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级成人毛片免费视频高清/国产精品久久自在自2021/国产一级内谢a级高清毛片/九九热亚洲精品综合视频 - 俺去俺去啦最新官网在线

以傳播城市化專業知識為己任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黑龍江雙鴨山市委書記李顯剛談棚戶區改造創新成果
時間:2013-08-24 21:53:58  來源:新華網  作者:張晉龍,王晗 

     新華網哈爾濱8月24日電(記者 張晉龍 王晗)雙鴨山市把以棚戶區改造為主要內容的保障性住房建設作為城市建設的一號民生工程,累計建設保障性住房280多萬平方米,完成采煤沉陷區治理93萬平方米任務,安置居民1.3萬戶;完成了包括南市棚戶區在內的10片棚戶區動遷,累計建設棚改住宅178萬平方米,安置居民3.2萬戶,南市棚戶區居民已回遷近半,城鎮人均住房面積增加了5平方米。近日,雙鴨山市委書記李顯剛就有關棚戶區改造的相關問題接受了新華網記者的采訪。

    新華網記者:據了解,您是中央提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后,于2005年從北京選派到黑龍江省工作的,轉眼間已8年時間,其間一定有許多心得、體會。我們還了解到雙鴨山是一座地處偏遠、經濟相對滯后的邊疆城市,在全省棚戶區改造行動早、力度大、效果好,首先請您介紹一下雙鴨山棚戶區改造前的狀況。

    李顯剛:雙鴨山市是一座以煤炭為主的資源型城市,受“先生產、后生活”影響,規劃先天不足,歷史欠賬較多。自1956年建市以來逐漸形成了14片棚戶區,涉及居民6.6萬戶、19萬人。其中,南市棚戶區185萬平方米、1.3萬戶、3.7萬人,為全省單體面積最大、居民數量最多、動遷難度最大、改造任務最重。該區房屋建筑多數超過50年,面積狹小、設施不全、年久失修,基本都是危房、險房。公共基礎設施極度匱乏,行路難、吃水難、入廁難等問題十分突出,消防隱患嚴重。這片小區曾經是雙鴨山的“發祥地”,后來變成了“貧民窟”。這個區塊的居民絕大多數是當年為國家做出巨大貢獻的煤炭職工及其家屬子女,絕大多數沒有穩定的就業崗位和固定的收入來源,70%以上處于低保或低保邊緣。

    新華網記者:對雙鴨山這樣一個經濟總量相對較小,財政并不富裕的城市來說,棚戶區改造困難重重,請您談一下雙鴨山市是如何下決心實施棚戶區改造?

    李顯剛: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今天,這些棚戶區就像一個個“補丁”、一塊塊“牛皮癬”,與現實極不相符。幾屆班子曾試圖改造棚戶區,但因戶口、市礦體制和財力緊張等原因,始終改不起、改不動,成為雙鴨山的“歷史之痛”。面對國家支持棚改政策的歷史機遇,市委市政府面臨著是“能改多少算多少”,還是“下定決心,攻堅克難,一次性解決問題”的雙重選擇。正當我們處于決策的關鍵時候,2009年8月6日,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同志親臨雙鴨山視察棚戶區,克強同志指出:“建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人民群眾用極大的忍耐力和無私的奉獻精神,創造了初步完備的工業體系和日益繁榮的城鄉面貌,作為人民政府,我們應該予以回報,償還這筆舊賬,切實把棚戶區改造這一重大民生工程辦成民心工程、民主工程、陽光工程和德政工程,使低收入群眾住房得改善、生活添信心、發展有奔頭。”中央領導同志的指示和鼓勵,讓我們頭腦更加清醒,思想更加統一,更加堅定了徹底改造棚戶區的決心。市委、市政府把8月6日確定為“雙鴨山市改善民生日”;細算好三筆大賬:一是合黨心、順民意,贏得人民群眾擁護的“政治賬”,一是擴內需、促發展,積極應對金融危機的“經濟賬”,一是優環境、惠民生,造福百姓的“民心賬”;堅決把棚戶區改造作為各級黨委政府增強民生福祉的一號工程,集全黨之智、傾全市之力,利用5年時間,把14片棚戶區改造成環境優美、功能完善、適宜人居新社區。

    新華網記者:雙鴨山作為欠發達資源型城市,棚戶區改造資金的壓力一定很大,你們是如何破解的?

