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1月3日開始,貴州荔波縣樟江旅游景區將取消所有垃圾桶,游客隨身攜帶垃圾袋,自行將垃圾裝入袋子帶出景區。有關人士說,這次創建無垃圾景區,是全國首次嘗試。(11月5日《貴陽晚報》)
據報道,樟江景區之所以取消垃圾桶,是因為他們覺得,垃圾桶的設立會破壞自然景觀的和諧,并且景區內設立垃圾桶,也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去進行維護,而且該景區正在打造生態旅游、環保旅游。這個理由不是沒有道理,但問題的關鍵是,“無垃圾桶”的景區,就一定是“無垃圾”的景區嗎?游客在景區面臨吃飯難、歇腳難、如廁難之后,難道又要面臨“扔垃圾難”?
筆者也承認,讓游客文明出游,確實是保護景區環境的最好方法。但是,景區垃圾成堆,成為景區之痛,恐怕不全是游客文明素質欠缺的表現,也與景區在旅游旺季超負荷運轉,存在垃圾箱數量不夠、游客投放垃圾不方便、垃圾箱裝滿無人及時清理等問題密切相關。簡單地取消垃圾桶,垃圾遍地的情形恐會加劇。
事實上,垃圾桶之于景區不可缺。一則,游客吃剩下的流質和半流質垃圾以及油質垃圾,存在著滲液滲油、污染衣物的危險,能讓他們裝在背包里帶走嗎?二則,在黃金周旅游旺季,景區人流摩肩接踵,前行都很困難,更遑論理性地“干濕分離”,把手中垃圾收入背包之中,游客即使有心做文明之人,恐也無力行文明之事。
景區該不該取消垃圾桶,從海南三亞的做法與變化中也可得到答案。據報道,去年中秋,因三亞大東海旅游景區沙灘缺少垃圾桶,造成中秋賞月留下50多噸垃圾,嚴重污染了公共海灘。此事之后,大東海景區從今年中秋開始便在沙灘上擺放垃圾桶,比如今年國慶,就在長達18公里的沙灘擺滿了上百只臨時垃圾桶,方便游客裝放垃圾,景區衛生便得到了改觀。
筆者認為,擺不擺放垃圾桶,垃圾桶數量夠不夠,是否方便,能看出景區服務游客的意識濃不濃。如果說垃圾桶的設立會破壞自然景觀的和諧,完全可以把它設置得造型別致一點,比如隨著周圍的環境做成樹根的模樣,或做成青銅器的形狀,未必有礙觀瞻。至于需要大量人力物力進行維護,這難道不該是景區管理的題中之義嗎?要打造“無垃圾景區”,恰恰就需要提升管理智慧,增強管理能力,真正把游客的切身利益和旅游舒適度放在首位,而不是因噎廢食地將垃圾桶一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