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西藤縣古龍鎮陳平村小學陳山分校,80多個孩子里,有30多個孩子,無論是刮風下雨還是烈日暴曬,都得自己撐著竹筏,渡過約500米的水庫水面去上學。其中有些孩子剛讀幼兒班,年僅四五歲,到了冬天就特別冷。
這份“冷”意,從一張張孩子們自撐竹筏上下學的照片中,傳遞給了每一個閱讀者。雖然孩子們身上都穿著救生衣,報道說孩子們也大多會游泳,但這樣每日兩個來回的“水上長征”,帶給人的觀感,絕無“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兩岸走”的詩意,只有脊背發冷的寒心。
家長們哪兒去了?船哪兒去了?當地村民介紹說,自1980年大壬水庫建成,撐著竹筏上學就成了孩子們的“必修課”,也有孩子掉進水中,但“孩子們大多會游泳,幸虧沒出事”。寄望于這樣的“幸虧”,無論有多少客觀原因,作為法定監護人,家長們還是得挨板子的。
“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不該僅僅是寫在文件上、說在口頭上、刷在白墻上的口號,而應該是體現在財政投入上、落實在教育扶貧行動中的民生工程。藤縣再窮,總該拿得出為三十幾個孩子租船的錢,古龍鎮再苦,也不能30多年里眼看著孩子們撐竹筏上學而無動于衷。
而諷刺的是,若無媒體披露,不少時候,教育局等政府部門似乎一直處在“失明”的狀態中。今年4月,媒體曝出湖南省桑植縣張家灣村的“天梯上學路”,有些孩子上學得沿著筆直的木梯攀爬陡峭山壁,到7月,終于傳來好消息,便道修成,“天梯”退役。報道說,當地政府籌措50萬元,“巧選路線、精心施工”,這當然值得肯定,只是這樣的“巧”與“精心”,如果能在“媒治”之前就主動完成的話,更能體現實現人民的愿望、滿足人民的需要、維護人民的利益的理念。
讓孩子上學“出沒風波里”,肯定是因為成年人心太“硬”。上學路的安全問題,早已成為突出的社會問題,是漠視還是重視,體現的是執政良心。百年大計,教育先行,而給孩子們一條安全的上學路,則是教育的先行條件。當地教育部門回應說,一要報告,二要調查,三要研究,四要引導(“告知學生家長履行監護人責任”)。30多年過去了,現在還要報告、調查、研究,從這個官腔十足的回應來看,孩子們撐著竹筏上學的困境,大概一時還是難以擺脫了。
上學路的安全問題,早已成為突出的社會問題,是漠視還是重視,體現的是執政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