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级成人毛片免费视频高清/国产精品久久自在自2021/国产一级内谢a级高清毛片/九九热亚洲精品综合视频 - 俺去俺去啦最新官网在线

以傳播城市化專業知識為己任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汶川重建戰略研討峰會在建設部舉行
時間:2008-06-02 18:59:59 

 

 

545a96ba767280e76d7c7a2e8382c6e6.gif

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特別論壇

汶川重建戰略研討峰會在建設部舉行

尊重科學·著眼未來

 

技術指導: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學技術委員會
  主辦單位: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
  媒體支持:新華通訊社、中國新聞社、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建設報、中國建設信息、中華建筑報、
       城市化網、搜房網、新浪網、搜狐網
  會議地點: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會議室
  會議時間:2008年5月31日上午9:00—12:00

                         
主持人蔡義鴻:今天的論壇主題是汶川重建戰略研討峰會——“尊重科學·著眼未來”,這是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為汶川重建舉辦的特別論壇,也是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系列論壇的第三屆。
    今天我很榮幸為大家主持這個特別論壇,參加今天論壇的嘉賓有德高望重的領導與專家,有辛勤耕耘在城市建設一線的企業家與專業人士,還有資深的媒體人士等,他們是:

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主任、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技委常務副主任、原建設部總工程師 金德鈞
  國務院參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環境中心主任 王秉忱
  北京工業大學城市規劃學院院長 戴儉
  北京工業大學創意產業研究所所長 王國華
  北京泰盈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 閻少華
  北京泰中空間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 陸建衡
  新日月集團總裁、高級工藝美術師 程新明
  北京今日潮流企業策劃有限公司總經理、北京浙江商會副會長 陳俊
  北京誠必達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董事 程崇山
  中弘集團總裁助理 李林
  順華集團總裁助理 程天庭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技司節能處 王偉武副教授

  支持媒體有: 新華通訊社 中國新聞社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 中國建設報 中國建設信息 中華建筑報
        搜狐網 新浪網 搜房網


 

       2db6022b233e3bfd5e53e9a7a9374d0d.gif

              會議開始前,與會嘉賓為在汶川大地震中罹難同胞默哀一分鐘

我叫蔡義鴻,是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秘書長、《城市化》執行主編。
  感謝大家犧牲周末休息時間出席汶川重建戰略研討峰會。
  汶川大地震發生后牽動億萬人民的心,引起了國內外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目前,重建工作已提到議事日程,由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發起的汶川重建戰略研討峰會——“尊重科學·著眼未來”,通過政府、專家學者、企業家和媒體代表觀點的交流與碰撞,就社會各界密切關注的汶川大地震災區重建尋求解決方案,為災后科學重建提供建議與參考。
  今天的特別論壇將圍繞:1、理性選址、科學規劃;2、事半功倍,厲行節約;3、整合資源,著眼長遠等議題展開研討。
  在這里,我先說明一下今天論壇的規則,論壇發言分兩大塊:
  首先,嘉賓主旨發言,每位嘉賓就論壇主題發表自己的觀點,每人發言時間控制在5分鐘左右;然后,就進入自由發言階段,各位可嘉賓根據大家發言的觀點進行交流或展開討論;最后,請金德鈞主任做總結發言。
  現在有請金德鈞主任致辭!
  
 

                   ad0fce81bcc8243231cc48c8e3b16241.gif

                      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主任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技委常務副主任 金德鈞

金德鈞:目前,舉國上下,都在一心一意搞抗震救災。今天以論壇和高峰會的形式來表達我們對抗震救災的行動支持。我想借這一機會,對各位嘉賓、各位企業家犧牲休息時間來參加會議表示感謝!
現在抗震救災工作從整體上來看,第一個階段,救人階段已經到了后期,目前主要是對傷員的治療和對生活的關照。
第二個階段,是滿足災區受災群眾基本生活需求的工作,還在積極做。這包括食品、飲用水、防疫、臨時住房等。臨時住房指的是賬篷,跟這一個階段相銜接的是抗震救災第二個階段,即為老百姓搭建稍微永久一點的住房。目前,國家把這一個主要任務交給建設部來牽頭,來組織各個方面的平板房來支持災區。很多原定生產廠家,把原定任務包括國外的任務都給推了,全力以赴來支持抗震救災工作,現在黃衛副部長在前線,建筑市場管理司里面日常工作基本上停下來了,全司都出動了,在各個地方協調各個省和四川和當地的關系,更加有效的把這一個房子搭建好;重建等方面的工作也提到了議事日程,組織大批專家在前面進行勘察和調研,對災后建筑進行評估等工作。其目的就是怎么樣在災后重新建設好,給老百姓提供穩定、更加舒適的生活環境。同時,跟這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人民的就業很好地結合起來。
  大家在這里為災后重建、特別是第三階段的工作做得更好出謀劃策,這一項工作不僅是我們正在做,到處都在做。前不久,保興副部長親自主持召開了全體委員的會議,也是要大家為災后重建出謀劃策。希望把你們寶貴思想和經驗提供出來,我們將其匯總好,向有關方面反映。希望我們論壇對災后重建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謝謝大家!

 

                   07303cd8556c8426d6c8271d33000cb6.gif

                       國務院參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環境中心主任 王秉忱

主持人蔡義鴻:剛才金德鈞主任已經將汶川地震確認為進入了第三階段,就是汶川重建階段,并將其定位為我們論壇研討的重點。現在我們開始主題發言。有請王秉忱大師為我們做精彩發言。

