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高興能夠來到上海,我來自美國洛杉磯,學習了藝術、建筑學和城市設計。我非常喜歡去有文藝復興的地方,比如說意大利。現在,我來到中國是因為400年后的今天,中國有一場復興在興起。我在洛杉磯生活了20年,體驗到了這個城市的現代化的進程。但問題是它是一個20世紀的城市,我們已經到了21世紀。
洛杉磯并不是由聰明、有智慧的建筑師來建成的。因為它擴展太快,對汽車的依賴性太大,增長趨勢已經不是可持續的了。并且市中心有大量的高層建筑。我認為應該重新考慮這種高層建筑的形式,因為這些建筑都非常地自我,只想讓自己變得更美觀。可是,一個漂亮的建筑設計并不代表一個好的城市,因為高層建筑讓很多人為此要花1個小時的時間從住的地方抵達辦公地點。所以,城市設計并不是一個建筑師的任務,應該由不同領域的專家整合起來進行。
我們已經到了需要改變和需要多樣化的時刻了。大的問題需要比較大的解決方案。我們需要一個綜合的、全新的、全面的方式來解決高碳這個問題,需要重新考慮一個好的城市到底應該是怎么樣的。非常重要的一點是我們不應該把這個問題只留給專業的設計師和規劃人員,我們的方法和方式不止由上而下,還應該由下而上。
哥本哈根會議不是非常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他們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復雜性。失敗的原因之一是,很多人覺得這個問題可以從上而下來解決,由美國、中國這些碳排放量比較大的國家來提供方案就可以了。實際上,我們應該把全球看成是一個生態體系,一個環節失敗了,將會導致整個發展的失敗。非洲人在哥本哈根會議當中發表了很多的言論,我們要去吸收他們的意見。因為他們在供應鏈當中是屬于比較底部的,必須要從底部聽起,吸取他們的想法。否則,整個地球的可持續發展將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從目前已經出現的低碳建筑可以預知,未來的低碳建筑外形都很不一樣。因為它們并不是因為外形而建造的,而是作為低碳誕生的,充滿著樂趣。并且一個和諧的低碳建筑需要通過整合不同的功能在同一個建筑當中,讓人們在同一個建筑當中同時生活、工作、娛樂、學習。這些比較好的觀點可能對于西方來說已經太晚了,我認為,美國在低碳方面失敗的原因主要是美國人都非常抵觸要做的改變。但對中國來說并不晚,因為中國正處于城市化的加速階段,所以,中國是世界的未來。中國要在全球的和諧發展中起到帶頭作用,而不僅僅是拷貝在衰退的西方步伐。中國需要有更多的低碳建筑,需要更好地利用計算機網絡等等,讓建筑能夠合理利用能源,而這些需要有低碳的專家、低碳的平臺來實現。
一個生態城市需要展示它是如何整合農業,以及與城市周邊和諧、發展的重要性,中國以及未來需要有一個非常好的平衡,需要有一個非常和諧的城市和農村的平衡,需要將它們融為一體。需要強調的是,我們必須進行整合,在整合中需綜合考慮自然、農業、當地的文化,以及生態、旅游等等多種因素,讓我們的農民賺到更多的錢,并且將生態旅游等等結合在一起,而不是單一地將海邊的農田改造成旅游基地,讓農民只是為旅游者做飯。
我認為,我們的未來在于改變,未來在于低碳,未來也在于教育,同時也需要多樣性。如何更低碳呢?我們應該從小孩進行教育,比如我們可以有一個類似于京劇表演這樣的形式,讓他們感受到低碳的重要性。
實現低碳,需要全世界的人們一起來努力。近期,我將跟一些組織一起開展一個全世界低碳設計競賽。如果我們能夠在中國找到一個地區,或者是城市進行大規模的低碳改造的話,將是一個很好的開端。
這是我們地球在空中的圖片,不知道大家看出來沒有,人們以為這張圖片當中處于正中心的是美國,但是在世界中央舞臺的已經不是美國了,而是中國。低碳和和諧的未來已經在中國人的手中,中國人必將在全世界的低碳發展當中起到一個帶頭作用。
(大衛•格林伯格系美國知名生態建筑和城市設計專家,生態建筑和規劃領域有國際影響力的社會活動家,建筑學沙龍和后現代建筑學語言的貢獻者之一,上海2010年世博會總體概念規劃城市設計咨詢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