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越來越多的城市成長為鋼筋水泥的超大“怪獸”,板著千城一面的生硬面孔,當越來越多的城市特色丟失,淪陷于“同質化的危機”;一座有文化有特色的城市就顯得那樣的可賞、可品、可流連。
確實,不論是當今還是未來的世界城市之爭,全在于文化與品牌之爭,城市特色越來越成為衡量城市品位優劣的重要標準。單說一座城市,如果沒有鮮明的城市形象,如果沒有獨有的文化特色,沒有文化和品牌的支撐,那么這座城市就會失去靈魂和色彩,也會失認同感與歸屬感,最終變成沒有生命力的孤城。
山東要建設文化強省,要重新走回全國的文化高地,需要在全省范圍內打造各具特色,各具文化品牌的魅力之城,塑造文化的多樣性。需要在更大空間上謀求文化發展優勢的思路,這是“文化強省”的題中應有之義。濟南作為省會,天賦這種引領全省文化發展使命,首要的就要打造成一個特色文化品牌城市的樣本,提供可學可鑒的參照。
要打造一種文化品牌。特色是城市的靈魂,也是城市最有價值的名片。特色一旦形成,就會造成一種牢固的形象,成為最穩定的知識產權。而只有特色做足,才能最終形成城市的文化品牌。要打造城市獨有的特色,就需要從城市的既有優勢入手。
濟南獨步天下的優勢:一是在于泉。“齊多甘泉,甲于天下。”泉是濟南永恒的封面,也是割舍不斷的歷史和文脈。自古便有七十二泉之說。其中,尤以趵突泉、黑虎泉、五龍潭、珍珠泉四大名泉久負盛名。泉水包容、安詳,靈動、進取,充盈著泉城人當下的生活,構筑了濟南的脊梁,也勾勒出了這“一城山色”。而且,濟南是全國現存的古城中,唯一集山、泉、湖、河、城于一身的城市,十分獨特。二是燦如星河的歷史文化。“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 濟南是聞名世界的史前文化——龍山文化的發祥地,誕生了許多中國歷史上的著名人物,既有中醫科學的奠基人扁鵲,也有唐代開國元勛房玄齡、秦瓊,更有兩大著名詞人李清照、辛棄疾光照千古。
據悉, 按照“十二五”規劃,濟南市將整合泉水、文化、民俗、生態、休閑等旅游資源,突出打造“天下泉城”文化旅游品牌。無疑,這是將特色做足的大文章,也是打造城市文化品牌的大文章,值得期待。
要改變一種文化觀念。曾幾何時,我們一直強調“文化搭臺經濟唱戲”,使得文化處于從屬地位。讓文化是始終的主角。泉城并沒有陷入以往那種經濟占主導,讓文化擺空架子的巢臼中,而是有著自己清醒的認識。打響“泉水文化品牌”,設立“泉水文化節”,拉動經濟的發展,并不是唯一的目標,而是為了更好的保護泉城的精神氣質,提升泉水文化的知名度,做強泉水文化品牌。在這種“文化”的主力地位下,反而是文化企業的更積極的影響。作為主辦城市,越來越多的文化產業企業入駐濟南。截止4月底,濟南新登記的文化產業企業達已108戶,登記數量同比增長184%,濟南市文化產業企業達1047家,注冊資本總額達15.2億元。
要培養一種文化認同。市民參與文化的創建,增加文化的認同感,城市才能成為共有精神的家園。以泉城來說,要培育的是市民對文化的認同感與自豪感,就是保好文化之根,保住一派文脈。文化惠民,全民共享,是濟南培養這種文化認同的一項有力舉措。投資24.75億元的大劇院,占地面積140畝,有7萬平方米,包括1500座的音樂廳、1800座的歌劇廳、500座的多功能廳及排練廳和其他輔助設施;新建30000平方米的市圖書館、15000平方米的市群眾藝術館和15000平方米的市美術館為主體的濟南文化中心。這“三館”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濟南興建的標準最高、規模最大、設施齊全的公益性文化設施。用文化來滋養市民,用文化來提升市民。反過來,群體性文化品格的提升,對于一個城市文化品位的培育,對于城市文化品牌的打造,對于城市精氣神的塑造,都大有裨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泉水不息,文化永遠流淌,泉水不止,文脈永存永續……當濟南堅持以城市承載文化,以文化豐富城市的內涵,讓城市與文化互相滋養,一個獨具特色文化品牌的城市樣本,還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