王秉忱:我首先想說的是我的心情,5·12汶川大地震發生之后,我心情十分沉重,現在是國難當頭。從春節前開始,那么大的冰雪災害,緊接著發生了“藏獨”事件,接著又來了汶川大地震,今年確實是多災多難,對中國領導人和全體中國人是一個嚴重的挑戰和考驗。我們經受著這一場災難,現在全國以抗災為中心任務。家寶總理第一時間親自到現場指揮抗震救災,體現了以胡錦濤總書記為首的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關懷及“以人為本”的戰略思想,國際友人也盛贊我們及時透明地采取了重大救災行動,大大提高了我國在世界上的信譽,而且直接回擊了藏獨分子們對我們不重視人權的誹謗。
  現在,我們國家在經歷一場艱難的考驗,全國人民團結一致奮力抗災。一些感人的事跡,催人淚下,時時縈繞在我們的腦海中。我想到那些被掩埋在廢墟中的孩子們,被大地震奪去了他們小小的生命,更加悲痛。昨天鳳凰衛視有一個報道,說已經死了近5000名小學生。國內國外都發出了一種聲音,為什么倒塌的正好都是學校?這值得我們深刻地反思。建設部門承擔了嚴查學校倒塌事件的重任,一定要嚴查!要吸取血的教訓!!
  我看到四川的報紙,有一位汶川籍作家從昆明趕回來,她到了都江堰市新建小學,看到小學樓房全塌了,正在上課的小學生頃刻間被掩埋,有人說這是“豆腐渣”工程,她極其悲痛。這位作家說負責建設這所小學樓房的人良心會受到譴責,他們的內心是終生無法安寧的。
  我們要反思。當然這個問題很復雜,但是,從建筑業界的角度來看,我們應該保證城鄉居民包括學生們的安全生活、安全居住,能夠抵抗像大地震這樣的災害,這是我們責無旁貸的。
另外,我們直接面對的任務是災后重建。除了現在全力以赴地投入到臨時搭建房工作,還要著重討論災后重建工作,要按照胡錦濤總書記強調的落實科學發展觀來科學建房。
  我們這次論壇的題目選擇得非常好,要“理性選址,科學規劃” 、 “事半功倍、厲行節約”、“整合資源、著眼長遠”。今天參會的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各位企業家都為我國建設行業的發展做了很大貢獻,都是很有智慧的,也是非常愛國、愛人民的。通過這一次研討會,應該能夠幫助建設部科技委,他們肩上的擔子很重。
  關于“理性選址,科學規劃”,要切記三峽庫區奉節、巫山、巴東等移民遷建城鎮選址的教訓。1997年我到三峽庫區調研過,我考察和調研了三峽庫區地質災害情況,了解了城鎮選址的問題,在它的規劃和建設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我曾經寫了一份《關于三峽庫區移民遷建城鎮規劃和建設問題的建議》呈報給當時的李鵬總理和鄒家華副總理,他們做了批示。由三峽建設委員會就此問題給國務院打了一個專門的報告,三建委也把報告交給了我,讓我進一步了解情況。
  如同移民遷建城鎮選址那樣,災后重建的選址首先要考慮到地區地質條件的穩定性,要盡量規避可能發生的包括地震在內的地質災害。我比較關切的問題是水資源環境和污染問題,我們在選址的時候必須要慎重考慮這些因素。通過咱們的討論,應該有一個基本的對策。
  我應強調指出,由于大地震使山區穩定性降低,形成大量新生地質災害,再加上余震不斷,又開始進入主汛期,給下一步災后重建帶來重大的困難,例如堰塞湖就是個大問題。原本與我們一起參加由中國工程院組織的地震地質專家組考察三峽庫區地質災害問題的一位專家,在我們于汶川大地震次日到達重慶萬州后,馬上被調到北川去了,就是要解決次生地質災害問題。我們一定要做好災區地質災害調查評估工作。地震之后發生的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給我們抗震救災帶來巨大的影響,使我們無法搶救,道路中斷,耽誤了我們很多時間。我們對地質災害調查評估工作,要下大力氣做好,在這個基礎上進行災后重建的規劃設計,才能達到事半功倍之效。
  另外,“整合災區資源、著眼長遠”的提法非常好。我首先想到的是旅游資源開發,我去過四川九寨溝,我參加了九寨溝世界地質公園的揭碑活動。四川九寨溝原生態的環境確實非常好。汶川這一帶和九寨溝的生態環境基本一樣,有寶貴的旅游資源。我過去對實施國家的西部大開發戰略部署,多次強調要注意西部地區的旅游資源開發。在災后重建中要把寶貴的旅游資源整合進來,重建汶川。

                   8215d5bda9aea37f1839e6ce4ad2c4e5.gif

                             北京工業大學城市規劃學院院長  戴儉

主持人蔡義鴻:謝謝王秉忱大師的精彩發言。他提了三個要點。第一,切記過去移民選址的教訓;第二,要重視處理好次生災害的危害;第三,做好調查評估工作,保護、利用好自然和旅游資源。下面有請戴儉先生發言。

戴儉:“尊重科學·著眼未來”這一個題目非常好。著眼于汶川未來,著眼于國家的未來。我在5月15號,中央統戰部召集了專家開了一個小規模會議,讓大家提建議。我當時提了幾個建議,之后寫了一個報告。
  第一,救人的時候,把房子拆掉,因為救人第一。日本的救援隊去之后,除了人道救援之外,收集信息對他們也是很重要的。保護重建的經驗對他們也很重要,對我們更重要。
  第二,對中小學、醫院,要解決現在的一些問題。
  第三,在規劃過程當中,提出安居。安居有兩個方法:1、安全。安居是一個大事,是不是在原址做?2、安心。重建家園要解決生活和生存問題,要有持續生存和生活的依托,否則,這一個城市會沉淪下去。汶川這一個地區,當時打的口號“工業強縣”。實際上,它的旅游資源非常好。十萬人的縣,在中國非常多,我們沒有必要去做工業,通過旅游比較容易、更高水平解決生存和生活問題,找到適宜地區更好發展的方式。
  第四,建立抗震適宜性的標準。我們學校有抗震減災中心,而且做得不錯。這一個標準引進了國外的技術和經驗,還有我們自己的經驗。像這么大規模的災害,資料非常匱乏。在縣級市,或者是小的市區,我們在實驗室做出來的技術,有的時候不一定適應。因為抗震救災除了技術問題,還是實力問題。這一個層面有一大批,因為經濟環境問題和各式各樣的條件,我們要找到跟經濟水平相當的適宜、可行的。不僅僅是在這一些地區,在全國范圍內要做全國性的工作。有一些地方,進行適當的改造,可能會解決一些問題,四兩撥千斤。不是沒有損失,而是把損失降到最低。通過這一次地震教訓,要建議全國城市重視抗震標準。
  第五,損失很大,會影響我們整個發展思路。9·11之后,整體防恐,這當然不錯,但是美國經濟因為防恐有了很大改變。我們要重視這一個問題,在重建的過程當中也要注意國家其他的發展。著眼于未來,未來包括整體的未來,不僅僅是汶川這一個地區。

                   da69c0133d6bad5fb7d566979d2a09df.gif

                            北京工業大學創意產業研究所所長 王國華

主持人蔡義鴻:后面兩句話很重要,9·11讓美國進入防恐,5·12會讓中國進入什么?進入建筑的高品質時代、高抗震時代。怎樣做亡羊補牢,對既有建筑采取可行性手段,把今后的損失降到最低、最少。這非常好。下面有請王國華。