    李顯剛:我市棚戶區改造任務根據2007年國家批復核定的總投資是58.87億元,按照當前建筑成本,概算總投資將達到80億元以上,除國家和省配套政策資金外,我市需要自籌50多億元。面對這塊棚改最大的“硬骨頭”,我們堅持政府主導、市場運作、居民分擔、社會資助,采取對上爭取請一塊、信貸政策貸一塊、龍煤集團以工抵資投一塊、招商開發引一塊、經營城市增一塊、出讓騰空土地補一塊、財政投入拿一塊、群眾籌資加一塊、捆綁使用廉租房補助添一塊“九個一塊”的辦法,基本保障了棚改工程建設的順利進行。

    新華網記者:您能說一下,在棚戶區改造過程中給您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什么嗎?

    李顯剛:在棚改工作中,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三次到南市棚戶區調查動遷時遇到的“三個特殊家庭”。第一個是棚戶區里的“單身漢”。他叫李飛,孤寡一人,下肢殘疾(假肢),住在不到10平方米的土壞房,每月只有176元低保費。當我問他為什么不搬遷,他說住在這里不用交物業費、水電費,撿點燒柴、破爛可以維持生活,一旦上樓根本沒法活。面對此情此景,我的眼圈紅了。第二個是棚戶區里的“黑戶口”。他叫朱永慶,家里四口人,是綏化市的農村戶口,在雙鴨山生活了30多年。老伴長年心肺病臥床,靠本人打零工、撿垃圾勉強維持生活。我問他為什么沒有城市低保費,他說這么多年,老家的耕地被別人承包走了,直補的錢也拿不到,在這里沒有戶口,享受不著低保,屬于兩不靠、兩落空。第三個是棚戶區里的“釘子戶”。他叫李鳳冰,老伴患有心臟病,家中有個呆傻孩子,靠撿煤渣度日。聽說要動遷,他多次上訪,表示只要有一口氣,誰也別想動他的房子。我問他想不想住新樓房,他說:“不是我不支持棚改,也不是我不響應政府號召。我做夢都想離開這個不是人住的地方,哪怕自己住不上,以后孩子能住上新樓死也瞑目。但現在要是上了樓,這一家人吃喝誰來保證。”看到這些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群眾,我內心受到了強烈震撼。現實告訴我們,動遷工作一定要分戶指導,因人而宜,實行差別政策。

    新華網記者:困難這么大、這么多,市委市政府是如何解決動遷問題的?

    李顯剛:剛才說的是一些個別現象。整個棚戶區的住房大都存在產權不明晰、私搭亂建嚴重等問題,每家每戶利益訴求各異,稍有不慎,就可能引發不滿和大規模上訪。在拆遷過程中,我們堅持“以人為本、因戶制宜、分類指導、落到人頭”的原則,采取以獎促遷鼓勵搬、黨員干部帶頭搬、工商個體富裕戶主動搬、一般困難戶補助搬、特困戶救助搬、無理釘子戶依法搬的辦法,推動動遷工作深入開展。同時,針對“單身漢”、“黑戶口”、“釘子戶”因活不起、搬不起、住不起等問題,出臺了不完全產權房等照顧政策(公有產權部分、特困戶免費居住)、水電熱物價補貼、搬遷救助等“特殊政策”,讓“單身漢”不花一分錢就能搬得走、住得起,讓“黑戶口”有飯碗、有溫暖、有保障,讓“釘子戶”搬得走、住得穩、住得好;采取公開程序、公開搖號、公開監督的“陽光安置”辦法,確保了拆遷安置全過程公開、公平、公正,得到了廣大群眾的擁護和認可,實現了“零上訪”搬遷。

    新華網記者:雙鴨山市在棚戶區改造工作上有不少創新,請問有哪些有效措施?

