的分析中,除了“靜穩天氣”、汽車尾氣、冬季燃煤之外,唯獨沒有提到污染企業。不知是故意為之,還是不小心遺忘了。如果真的遺忘了污染企業的話,這才是最為可怕的事情。那對治理霧霾來說,是一種傷痛。
7日環境保護部的數據顯示,全國20個省份104個城市空氣質量達到重污染的狀況。這種大范圍的霧霾,難道僅僅是“靜穩天氣”惹的禍?不錯,“靜穩天氣”的確是一個原因,但是絕不是主因,如果沒有污染物的排放,這種“靜穩天氣”未必不是好事情。治理霧霾污染,難不成需要我們天天盼著刮風下雨、大雪飄落、寒風呼嘯?難不成為了驅趕霧霾,我們還得天天期盼天氣惡劣起來?是不是非要天天狂風亂卷、臺風陣陣,我們才能有個清新的空氣?
環保部門為什么要存在?就是要治理污染的。如果按照環保部門的說法,這“靜穩天氣”是大范圍霧霾的罪魁禍首的話,那如果天氣不靜穩的話,是不是就不會產生霧霾了,如果真是那樣的話,也就不要在逐級體制中設立環保組織了,治理霧霾污染要靠風吹雨淋,還要環保部門干嗎?
霧霾產生的原因很簡單,就是污染物的排放。市民廚房、冬季供暖是有罪過,但與污染企業相比還是小兒科,污染企業才是真正的罪魁禍首。發展經濟、擴大就業離不開企業,但是污染不是必須付出的代價,最起碼我們要努力減少這種污染。霧霾來襲很多地方都停課了,有的地方還開設了空中課堂,這都不是長久之計。停課的時候,又有多少工廠停工了?治理污染的時候逼著市民繳納“空氣污染費”的時候,那些違法排污企業擔了多少責?不是依然有很多地方在笑瞇瞇的出售“企業排污權”嗎?多花錢就可以多排污,成了環保部門的致富途徑。
霧霾的產生是因為揚塵的多發,而不是因為“靜穩天氣”,如果沒有那些污染的揚塵,天氣靜穩又何妨?霧霾產生環保部門有責任,但也不是一家的事情,畢竟環保部門的權力也有限。但是,可怕的就在于把自己的不作為推給“天氣靜穩”。這樣的詞兒,難不成還要收錄到《新華字典》里?
把此次大規模的霧霾說成罪魁禍首是“天氣靜穩”,顯然是把霧霾的綠帽子戴錯了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