王國華:這一次地震不僅僅是震動了汶川、震撼了中華,而且是震動了全世界。地震災難是天災,是不可避免的。人類漫長的進化歲月不知遇到了多少這樣的災難,海嘯、瘟疫、龍卷風、沙塵暴等,都沒有打倒人類。人類是有能力戰勝災害的!災難并不可怕,有時反而會激發人的斗志。災難是對人類的考驗,對有信仰、有毅力的人來說,災難是催人奮進的階梯;對于那些缺乏意志和信仰的人來說是萬丈深淵。
  這次地震給了我們很多的啟示與反思。
  首先,警醒了我們各級建設領域的領導在低層建筑,尤其是學校建筑和平民建筑預防災害方面應該要建立切合實際的建筑標準。應當吸取地震災區的教訓并借鑒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
  其次,在救災賑災方面,這一次災難,不僅僅是要靠政府,還要靠非政府組織(NGO)和許許多多民間機構。這次海內外許多的機構紛紛參與救災,極大地鼓舞了災區人民,也震撼了中國人民。這里有許多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許多外國機構團體在這次災難中對于中國的幫助和關心,讓我們感受到人類的巨大進步和人性光輝的閃爍,感受到今天的中國是受世界尊敬的中國,感受到我們改革開放、融入世界大家庭的正確與睿智。
  再次,我們國民在同心協力抗震救災的過程中,也深深感受到我們在全球化的時代、在融入世界大家庭的時代應當學會正確對待和尊重不同民族、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的文化特征和價值觀。比如對于捐資賑災問題,有一些人罵某些外資企業、合資企業是“鐵公雞”,一毛不拔。甚至制造出許多不切實際的“捐款排行榜”等。這些行為反映了我們一些國民和傳媒機構的狹隘民族意識。因為不同國家它們的價值觀和商業規則是不盡相同的,在捐款方面不能拿它們與我們大型國有企業相比。國有企業的很多捐款實際上是國家財政的提前轉移支付。捐款是一種對待災難的態度,是一種善良的表達,是一種愛心的體現,是一種自覺自愿的行為,而不是一種強迫性的行為。我們有些過激的做法對于我們樹立良好的國際形象是有損害的。
另外,抗震救災、重建家園是一個長久的過程。我覺得最為重要的是災區人民精神家園的重建。我們怎么樣重建家園?不能僅僅靠政府,靠外面的援助,還是要靠自救,自救很重要,鼓勵災區的人民的斗志、樹立它們重建家園的信心,讓他們看到一個美好新家園的藍圖,這是我們當前應當認真思考的問題,也是我們媒體的重要職責之一。
  在這次抗震救災過程中,我深切感受到現代傳媒的巨大力量。在這樣大的地震災難中,新聞傳媒對于救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它不僅僅只是災難信息的傳播,更重要的是它即時地傳達了人類的良善和與災難奮勇抗爭的無畏精神,它將人類善良的光輝即時地傳達出來了,鼓舞著廣大民眾奮起救災,與自然災害搏斗。
  今天《城市化》召開這樣的會議是非常及時的,也是很有價值的。尤其像《城市化》這樣,在對于災區重建的深度報道方面有其獨特的優勢,如果能夠廣泛吸取北京地區的各方面的專家對于災區重建的各種好的建議,這對于災區重建會有很大幫助的。對于災區重建我有幾點建議:
  第一,在產業結構定位上,應當充分尊重當地的文化特色以及資源特征與地質地貌特點,適時地發展旅游產業,而不要搞重化工建設和有害于環境的產業。要尊重并保護藏族、羌族等少數民族的文化。汶川一帶旅游資源豐富,是大力發展旅游產業的好地方。建議我們的旅游專家、規劃專家多給他們獻計獻策。
  第二,災區重建還有一個方式方法的問題。比如民房建設,是政府一手包攬?是給一家建筑公司統一承建?還是允許同村莊或臨近的幾家互助建設?這時值得思考的問題。麗江大地震的重建經驗值得借鑒。對于發展旅游產業的地區,即使是民房和鄉村道路的建設,也要考慮旅游景觀的問題,這些區域的集鎮、村落的藍圖的規劃要著眼于未來旅游產業的發展,不要搞千篇一律的模式,而要把景觀建設與鄉村規劃以及城鎮民居建設結合起來。
  第三,多學科的合作很重要。災區的重建不僅僅是建設部門的問題,牽涉到文化、建筑、氣象、歷史、人文、宗教、經濟、社會等許多學科,應當盡可能地讓相關學科參與重建規劃。要給災區描繪一個重建家園的美好藍圖,要讓災區民眾覺得未來重建的家園更好。除了注重對于災區民眾的生活家園重建之外,還要關注災區民眾的心靈家園重建!要聯合心理學、文化學、民族學等多學科專家,共同設計出一幅地區災區可持續發展的美好藍圖。
  第四,重建過程中尤其要吸收國際上先進國家的災區重建經驗。例如日本的抗震經驗,也要總結國內其它地震災區的教訓,像唐山、麗江地震的經驗與教訓。在重建規劃過程中,應當重點考慮這些地區今后的經濟、文化、社會的發展問題。要借鑒我們沿海地區和經濟發達地區在改革開放30年來的區域經濟發展的經驗,無論民居樣式或產業構建等,都不能走原來老路,例如村鎮建設要跟旅游資源整合結合起來。
  我們《城市化》等在今后很長的一段時間里,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廣泛吸收各個專業委員會、各個學術機構新的建議,并把這些好的建議通過好的渠道及時、有效地傳達災區重建的決策者。

                   45d729ee75e48620d179482e22372ea6.gif

                           北京泰盈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 閻少華

主持人蔡義鴻:王教授舉了一些國內外的案例,特別強調一定要吸收一些好的經驗和教訓,發揮民間力量的作用,大災大難只靠政府是解決不了的。對委員會和學術機構,王教授有很大的期待和總結。謝謝王教授的發言。下面有請閻少華閻總發言。

閻少華:我是學建筑學的,我也有自己的一些看法。5·12大地震一出現,晚上看到畫面之后感覺到非常震撼。仔細一看,我發現了一些問題。在一片完好的建筑周邊有很多瓦礫,或者在一些瓦礫邊上有一片完好的建筑。看了之后非常痛心,也很氣憤,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這對我觸動非常大。
  因為消防人員、解放軍、相關人員等都到現場,總理第一時間也去了現場。這一個時候我們也在反思。指揮非常重要。因為地震,造成各個地方交通、通訊都中斷。我們通訊完全是斷了,在應急的情況下,能不能保證通訊暢通,這是非常關鍵的。比如說這一邊需要什么,這一邊大量救援人員和物資是不是安排到位。現在通訊好像非常便捷,可一旦出現地震,就癱瘓了。小時候看電影,在山頭上,是微波的步話機背著,有一個發電的設備,在任何惡劣環境下,都能夠通訊幾公里,而且不受限制,非常有效,雖然非常笨。
  現在的通訊如此脆弱,當時全都中斷了,影響了我們的效果和效率。我們沒有災難緊急預案,現代社會很發達,也很脆弱。但當時救人場面非常感人,每一個人受到了有生以來最大的觸動。唐山的時候,我們看不到。
看到瓦礫,我又想到下一步重建到底怎么做。包括我們怎么樣處理這一堆瓦礫。搞建筑的馬上會想到這里面有一個問題,因為我們在救助、搶救完之后,我們對現場處理要科學。
  第一,對資料的留存,需要我們事后的調查、審查。有一些問題,我們要追究的,必須有追究機制,不能白付這么大代價。對瓦礫,現場資料的留存怎么樣做?現場這么多垃圾怎么樣處理?垃圾處理不好,本身也是一種人為災害。次生是自然災害,還有非自然災害,包括臨時生活垃圾處理。
  在廢墟的現場,我們要一步一個環節,而不是簡單地拿推土機一推,這需要一個系統和一個計劃,包括在今后規劃過程當中,也許有一些地方會遺棄,不在這一個地方建村子等。可能時間很緊,沒有那么大的人力,還得需要專家。因為過快的處理,證據沒有了,同時帶來了很多垃圾問題。生活垃圾的處理,在現代城市當中越來越尖銳。在一個災害地區,問題會更加尖銳。大災之后有大疫,這一個怎么樣考慮?有沒有好的建議。我們專家應該想這一個問題。四川衍生出來的災害非常大。包括在規劃當中的選址。選址,可以談風水。其實風水精髓是適應自然規律,現在很多人把它搞得很懸乎了。人在自然當中是很渺小的,人怎么樣順應和適應、利用自然,怎么樣享用自然的光和熱,而不是被自然淹沒掉。
  因為我是建筑師出身,我對建筑比較敏感。現在很多人談要加強建筑規范等等,其實這不重要。當然,這需要研究和調整,包括有人說,第一步是規范學校和醫院。四川三甲醫院抗震要求是最高的,是八度,學校還沒有查。我們不要一味強調規范,規范帶來的是錢的問題,我們建筑為什么有那么大的浪費?
  過于注重建筑的外圍和材料的豪華和建筑新奇。北京有很多新建筑,是歪七扭八的。房子是反自然的,規劃要適應自然。為什么發生地震,因為不平衡,通過地震達到平衡了。建筑人為造成過多不平衡。建設部大樓是非常平衡的房子。以前的房子都很尊重平衡,要均衡。沒有嘩眾取寵等帶來反地心力的造型。現在,這是特別大的問題。如果這一個問題不解決,再強調規范,建筑造價太高了。提高一度,造價差不多提高20%以上。我們有必要嗎?現在重災區,60年代蓋的房子沒有壞,沒有塌,只有裂縫,這難道不值得思考嗎?到了唐山大地震,才研究出構造度等等。在之前的房子,包括在西部地區,那時候蓋房,也有不塌的,一定是很均衡、很適應自然的房子。不僅僅是從建筑規范來考慮,這是一方面,當然也要考慮。大家眼光從更加廣的范圍來談重建。從建筑學里面來談,建筑學里面有重學理念,結構上再加強,如果沒有重學理念,也是巨大浪費。包括建筑具體的設計。比如說具體細節,什么結構形式應該怎么樣開窗,使用建筑材料跟形式有關系,空間跟形式有關系。建筑學是研究這一個的。現在大家不太提這一個。因為大家看這一種形式,跟結構和材料和空間是什么關系?這一種邏輯關系要做好了,建筑就非常抗震、非常節約、也非常美。現在很多房子達到新奇,大家走來看一眼,其實是丑陋,是新奇,新奇不是美。美一定是持久,而且是適應自然的。從整個體系上,更加全面的考慮,從教學等來倡導,包括機制上,怎么來引導建筑更加健康的發展。我們房子跟國外房子相比,大家很清楚,我們錢花在哪兒,國外的錢花在哪兒。對全國范圍內建筑業和城市建筑的發展要思考。唐山余震幾次,汶川余震不斷,上千次。這一個地帶的重建是非常艱巨的任務。對全中國來說,對整個民族來說,更多的還要考慮在重建的基礎上要考慮其他城市再建的時候不要犯同樣的錯誤。順應自然一定是美的,一定是安全的。

