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志強的“炮口”又轉向了城鎮化。雖說新一輪城鎮化建設的核心是“人”,但在任志強看來,人口城鎮化不僅難以快速發展,即便是已有的城鎮常住人口也有相當一部分人是“偽城鎮人口”。
在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2013年夏季高峰會“城鎮化中的政府和市場”分論壇上,華遠地產董事長任志強談到,中國不解決戶籍制度、土地制度等問題,就不可能實現城鎮化,現在中國城鎮化增長率比越南還低,因為政府犯了太多的錯,而中國不少城市的常住人口其實是偽城鎮化人口。
“偽”城鎮化的問題還沒有解決,“造城”又開始盛行,即便多番強調“以人為核心”,但地方政府依舊熱衷“造城”運動。一些地級市甚至提出雄心勃勃的建設“國際化大都市”規劃。直轄市提出規劃建設國際大都市、國家中心城市;省會城市提出建設國際化城市,大區域中心城市;一些中型城市也提出建設區域金融中心、教育中心、文化中心。
近期,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課題組對12個省區的調查顯示,12個省會城市,平均一個城市要建4.6個新城新區;144個地級城市,平均每個規劃建設約1.5個新城新區。西南一個縣級市,在建的房地產開發面積達到1000萬平方米,可以提供超過10萬套住房,而目前市區總人口才30萬左右。
決策層曾強調,城鎮化是個市場的過程,政府起引導作用。大中小城鎮要協調發展,不能人為造城和再搞“攤大餅式”擴大,嚴防“空城計”。
然而,從地方政府的規劃藍圖來看,大家都是“中心”,都是“主角”。“偽城鎮人口”與“造城大躍進”橫亙在新型城鎮化前進的道路上。
戶籍是造成“偽城鎮人口”的主要因素,也是導致中國城鎮化不能像其他國家一樣正常發展的重要原因。人口的遷徙與公共保障分離,很多城鎮常住人口其實并不享受上學、就地醫療、養老保險等待遇。
土地制度也是亟需解決的問題。土地權利是農民進城的成本,政府不應該隨便征用或者低價征用。但在江蘇某地,政府征地竟給農民打白條,言稱征地補償“過兩年再給”。城鎮化的進程,不僅僅是城區面積的擴大,更是人的城鎮化,是農村居民生產方式的一種實質性變化。
人口城鎮化的解決是個系統工程,需要相對較長的時間,這涉及到我國實施了幾十年的戶籍制度和土地制度,從制度層面的全方位盤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相比之下,土地城鎮化的問題倒是相對容易解決一些。
城鎮化的方向絕不是片面造大城、建大都市,必須剎住部分地方的貪大求快風,提高中小城市對人口的吸引能力,合理調節各類城市人口規模。現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地的“城市病”不斷凸顯,新型城鎮化應該避免再走類似的彎路。
在城鎮化的實踐中,缺乏市場引導,過于注重行政主導的城鎮化,最后只能走上投資驅動、土地擴張的城鎮化道路。現在的主要問題是有些地方政府對城鎮化過度熱情,行政主導的力量遠遠超過了市場引導的力量。
推進城鎮化的當務之急,是確立城鎮化的市場引導作用。同時,地方政府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提供以人為本的城鎮化制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