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網訊 什么樣的城市才能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什么樣的城市化才能避免愈來愈嚴重的“城市病”?什么樣的城市化發展速度才適合中國的國情?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秘書長蔡義鴻日前在《城市化》雜志發表的題為《治病救城》的署名文章可以找到答案。
文章指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快速發展的城市化(城鎮化)既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改善,但與其相隨的交通擁堵、水質污染、空氣污染等諸多“城市病”令人頭疼,不斷蔓延的“空城”、“鬼城”更讓人憂心。
文章說,“懲前毖后,治病救人”是我們常用來比喻真心誠意地幫助別人糾正錯誤、缺點。面對病癥纏身的城市,我們是否也可以采取“懲前毖后,治病救城”來糾正城市在發展過程中的錯誤與缺點呢?
在回答“什么樣的城市化發展速度才適合中國的國情”時,蔡義鴻指出,首先,要基于資源環境承載能力來建立城市空間的發展布局規劃,通過合理確定城市開發邊界,提高建成區人口密度,防止巨型城市面積過度擴張。其次,要加強城市公用設施、公共交通系統的建設,加強城市污染治理力度,這也是世界很多大城市治理“城市病”比較有成效的做法。第三,要樹立以人為本,以城市市民為服務對象的理念。改變過去城市治理的傳統管理意識,更多地強調在提供公共服務的過程中讓公眾以不同的方式從不同的角度參與。第四,要注重城市化發展質量,不要激進的和“大躍進”式的城市化。在城市化過程中,要切身為被城市化的農民利益著想。有些地方政府打著城市化的幌子掠奪農民土地,用土地綁架城市化將造成更大的城市危機。第五,要分類指導、梯次推進。鑒于我國各地發展不平衡,城市化也需要統籌發展,因地制宜,在東部沿海和中西部采取不同的發展模式。
文章還稱:我國的城市化道路,絕不能步西方發達國家對資源破壞的后塵,避免發達國家走過的先污染后治理、先蔓延后整治的彎路,必須走城市與生態、城市與農村、城市化與新型工業化相協調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詳細內容見http://www.lunwentd.com/new_zazhi/fengmian/2013dishiq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