                   ad2b21818a891e84fa4863436be3d185.gif

                        北京泰中空間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  陸建衡

主持人蔡義鴻:我們現在的確很脆弱。我們不要忘記過去,不要忘記自然,不要忘記歷史。最原始的東西往往是最美的。自然是最美的。我們怎么讓我們地球越來越美?怎樣讓地球不伸懶腰和不踢腿?所以,我們要尊重自然和順應自然。下面有請陸建衡先生做精彩發言。

陸建衡:汶川大地震給人類又一次敲響的警鐘,以前唐山大地震死了那么多同胞,這次汶川大地震又死了這么多同胞,中間僅僅是30年。從人的歷史上來說很長,而從人類歷史上來說,卻很短;再下一個30年,又是什么情況?
  地震造成了巨大災難,死了這么多人,體現在人類自己建造的房子當中,為什么?這一定要反思。人建造房子,是人類自己居住,首先要考慮自己的安全。可是,結果給我們的反饋,變成了我們自己的墳墓。我是搞結構的,我從研究結構力學中知道完整的抗震結構不單是反應結構,反應的是一個包括結構在內的地質狀態。不同的情況下反應的結果是不一樣的,地震之后,有一些房子倒塌了,有一些房子沒有倒塌。地震在不同的建筑結構中反應是不一樣的,這里面也有豆腐渣工程。這么多學校倒塌,難道都是豆腐渣工程?這都值得我們反思。
  因為我是搞結構的,很多情況下很注意這一個問題。在十幾年前,我提出來了大禮堂、大教室、階梯教室和大開間教室,怎么樣考慮抗震。從力學上來說,一個建筑物從抗震上必需要求結構有足夠的剪力墻。剪力墻在結構分布中,不能把距離拉大了。現在通常情況下是3.3米、3.5米的開間。在寫字樓.辦公樓.住宅樓房當中,基本上都是3.3米至3.5米就得有一道承重的隔墻或鋼筋混凝土隔墻。在地震爆發的時候,因為地震沖擊力產生了對建筑結構的剪切破壞力,而這些必需設置的隔墻將產生抵抗地震沖擊剪切力的作用。凡是所有學校的教學樓的教室都是大開間,基本上都在10米左右,階梯教室.會議室.大禮堂(會堂)都在15米以上,有的是幾十米甚至百米以上,這些大空間建筑因使用要求,不可能是3.3米或3.5米設計隔墻,肯定是大空間了。這樣一來整座樓沒有足夠的剪力墻,地震來的時候,只要做認真的結構受力分析,這一個樓倒塌可能性很大。如果再質量差,那就倒塌無疑了。
  一座教學樓建筑物,當地震爆發的時,建筑物受到沖擊的時候,由于結構中間只有幾道剪力墻抵抗地震沖擊力。而結構中間是大開間,而大開間沒有隔墻(剪力墻),又是以門窗為主,因而不具備任何抗震能力。地震對這種類形的(教學樓等大開間)建筑物的水平沖擊的時候,只有少數幾道剪力墻產生了反作用力,抗得住抗不住是另外一回事。而中間沒有任何剪力墻,也就沒有支撐。大開間教室在地震災難的時候,就很難逃脫滅頂之災了。目前,處于地震帶威脅的所有城市鄉鎮中,數以萬計的教學樓基本都是大開間教室。
  我們要把地震災難減少到最低程度的時候,才是我們真正的發展。搞科技技術的人員,從這方面要引發自己的想法。我們應該怎么辦?在這個問題上是一個大漏洞。這一個大漏洞,僅僅在一個只有十米左右小教室的開間就是這樣,一個大會議室,一個大禮堂,一個很大空間根本就沒有剪力墻的建筑物中,地震爆發了,很難逃脫毀滅性的倒塌。在這一個問題上,我以前說過,框架結構的辦公樓、寫字樓等,要有足夠的剪力墻,這是建筑結構抗震規定中必需做到的。而對教學樓等大空間建筑物,還沒有直接看到一個問題,現在要提出這一個事了。汶川大地震,這么多學校倒塌,從很大程度上,這一些教學樓本身就不具備抗震的能力,哪怕是框架結構,中間是空的,仍然沒有剪力墻。框剪結構要結合,就是框架結構,還得增加剪力墻。有的框架結構沒有足夠的剪力墻,同樣抵抗不了地震大災。在建筑結構抗震上,這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大問題,不是幾所中小學教學樓破壞倒塌的事。從汶川大地震中小學教學樓受到了嚴重破壞,引發我們反思,全中國中小學都要考慮這個事了。如果再發生這樣的事情,又是多少教學樓倒塌,又有多少人死亡,又是多少人悲傷,又是多少領導人著急。搞建筑結構抗震的,我們要考慮自己的責任。
  老一代人土木建筑是不分家的,橋梁、建筑不分家。我是在(鐵路)橋梁、建筑不分家的邊緣的年代,這一套,我們學得很深。我發現了一個問題,我仔細查看了他們之間的關系,有一個老專家給我一個信念,鐵路橋梁發展史從開始是結構整體抵抗火車在上面運動的振動力的。最開始,鐵路橋梁建設的時候,就沒有考慮到抗震,把橋梁與橋墩整體連接在一起。而結果是什么樣?當火車運行的時候產生振動,火車自身產生強大振動力(不比汶川大地震振動力小),給橋梁和橋墩都造成破壞,嚴重影響鐵路行車安全(這一資料,在20年前,我就看過了)。后來改變為橋梁與橋墩之間增設了一個滑動隔震支座,這一個滑動隔震支座到現在都做得很成功。最開始是彈性減震,仍然出問題。鐵路振動是水平振動為主,不是上下振動。后來,改為以水平滑動隔震為主的減震支座,這樣一來讓火車運行中產生的振動力以摩擦力的形式釋放掉了。世界鐵路發展史整個橋梁結構到現在數百年,中國也有100多年,現在橋梁結構隔震減震能力非常強。如果不搞隔震減震,現在中國鐵路提速200至300公里以上橋梁的振動力遠大于汶川大地震,其安全問題將會十分嚴重的。
  從這里面,我們有一個啟發,鐵路橋梁結構是通過水平隔震減震為主(而不是橡膠彈性隔震和阻力減震),這一個效果很好。這不僅僅是用在鐵路橋梁上,之后把這一個方法用在鐵路內部的建筑,用進去,感覺很好。火車有很大的振動力壓在橋面上,傳給橋墩,反過來,橋墩成為一個建筑,橋梁相當于建筑物的基礎,建筑跟基礎之間有一個水平隔震減震裝置,火車巨大的振動力就相當于地震沖擊力。火車重力和振動沖擊力的和合力壓在橋墩上的時候,振動沖擊力沒有傳到橋墩,所以橋墩安然無事。使用了幾百年,對橋墩毫無損壞。壓倒它沒有事,反過來肯定也沒有事。把地震對建筑的沖擊破壞力分解了,這一個是很重要的結構思路。這一個想法跟建設部提過,建設部也給予了很大支持,在一些工程中得以實施。這次汶川大地震的教訓,使我們感覺責任重大,應趕快讓國家領導人知道,不能再等了。不能等到20--30年的地震大爆發。作為技術人員,很多事情要讓領導知道的。但是這一個渠道不暢,很難讓領導人知道。但是我們要把我們該做的事情做成功,讓媒體等很多人共同來關注,星星之火繁衍成燎原之勢。汶川大地震之后的重建應該有兩條路要走。對倒塌的要新建的,要采取這一個辦法。閻少華講了一句話講得很好,地震是大自然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不能抗拒大自然,要適應大自然。所有建筑格局必須要跟大自然相適應,而不是抵抗對抗死抗。當然,現在的建筑體系是上部結構與基礎為整體插入地球,跟橋梁最開始搞建設一樣,為整體結構一樣,火車一振動,橋梁沖擊橋墩,就有破壞倒塌的危險。多年的教訓,建筑結構不能再這樣做了,應近快改變了,在汶川大地震重建的之季,我們向國務院抗震救災總指揮部提出了建議,建筑物要搞減震和避震。地震對建筑的沖擊是對建筑基地造成毀滅性打擊,如果對基地造成了沖擊,建筑就抗不住了,對多層建筑,像教學樓、會議室、大會堂等,造成的威脅非常大,因為這一些建筑的承重不是很大。這樣的樓要隔震,很費勁。所以要避震。在建筑物的四周,將地震沖擊破壞力的傳遞路線,全部切斷,要做成避震。要把地震給避開。地震沖擊力要通過,我不能阻擋你,可以避開你。
  學術上一句話,剛柔性結構動態平衡體系,要走這一條路了。橋梁走了這條路,而且走得很成功。建筑結構也應近快完成剛柔性結構動態平衡體系,避免將來再一次發生大地震再發生滅頂之災。