    李顯剛:我們也是邊改邊完善,主要采取了三項綜合性措施:一是多方聯動推進。成立了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的棚改領導小組,統一指揮,協調推進。多次召開市委常委會、黨政聯席會和棚改專題推進會議,逐層簽訂責任狀,把拆遷量、建設工程量和資金籌措量逐層分解落實到責任主體。由市、區四大班子成員分片包保,一包五年不變,并作為一項硬指標納入年度目標考評,嚴格兌現獎罰。發改、土地、規劃等相關部門建立“綠色通道”,做到手續全簡化、收費全減免、援助全到位、配套全落實。市、區人大、政協成立棚改工程督導組,定期視察,形成了多方聯動抓棚改、齊心協力惠民生的強大合力。二是高標規劃設計。聘請權威規劃設計單位,按照適度超前不落后、緊跟時代潮流、體現城市特色的要求,科學規劃各功能區及布局道路、廣場、綠地、醫院、學校,水、電、氣等基礎設施,讓棚戶區居民一入住就有學上、有醫就、有活動場所。計劃完成綠化48萬平方米,道路25萬平方米、給排水36公里;學校、幼兒園、醫院等公建配套4.9萬平方米。三是打造精品工程。堅持科學編制施工方案,抓住圖紙會審、材料供應、施工組織、交叉作業等關鍵環節,組織好各項工程的施工,保障工程有序進行;全面落實工程監理制、招投標制、合同制,明確建設單位、監理單位、施工單位三方責任,形成盡職盡責、密切配合、機動靈活的工程管理機制,保證工程質量和進度,努力把南市區建設成為我市城市建設的樣板工程和宜居社區。

    新華網記者:雙鴨山市近年來棚戶區改造取得了哪些階段性成果?

    李顯剛:經過全市上下千方百計,勒緊褲帶攻堅克難,全市14片棚戶區已拆遷11片,開工建設住宅392.5萬平方米,安置居民3.7萬戶。大力推進棚戶區改造工程,可以說是“牽一發而動全身,著一子而滿盤贏”。改善了群眾居住質量。棚戶區居民搬進了寬敞明亮的新樓房,人均住房面積增加了5平方米。學校、幼兒園醫院、休閑廣場等配套設施同步規劃,物業管理、就業指導、低保救助等便民服務同步跟進,棚戶區原來的破敗景象一去不復返。改變了城市面貌。城市臟、亂、差等得到有效治理,基本普及了現代生活設施。同時,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土地集約高效利用,空間布局日趨合理,功能品位顯著提升,一棟棟新樓、一片片新區拔地而起,成為全市新的靚麗風景線。拉動了經濟發展。棚戶區每投資1億元就產生6億元的帶動效益,直接帶動了建筑、建材、運輸、家裝等二、三產業迅猛發展,擴大了投資規模,促進了經濟增長,加快了城市轉型。密切了干群關系。全市大批黨員干部,堅持吃住在基層、服務在一線,耐心細致地為群眾解決實際問題,密切了黨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堅定了棚戶區群眾依靠黨、信任黨、跟黨走的信念。棚改新區里傳來了新歌謠:“南市新區喜洋洋,扒了窩棚蓋樓房。住上新房心里亮,喬遷新居感謝黨。”

    新華網記者:您對今后更好地推進棚戶區改造工作有哪些建議?

    李顯剛:有兩點建議。一是加大對煤礦棚戶區改造的融資支持力度,破解棚改資金短缺瓶頸。2010年以前,地方政府允許通過城市投資公司作為二級綜合貸款平臺辦理政府信用貸款,2010年國家調整金融政策,取消了地方融資平臺,導致地方棚改貸款難以申請,棚改資金失去融資渠道,建設資金不足,影響棚戶區改造工作進程。建議國家對資源型城市棚戶區改造給予融資政策傾斜,以省為單位為棚戶區改造搭建融資平臺,定向投放。二是持續開展采煤沉陷區治理工作,為推進棚改工作提供保障。國家從2004年開始實施的采煤沉陷區治理政策已結束,取得明顯效果,但當時的政策面較小,仍有部分地區未得到治理。就我市而言,目前尚有2萬多戶居民居住在采煤沉陷區A、B級房屋內,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房屋大部分已經達到C、D級,尚需新建住宅150萬平方米,資金剛性缺口在15億元以上,在中央沒有新政策之前,完全由基層政府承擔壓力很大。建議國家像抓棚戶區改造、抓保障房建設一樣,持續推進沉陷區治理工作,進一步加大政策資金支持力度,全面改善沉陷區居民的居住條件。

相關新聞
友情鏈接:  國務院 住建部 自然資源部 發改委 衛健委 交通運輸部 科技部 環保部 工信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開發銀行 中國銀行 中國工商銀行 中國建設銀行 招商銀行 興業銀行 新華社 中新社 搜狐焦點網 新浪樂居 搜房
中國風景園林網 清華大學 北京大學 人民大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 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城市化網版權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