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化不是第二個‘4萬億’,地方政府要改變政策判斷和路徑依賴。”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副主任喬潤令6日在江西新型城鎮化論壇上如是說。他表示,隨著城鎮化話題的升溫,相當一部分人期待城鎮化規劃出臺并由此形成政府加大投資的路徑依賴。然而,城鎮化的核心是改革,并不是“投資拉動經濟”模式的延續。因此,“所有人必須轉變觀念,否則期待就會落空。”喬潤令說。
另外,喬潤令透露,按照國家發改委的工作安排,今年下半年會出臺全國城鎮化規劃。但是,他預計這個城鎮化規劃是一個“體制變革、結構調整、發展方式轉變”的城鎮化規劃。
喬潤令分析指出,目前城市攤大餅式擴張、農業轉移人口難以融入城市社會等問題,在我國城鎮化過程中非常突出。事實上,在新一輪城鎮化建設的大潮之下,借助推進城鎮化之名,大搞基礎設施建設和房地產開發投資的城市越來越多。但是,“沒有產業支撐,沒有人流物流集聚,這種發展模式是不可持續的。”在喬潤令看來,我國很多地區的“城市供給”已經過剩,“有城無業,有城無市,有城無人”的“三無”現象嚴重。
“據我們調研,幾乎每一個大城市附近都要搞一個新區,其規劃占地和人口甚至于遠遠超過老城區。”喬潤令直言,現在不止鄂爾多斯,很多地方都出現了“鬼城”的現象,即使北京和天津之間也有空城。
“據我們的調查,一些城市的房地產項目空置率達40%-60%,有些中西部城市的房地產項目空置率更高達70%-80%。”喬潤令表示,這造成土地等資源的極大浪費。
“中國前20年一直在做城鎮化建設,但如果做不好風險很大,城鎮化建設不能延續老路,必須轉型走新型城鎮化的道路,才能成為中國經濟下一步發展的動力。”他說。
喬潤令分析指出,未來的新型城鎮化應具備三大特點,其一一定是體制變革的過程。即,城鎮化不能單純地理解為投資上項目,圈地蓋房子,一定是體制變革的過程。
第二,新型城鎮化一定是以人為本。“中國三四億的農民需要轉移到城市,這個是新興城鎮化主體中的主體,只有三四億農民進入城市,轉為城市市民,升級為中產階級,我們才能有足夠的內需企業。”他說。
第三,新型城鎮化一定是城市轉型的過程。“現在我們的城市發展是粗放的、攤大餅式的,浪費、污染、效率低下,如果新型城鎮化沒有城市發展方式的轉變,我們的新型城鎮化就不可能成功。”
對此,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指出,可以肯定,城鎮化無疑是中國未來發展的國家戰略,也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進行結構調整的重要一環。“城鎮化既可以拉動投資,更能拉動需求,是挖掘潛在國內內需(投資和消費)的交點,因此城鎮化的趨勢是不可逆轉的。”
但是,秦虹也強調,“新型的城鎮化一定要在土地的利用上高效和集約做文章,提高土地已有的城鎮建設用地的土地利用率。并且,做到‘產城’結合,用產業做支撐為重要。”
她還特別指出,城鎮化是發展的結果,不能為了城鎮化而城鎮化,而是應該相信“市場”本身是城鎮化發展的源動力,政府不應過多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