                   fe86d0eb05d4c693d04a791115d9fb3d.gif

                           新日月集團總裁、高級工藝美術師 程新明

主持人蔡義鴻:陸總把橋梁減震和抗震技術,用反過來的說法來說。學過力學的人一聽,就通了,而且他獲得了一些專利。今天金德鈞主任也在這兒,下一步我們可以全面推進這一個事情。有請程新明先生。

程新明:今天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主要是研究汶川重建的戰略問題。一個是戰略,一個是戰術。今天從戰略上來考慮,我提兩點建議。
  首先是兩個控制。即:控制重建區的“人口密度和建筑高度”。重建當中,一定要控制人口密度,因為密度直接關系著未來地震損失的大小。這一個問題是宏觀措施,不是在原震區某一個地方選擇比現在條件好點的地方再建,要知道那是地震帶,從唐山大地震到汶川大地震是32年,地震在一個地方重復的周期是300多年,9級地震地球上也出現過,在原震區地震是不可避免的,可以像三峽庫區移民一樣,遷移一部分出來,年輕人往外走,這是第一個措施。第二個措施,重建要控制建筑高度。建筑高度直接關系到兩個方面:一是造價。高層建筑造價是多層建筑造價的一倍至五倍。二是安全。現在30年前的老房沒有抗震能力,新房都是按抗七級、八度的抗震設防。這一次八級地震,在山區是山崩地裂,真正的核心是在汶川。這一次地震幸虧出現在山區,如果出現在成都,那就不堪設想,人口密度太大。超過八級的地震在震中高層也逃脫不了厄運。中央臺播了國際地震專家做的一個分析,高層同樣會倒。這一次5,12大地震的時候,在北京辦公樓搖晃的同時,二層樓玻璃也有破碎的。震級大了之后,高層建筑的搖擺,超過了它的極限,一定會斷裂倒塌,高層建筑的倒塌那是更為慘重的。人口密度控制也好,建筑高度控制也好,都是為了減輕地震對人類損傷、損失傷害大小的問題。
  其次是戰術的問題。要科學選址和科學設計。
  我到中東看了沙特迪拜最高的建筑迪拜塔,建筑形體象我國云南民族樂器筍樣。迪拜當地的人跟我們介紹,只要世界上哪一個建筑要超過它,他們就要往上加。其實我看那個設計師是為了抗震,那個高塔形成了一個三角型的穩定結構,可能遇到強震其它的高層都倒了它可能不倒。震區建筑不僅要精心選址,還要采用抗震的形體、科學的結構、輕型安全和節能環保的外墻材料,避免倒塌和人員疏散時墜落傷人。
今天我的建議中心是“免震”
  這一次北川的一個中學,2200名師生沒有一個傷亡。這個校長見有一個教學樓做得不好,前任領導花了15萬塊錢建的,他花了45萬將它重新加固了。學校制定了嚴密的震時疏散路線方案,一個月演習一次。其他學校倒了,他的學校2200名師生一個沒有傷,震時他出差在外,老師學生按平時演習疏散方式只花了一分半鐘就撤離完了。這一個校長做得很好,在外裝修上他把石材打了四個眼,帶掛帶貼,把花崗巖掛貼在墻上,結果一塊都沒有掉下來。從管理到技術,他是負責任的。這對未來怎么樣抗震和避免地震的傷害防震“免震”是一個很好的推廣示范案例。
  這一個學校校長做了什么事?就是樹立了防震“免震”的觀念和意識。中國有30%的國土處在地震帶上,地震是不可避免的,損失是可以減小和避免的。中國有條件進行“免震”教育和采取免震措施。小時候說中國是地大物博,跟日本比,我們確實是地大物博,日本想往外面遷,但是沒有地方遷移。而中國70%是沒有地震的,我們可以往這一些地方遷移。像唐山,重建了新唐山,我認為是荒唐的,要控制。300年之后,可能又是一次地震,怎么辦。所以,政府要對子孫后代負責任,要重視。重建的時候,要控制人口密度和建筑高度,這樣損傷的人也少些,疏散成本也小些。抗震、減震,我提議更重要的是“免震”。

                   176b9d7dbb35da78e548c0d42ec141e2.gif

             北京今日潮流企業策劃有限公司總經理、北京浙江商會副會長  陳俊

主持人蔡義鴻:程總是專業的企業家,做的技術也是很先進。剛才講了幾個方面,從宏觀和微觀都點到了,他認為重建回避地震帶。我們確實地大物博,可以回避掉。我們需要科學、合理的建議,最后政府來實施,最后把我們的意見反饋,這是我們辦論壇的目的。下面有請陳俊先生做精彩發言。

