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處于滇南大山中的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獨特妙曼的精品小鎮躍入眼前。
行行白鷺飄逸藍天、群群雨燕翻飛如云、千年古茶樹生機盎然……鎮沅的小鎮群落掩映在青山秀水、萬綠叢中,展現出綠色的感動、生態的魅力。堅持少動山、少動水,不求大、但求精,傾情打造特色山水城鎮,吸引農民就近入城進鎮、加快特色產業發展,“芳香鎮沅”正在綠色中崛起。
鎮沅是22個民族雜居、總人口21.3萬的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15年前,鎮沅搬遷新縣城,可用資金僅有1億元,城區規劃面積0.75平方公里,城鎮居民8000余人,全縣至2007年城鎮化率不足10%。鎮沅縣耐住寂寞,堅守住425萬畝大森林、世界面積最大的古茶樹林、百噸黃金儲量、4億噸鹽礦、千萬噸高嶺土等豐富礦藏和水能資源。
城小、人少、資金少;山青、水清、資源富。縣委、縣政府立足這個“反差”,堅持生態立縣、綠色發展理念,探索山地城鎮發展新路。縣里擠出1000萬元資金,堅持山色、綠色、特色“三色”抓規劃,高起點、高標準、高品位完成了縣城總體規劃和勐大鎮現代農業型、者東鎮旅游型、九甲鎮生態園林型三個省級特色小集鎮規劃;全面謀劃8鎮1鄉發展,以“小馬群”拉動城鎮發展“大篷車”,形成“長藤結瓜”特色城鎮群落建設新格局。
該縣充分利用低丘緩坡灘地,拓展城鎮、重點產業發展空間。按照城鎮發展規劃,城鎮居民達10萬人、城鎮化率達50%時,縣城和鄉鎮建設用地僅占全縣國土面積的千分之三。多用山地、少用平地,保護耕地、守望良田,鎮沅縣牢牢把握住山區城鎮的生態建設方向。
按照規劃區24平方公里、控制區12平方公里、核心區6平方公里3個層次和組團式結構,采取“多條腿走路”的辦法,應用BT、BOT等多種方式,破解投資渠道不暢、資金不足的難題。打破傳統縣城建設方式,在風格上突出“青瓦、白墻、藍腰帶,斜廈、花窗、馬頭墻”六大民族傳統建筑風格和庭院式、疊落式外觀造型。建起鮮花大道、體育館、民族文化中心、河濱長廊、金砂濕地、風雨橋及休閑廣場等一批市政精品;建起哀牢小鎮、苦聰人家、杏源村等商住小區;興建以保障性住房為重點的綜合社區,打造城在林中建、水在城中流、人在景中行、富有民族文化氣息、集山水田園休閑為一體的世界級精品小鎮。堅持建管并重、重在管理,以“精致、精美、精細”的標準提升管理水平,強化“三嚴二保”的城市管理,嚴格規劃、嚴格程序、嚴格管理,強化組織措施保障,保護好鎮沅的青山綠水。成功創建國家衛生城市、省級園林城市、省級文明城市和省級先進平安縣。
全縣堅持產城融合,確定了“一城三園六大基地”和“北進南建,東拓西改”的思路,吸引社會和企業投資參與城鎮和產業建設。實施1600萬噸高品質高嶺土資源整體開發,引進深圳永豐源公司投資8億元建設普洱瓷園和生產基地,項目建成后將年產8000萬件高檔瓷器,帶來6000個就業崗位,建成1萬人居住的“陶瓷村”,形成近10億元年產值。此外,富農科技、云嶺廣大、昆鋼建材等一批大企業紛紛落地,啟動普洱瓷工業園、農產品(000061,股吧)商貿園、現代林業園建設,建設普洱瓷、現代林業、瓢雞養殖、優質煙葉、黃金生產、新型干法水泥六大生產基地。產城融合將吸引80億元投資、新增100億元年產值。
綠海金山、世界茶樹王之鄉、茶馬古道、普洱瓷園、千家寨、楊家寨古村落、金山丫口……芳香鎮沅旅游產業引人入勝,精品小鎮更具魅力,旅游產品方興未艾。
鎮沅縣以城鎮發展為動力,調整優化產業結構,下決心把90個林產企業減為32個,年采伐量從20萬立方米減至2萬立方米,自斷“木頭財政”后路,森林覆蓋率從69.5%增至72.4%。去年,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9億元,是2009年的2.2倍;實現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26億元,是2009年的3.1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5823元,是2009年的1.5倍;農民人均純收入達4611元,是2009年的1.7倍。2012年在全省縣域經濟綜合排名中居第56位,比2011年進位51位。
近3年來,鎮沅縣1.3萬農民轉戶入城,城鎮化率從10%升至28%。“力爭5年內實現城鎮化率達50%,生產總值翻三番、城鄉居民收入增3倍。”鎮沅縣各族干部群眾充滿自信,這是綠色守望者趕超跨越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