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宜昌10月19日電(記者劉紫凌、梁建強)今年是三峽電站機組陸續投產發電的第十周年。三峽集團19日透露,三峽電站累計發電量已突破7000億千瓦時。實時監測數據顯示,截至19日10時,發電總量達到7008.35億千瓦時。
發電,是三峽工程規劃設計的三大功能之一。自2003年7月10日第一臺機組正式并網發電,到2012年7月4日最后一臺機組正式并網發電,三峽電站已實現全面投產。
2003年至2012年,三峽電站(含電源電站)累計發電量超過6291億度。其中,2012年電站全面投產后發電量創新紀錄,達到981.07億千瓦時,占同期全國水電發電量的14%左右。
今年前三季度,長江上游來水量為3074.05億立方米,較上年同期偏少16.69%。通過綜合統籌,優化調度,科學調度,在保證防洪、航運、抗旱補水效益的同時,盡量減少水量偏少對發電的影響,三峽電站9個月發電681.45億千瓦時。到10月中旬,三峽電站累計發電量成功突破7000億千瓦時。
監測顯示,電站陸續投產十年來,機組的效率、溫度、振動、擺度等各項指標均達到或優于國家標準,機組運行穩定性、可靠性、安全性滿足設計要求,設備各項可靠性指標均處于國際國內同類機組良好水平。去年汛期,三峽電站實現2250萬千瓦安全連續滿發711小時。
三峽電站源源不斷發出的清潔電,既有效緩解了華中、華東、廣東等地的用電緊張和我國電力市場的供需矛盾,對受電省市經濟社會發展發揮重要作用,同時也發揮了巨大的生態效益。
三峽集團副總經理、長江電力總經理張誠介紹,根據測算,三峽電站現在的年發電量,相當于減排二氧化碳7514萬噸、二氧化硫90萬噸。與燃煤發電類比,十年發電量相當于減少使用約3億噸標準煤。
三峽電站見證了我國大型水電設備從技術引進到自主創新的飛躍。通過技術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實現了70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的國產化。國產三峽機組設計制造水平達到國際同等水平,并在水力設計、冷卻方式、電磁設計等關鍵技術方面取得突破,形成了世界先進的自有技術。
三峽電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電站,機組尺寸和容量大,水頭變幅寬,設計和制造難度均居世界之最。電站共裝有32臺70萬千瓦巨型機組,加上兩臺5萬千瓦電源機組,總裝機容量為2250萬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