陳俊:通過汶川大地震,我有幾方面的體會:
  一、心靈上的震撼。汶川發生八級強度的地震。我們的國家和政府經受了很嚴峻的考驗。我們的總書記和總理在第一時間奔赴災區上,這在我國抗災史上史前所未有的。汶川的地震跟30年前唐山大地震的各方面情況都不能同日而語。當時唐山煤礦工人開著車到國務院報告情況,當時到了第二三天才知道震中在唐山。而汶川大地震,我們立即就知道了震中所在地。黨和國家領導人第一時間奔赴災區并立即組織強大的救援隊伍趕赴前線形成了立體救援隊的體系,這在我國抗災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
  中華民族有兩個特點:1、在遭受外來侵略時,我們的中華民族、我們的全體國人絕對高度一致,同心協力。2、在大災大難面前,我們的中華民族、我們的全體國人也是絕對高度一致,同心協力。這次汶川大地震把這兩個中華民族的特點體現的淋漓盡致。這就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品質。許多在北京的浙江商人,也在第一時間內給商會辦公室打電話,要求捐款獻血。一下子,大家捐了很多錢,有些商戶在不同的場合都反復捐了四、五次款,我本人也捐了四次款。有些商戶為了獻血,排了七八個小時的隊伍。有些人還抱怨著說,血還獻的不夠、錢還捐得不夠。心系災民 情系災區一起浙江商人的血和災區人民的血流在了一起、淚流在了一起、心連在了一起。我們的思想得到了升華、我們的愛國熱情得到了激發。我們深深理解到多難興邦這句話內在的含義。北京浙江商會會長提出了要把我們的款項直接送到災區建立北京浙江商會希望小學的建議,馬上得到了廣大會員的積極響應。北京浙江臨海商會還特意印發了抗震救災特刊為捐錢、捐物、獻血的商戶頒發榮譽證書。
  通過抗震救災活動,在京的浙江商人的心靈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震撼。深感到我們國家和政府以人為本的執政思想的充分體現。
  二、對汶川大地震,我有幾點反思:地震發生之后,我本人和一些朋友每天在電視機前看抗震救災的進程,為總書記和總理冒著余震的危險在現場指揮而淚流滿面、為人民的子弟兵搶救人民的悲壯場面而又一次淚流滿面。我們從媒體的有關報道中有兩個細節一讓我在思考:
  1、據說當初建北川縣的時候,有一位專家到實地考察,提出來這是地震帶,是喜馬拉雅山的山脈和岷江山脈的交界處,地下板塊活動活躍、這是個不宜大規模建城建縣的地方。不知道怎么一回事,當地沒有采取這一位專家的建議。假如當時我們采納了這位專家的建議,現在就可以挽救多少損失和多少生命。所以我們現在重建選址的時候,也要充分聽取各方面專家的意見和考慮實際情況。絕不能再過三十年、五十年或一百年之后重復犯同一錯誤。
  2、這一次被震垮的房子,絕大部分是學校和醫院。許許多多的學生埋在里面,場面十分慘烈。但我注意到,有一個史上最牛的校長,我對他很敬佩。當年他學校花了17萬造的房子是座危房,沒有人敢使用。他當了校長之后,花了45萬重修和加固這座房子。在這次地震中該區域的其他房子全倒塌了,就是這棟被他加固的校舍昂然挺立。最主要的是:他具有居安思危的意識。特別在當今的和平年代,這種居安思危的意識特別難得。每個學期他都針對地震的特點組織幾次緊急疏散和撤退。從撤退的路線和速度都進行反復的演練。這一次地震,他們學校沒有一個師生傷亡。發生地震的時候,該校全體師生都全部按照平時演練的要求安全的撤離到操場。老師把學生圍成了圈。這堪稱是地震中的奇跡和居安思危的結果。我們這一輩都是在和平時代長大的,但居安思危的意識尤為重要。我們的國家這么大,不知道什么時候又會發生災難。年初,雪災,整個電網癱瘓了,城市也癱瘓了。現在又地震了,許多地方都被夷為平地。我們的國家一年經不起這樣幾次大的災難和折騰。為此,要建立多種防范體系尤為重要,從雪災和地震這兩個大災難中看出,整個國家整體的防患意識比較單一、應急體系比較單一,一垮全垮,一沒全沒。我們要建立立體的、多種的防范體系,并且對國民加強居安思危、防患意識的教育。要讓大家居安思危防范于未然。這樣在大災大難面前、在突發事件面前我們就能夠少受損失、少遇難幾個人。因為人是最寶貴的。國家財產也會是寶貴的。我們不妨向這個校長學習,定期搞幾次模擬演習。這樣真的大災和突發事件來臨我們的立體的多重的應急體系就立馬會發揮作用,不至于總書記太辛苦、總理太辛苦、解放軍太辛苦和災區人民太辛苦。國家建立多重立體的防患體系,加強對國民的居安思危教育,我們任重道遠,又更為迫切。居安思危永不過時。謝謝大家!

                   3b5397419c3671f7038aff452f8056c1.gif

                     北京誠必達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董事 程崇山

主持人蔡義鴻:陳總從加強國民的居安思危和政府的防患意識談了自己的看法。下面有請程崇山先生做發言。

程崇山:汶川大地震像各位領導和各位專家所說的,為什么以前無線電可以用,這一次不能用?以前用大哥大的時候,信號也很好。由于有了現在的數字電話,把模擬電話完全去掉了。要地震受災的人民,他們用生命喚醒了中國國民的愛心,同時喚醒了中國國民隊安全意識的重視。
  我們捐款的時候,集中的一個點就說,非常感謝災區人民,用他們的生命喚醒了我們。說到重建汶川,我想到了這幾個問題:
  第一,房子倒塌了,有很多按揭貸款買房的人,沒有保險,房子沒有的,給銀行交的錢還要交。在未來幾十年里面,我掙的錢全部交給了銀行,而我自己仍然沒有房子住。我們國家現在的保險還沒有房子抗震的保險,這一點讓未來買房的人有很大顧慮,到底會不會買房了。那一個地方就是地震帶,這一個地方建出來房子,有沒有人買?沒有人買,誰去建房子?國家都建房,把那一個地方做成廉租房,有多少人愿意住廉租房?廉租房不可能蓋一些比較豪華、奢侈的。這一個問題又怎樣解決?
  隨著地震造成的災害,建房需要大量的鋼材和建材,在未來一段時間里面,肯定會漲價。這價格增長也會影響到蓋房的成本,開發區蓋房成本會增加,土地的價格又會怎么樣?因為蓋房的成本不是汶川一塊,全國成本都會增加。在這一個時候又如何應對這一個問題?
  我們拋出了這幾個問題,具體解決方案也在探討,但至今沒有想到更好的方案。今天跟各位專家在一起,我也把這一個問題拋給各位,希望各位專家為汶川以及四川、成都、重慶地區的重建和未來的發展拿出什么樣的方式、方法,讓他們更好地走向自己的未來,同時也為整個地產界的未來趨勢提供進一步的方向。大家不愿意買房,開發商蓋了房,怎么辦?
  謝謝大家!

                   d42fd6d3cbdf5b91952f9b2e4727fbd9.gif

                              中弘集團總裁助理 李 林

主持人蔡義鴻:他提出了運用市場角度看災后重建,也給專家出了一個考題。請李林先生發言。

李林:汶川大地震可以概括為四個階段:第一,祖國同悲;第二,守望相助;第三,重建家園;第四,持續發展。我們應該考慮第三步和第四步,我們的研討會特別及時,也特別有意義。對于災區來說,重建家園是當務之急,是老百姓、受災群眾安身的需要。也是改善建筑質量和提高建筑質量的機遇。還有,當地家園重建,我們要更多的考慮到以后的發展,特別是跟城市化進程相聯系起來,我們的重建不是以前低水平的重復建設,而是著眼于未來,考慮到中國整個城市化進程的重建。
  在當地的情況之下,如果沒有地震,它會怎么樣發展?它是不是也要考慮城市化、城市進程的情況?現在有了地震之后,造成大量的損失,我們重建的時候是不是要著重城市化。對于災后重建,我想到了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在全國范圍內建立公共應急避險的機制,要有公共應急避險的場所。換句話說,地震沒有發生在汶川這樣的小城市,如果在成都、重慶、北京等這樣的大城市,我們會面臨什么樣的問題?這就有公共應急避險的問題。除了加強國家的教育和整體社會體系建立,從建筑場所來說,我們是不是有意識提供應急避險的場所。日本這一塊,做得比較超前。它把城市里面的公園、學校作為應急避險的首選場所。咱們災后重建的時候,是不是針對大城市各種建筑設計規劃,等把應急避險考慮進來,在公共場所,像學校、醫院做強制的高要求。把應急避險場所放在最高位置。
  第二點,災區的重建一定要跟城市化進程相聯系。不能簡單的原地重建。重建之后,那一些人很短時間之內靠大家的救濟、靠捐贈和政府支持能夠活,這是輸血,但是他要長期的發展,還要自身的造血。基于中國城市化的發展,我們從戰略、全局的高度,疏散、遷移一批,留下一批。遷到適合居住和以后群眾生產生活的地方,是不是可以考慮東部的一些城市群,或者在四川省內解決,把以前的郊區或者農村的人口遷移到城市,這是適合城市化發展的前景。留下來怎么做?要把土地資源利用相結合。把零亂、分散的農村宅基地,可以形成積聚效應,不要再這么分散在各個地方,我們可以考慮集中起來。集中之后,有一個規模效應的問題。城市化除了遷到城市外,當地重建的時候,還可以考慮把城市文明等引入進來。

                   b36105cc06ee4249d70f6ba3f2e19bb2.gif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技司節能處 王偉武

主持人蔡義鴻:李總把城市化進程跟汶川的重建有機的結合起來,發表了兩點意見。今天他講這一個,不僅僅是要輸血,我們要提供造血的機制。現在請王偉武教授發言。

王偉武:我聽了專家的意見,結合我自己的幾點意見,提幾點思考。我一直在思考,地震的威力為什么這么大?它是地球五大區域層最底層發生問題,土壤層,包括生命系統都受到的破壞。地震給汶川人民帶來了不僅僅是自然系統的破壞,還有人文系統、人工系統受到了很重的破壞。
  災后重建從戰略角度來說,是自然系統的恢復和人工系統的恢復,是人與環境要和諧發展,這是一個很重大的關鍵。人和環境要和諧發展,很大的一個問題,這一個自然環境受災情況怎么樣,災后有沒有可能再重建?
  還有一個,現在的社會經濟系統,這一個區域處在什么樣的階段。它跟附近大城市群、成都關系怎么樣,交通系統破壞得怎么樣,這是一個關鍵問題,這是決定在原址重建,還是結合現在城市化進程發展?
  因為這一個地區剛好是旅游資源和文化資源非常豐富,有很多古建筑,有幾千年的歷史。怎么樣在重建當中,既保護好旅游資源,又把破壞的歷史文化能夠延續下去。我也同意,不適宜建高層建筑,也不適宜采用磚土結構,建議要發展旅游區的建設模式,但這是一個系統問題。
  第二個觀念,從科學技術角度來說,我們講科學發展觀,剛才幾位老總和專家講得非常好,現在的技術非常高了。災后沒幾天,QQ上已經出現了地震的等級圖,是利用了遙感的技術。這一個技術對當地災情的評估以及水利工程起到了評估作用。我們的科技技術要宏觀和微觀結合。宏觀是用遙感、GPS技術。微觀技術,包括我們必須研究地震對山區建筑構筑物的破壞機理,要進行研究。比如說,發生在東部地區和平原地區,不會有這么厲害的裂度,也不會這么厲害。包括主震跟余震之間,主震的地方,像九寨溝,主震的時候,是上下跳動,房子的破壞程度是很危險的。但是余震的時候,是左右搖動,左右搖動,裂度非常重要。橫向和縱向都要研究。這樣,就是很系統、很科學的指導。我們要用系統的觀點來分析和研究。
  第三個觀念,處理好政府和民間的關系。我們國家凝聚力非常強,政府集中決策能力非常強。我建議災后的地區應該是統籌規劃,統一實施,統一驗收。這樣可能會比較理想一些,有一些效果可能會更加好一些。

                       57e7375cbc3e22f5a86b3651666cca36.gif                         
 
                      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秘書長 
                             《城市化》 執行主編 蔡義鴻

主持人蔡義鴻:王教授從宏觀和微觀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和意見。
  我也談談我個人的一點初步看法。有兩個想法:第一,汶川大地震災區:探索城鄉統籌新思路。能否利用好“成渝城鄉統籌試驗區”這一政策,汶川大地震災區在一些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應有所突破,在重建中把改革農民工制度作為統籌城鄉的結合點,逐步推進戶籍、社會保障以及財政、金融、行政管理等制度改革。在統籌城鄉規劃、建立城鄉統一的行政管理體制、建立覆蓋城鄉的基礎設施建設及管理、建立城鄉均等化的公共服務保障體制、建立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建立城鄉統一的戶籍制度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率先突破,全面加快重建步伐,實現經濟社會快速健康協調發展。
  第二,汶川大地震災區:實行農民用土地換社保。汶川大地震災區,可以根據各地不同情況,探索多種形式的統籌城鄉社會保障模式,形成各自做法與特點。一是以土地承包經營權收益換社保,探索建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的模式。二是可以推行“雙放棄”換社保,鼓勵農民向城鎮集變成了城市化的受益者,變成了城市戶口。三是在汶川大地震災區范圍內,對征地農轉非人員實行的土地換保障、退費進社報、政府給補貼、納入養老醫療,社會把這一些人養起來,他的代價是用土地換養老。這一些人傷殘、孤老很多,家里面受到了很大傷害的人群,社會責任也需要這樣。目前我們在輸血。在成渝城鄉統籌試驗區里面,有一些地方是不是可以吸收這一些。因為這是很現實的,也是必須要做的。
  今天有一個設想:可否將汶川災區建設成為宜居地區,剛才大家講了自然環境和旅游資源非常豐富,把他遷到新的區域,不是地震帶的地方,把那一個地方保護起來。生態型新城?宜居生態型新城就是要好環境綜合整治,維護生態平衡,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實現人欲自然、經濟社會與生態環境相和諧。
  剛才聽了各位的精彩觀點,我有了這種感覺:
  第一,能否將汶川災區的重建作為中國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工程重點?作為一種發展模式進行研究?
  第二,就是在第一點的基礎上,我們委員會重點關注一到二個小鎮或若干個區與項目,可能重建要三年、五年,甚至八年、十年,我們可以關注重建的進程,重點關注一個小鎮,把這一個小鎮作為發展模式來探討。
這幾點意見供大家參考。
  

現在進入論壇第二個階段,是自由討論階段,由于時間比較緊,大家簡明扼要些。
  陸建衡:這一個建議很好,要組織起來。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不僅僅是開論壇會的問題,要凝聚起來,要聚集起來,要把這一個旗舉起來,我們全部靠攏。
  王國華:要搞很有份量的專家意見,做一個通報或者做媒體專訪。我比較關注震后措施的討論。比如說陸總是抗震專家,他的觀念在這一個時候簡潔的用傳媒形式傳播出去。現在地震發現了國民心態不好的東西,比如說企業為了經濟利益,相互詆毀。比如說藍澗礦泉水沒有問題,但是有一些來詆毀。這一個問題怎么樣處理?我們通過一個一個問題來討論,開辟專題。這樣比泛泛的看研討會要有作用、有意義得多。建一個鎮也好,這是非常難的。這樣一個縣的建設,牽涉到當地的規委等,這不是我們力量所及,需要調集很多資源。就某一個問題提出有建設性的意見,哪怕是批評的,也是非常好。
  我到了迪拜,迪拜的建筑是非常有創意的,在建筑領域非常有挑戰性。比如說,學校工程問題,光是說抓人等等,還有一個問題,我們的監理方有沒有。現在很多監理為了拿到監理費,很多事不好說。這回到了國家建筑體系的問題。保證NGO非政府組織等公信力等。城市化雜志和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應該有一個公信力的問題。最大的公信力有一批專家,在這一個問題上深入研究。
  陸總搞了很多專利,國外也采用了。因為渠道不暢,有一些問題到達不了決策層。中國很多科學研究到達不了決策層,決策層權利太大,就鎖在抽屜里,白白浪費了。
  陳俊:陸總發明了很多專利,王教授說鎖在抽屜里。國家專利局專利很多,成堆成山,用在實踐當中的專利很少,形成了一個反差。這里面有信息不暢等問題。最主要,這兩方面有一個脫節。
第一,研究專利的專家,沒有市場推廣團隊,光一個人研究一個專利,憑個人力量市場很難推廣起來。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起到這一個作用,把它推廣開來,是利國利民大好事。專利很多,怎么樣推廣出來,讓政府和市場接受,既有經濟效益,又有政策效益。靠一個人力量很難推廣。這一塊,我們要研究。作為浙江商會來說,推廣這一方面沒有問題,市場敏感性很強。
  主持人蔡義鴻:我們跟北京浙江商會是戰略合作。在技術推廣,包括服務方面,我們聯合起來。
  陳俊:浙江商會,就是推廣。做市場這一塊,是大家公認的。
  戴儉:我覺得現在特別需適宜性技術。如果我們技術是高高在上,在汶川經濟不是很發達這一些地方,一定要找對才有可能做好。
  王國華:要把陸建衡品牌樹立起來。現在社會發展是靠品牌的。這是一個思路問題。這一個思路如果解決了,你就做科研,整個系統就形成了。中國有一句古話,真傳是一張紙,簡潔明了、通俗易懂。假傳是一本書。
主持人蔡義鴻:現在已經是過了十二點多了,我們以熱烈掌聲請金德鈞主任做總結發言。
  
  金德鈞:今天很多專家和企業家圍繞災后重建大課題發表了很多精彩觀點。因為時間太短了,不能很好地展開。我聽了之后,把大家的意見歸總,加上自己的一些認識,也融合在一起,現總結如下:
第一,要充分收集抗震救災的各種信息。這一點很寶貴,我們有這一方面的專家。事實上,全世界的地震專家對地震的研究、認識還處于很不自覺的階段。大量的結論性意見都是從地震實踐、經驗來積累認識的。我們還處在這樣一個階段。每一次地震之后,我們付出了這么大代價,把這一些信息很好地收集起來進行研究,給人類對地震認識再認識是非常必要的。上一次座談的時候,有一些專家說,這一些年從國際上來看,重點設防的地區沒有震,我們沒有設防的地方卻震了。我們收集信息,主要要研究國家建筑設防標準區劃要重新研究,要把大輪廓、大區域問題重新考慮。
  在這一個當中,對學校建筑抗震設防標準要提高。原來對醫院抗震設防標準是很高的,但是學校不夠。這一塊,學校的抗震設防標準要在現在基礎上要提高,爭取把以后學校的建筑變成災難發生以后的“避難所”,而不是像老百姓說的成了“災難所”。
  第二,選址問題是災后重建第一位重要的問題。在選址問題上,一定是當地重建要和適當的遷移相結合。要都遷出來做不到,三峽工程移民幾萬人,費了牛勁,有故土難移,還有生存條件,很多東西在那兒,你換了一個地方,什么東西都沒有了,他們還要生存。當地重建要把兩個問題搞清楚:第一個問題就是地震的斷裂帶搞清楚。例如成都和雅安離震中的距離,前者近,后者遠,而雅安縣損失重。要把地震斷裂帶分布情況弄清楚,不能在斷裂帶蓋房子。第二個問題,要把地質災害進行認真的評估。除了地震之后,要把山體滑坡等地質災害進行充分評估。在兩者基礎之上,來考慮我們在什么地方重建。
第三,規劃問題。建設的規劃要從兩個方面要考慮: 1,自然狀況;2,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從兩個方面,從城鄉統籌角度來規劃我們城市和鄉村建設,這也是一個機會,這里剛好是“成渝城鄉統籌試驗區”,可以在這一個地方認真推進城鄉一體化,來建設和發展。特別要注意保護旅游資源,要留下地震保護遺址;在這一個基礎上,把川西城鎮布局統一先考慮,然后做進一步的城鎮規劃。
第四,重建的建筑形式。建筑形式是我們重建當中必須要面對的問題。1、城鄉不能千篇一律,城有城的情況,鄉有鄉的情況。要尊重少數民族文化習俗和生活習慣,要充分尊重這一些。而且要充分的借用勞動人民多少年來借用自然之力為我們生存服務的好的建筑形式,不能一刀切,不能都蓋鋼筋混凝土的房子。2、要充分利用自然資源。比如說到西班牙運大理石來,不太適合,要就地取材。
我們對抗震極為不利的建筑形式,用業內的話來說,極不規則的建筑形式,包括平面的不規則建筑形式,我們要慎而又慎。違背自然規律的房子不能建。
第五,在年初,冰雪災后之后大家談到了,基礎設施的建設要充分考慮抗震的要求。年初冰雪,損失很大,到文明社會,沒有電了。1954年的時候,冷得要死,家里面的水缸都成冰箱了,那時候沒有什么事,因為不用電,用煤油燈。
第六,科學處理震后廢墟垃圾。這里面既要處理好埋在廢墟下面人的問題,還要處理垃圾防疫問題。日本有一個辦法,扔到海里面去,填海造地。我們這里哪一些能用?有大量東西可以用,怎么用?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最簡單的辦法,往山里面扔,但是這是最笨、最不合算的辦法。
  第七,要認真研究、并且實施適應我國國情在建筑方面的隔震、抗震的一些辦法和措施。事實上,我們國內專家寫的書也不少,建筑抗震各種結構等各種書都有。但是,原來我們比較注重的是高層建筑、超高層建筑,對這兩類建筑,建設部對抗震設防要專項審查,通不過就不能建。10層以下的建筑,不太注意,或者要求不高。比如說那一個沒有倒塌的學校,就是框架體系結構,所改進的加強,就是把柱子加強加大,柱子可以起支撐作用,也可抗震。
  第八,要注意研究地震對山地建筑破壞極率的研究。這一些問題,到現在還沒有看到很好的研究,是應該要研究。地震對建筑破壞的整個過程,要有機理的研究。
最后,要研究和處理好災后、震后金融問題、保險問題等問題。
大家還談到了我們國家在技術上、物質上加強抗震設防的同時,要加強對國民防災意識的教育。那一所沒有倒塌的學校,不花那么大的工夫,不會有那么好的結論,要把全民抗震意識擺在議事日程。
今天座談很有效果,大家提了很多寶貴的意見。我們整理好,向有關方面反映。把災后重建作為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重要案例進行研究分析當然是不言而喻的問題。不僅僅是這一個地方,包括搞城鄉統籌一體化的地方,都是我們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應該研究的重點課題。

  
   主持人蔡義鴻:剛才金德鈞主任做了很精彩的總結。感謝各位專家企業家的參與,感謝各位媒體朋友的支持。
現在我宣布:汶川重建戰略研討峰會——“尊重科學·著眼未來”圓滿結束。下次論壇再會!


 
相關新聞
友情鏈接:  國務院 住建部 自然資源部 發改委 衛健委 交通運輸部 科技部 環保部 工信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開發銀行 中國銀行 中國工商銀行 中國建設銀行 招商銀行 興業銀行 新華社 中新社 搜狐焦點網 新浪樂居 搜房
中國風景園林網 清華大學 北京大學 人民大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 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城市化網版權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