障礙變市民需公共成本51萬億
《藍皮書》指出,到2020年前和2030年前全國需要市民化的農業轉移人口總量將分別達到3.0億和3.9億。“2012年全國按戶籍人口計算的城鎮化率僅有35.29%,若按城鎮中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程度平均為40%推算,中國真實的完全城鎮化率只有42.2%,比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常住人口城鎮化率低10.4個百分點。這表明按照市民化的標準目前中國城鎮化率大約高估了10個百分點。”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副所長魏后凱說。
當前中國城鎮中農業轉移人口處于快速穩定增長階段,但由于成本障礙、制度障礙、能力障礙、文化障礙、社會排斥以及承載力約束等方面的影響,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進程嚴重滯后。
近年來附著在戶籍制度背后大量福利因素所構成的較高成本成為影響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又一重要門檻。目前我國東、中、西部地區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人均公共成本分別為17.6萬元、10.4萬元和10.6萬元,全國平均為13.1萬元/人。要解決3.9億人的市民化問題,政府公共成本需要支出約51.1萬億元。
此外,農業轉移人口在市民化過程中要自行承擔的個人生活成本,平均每人1.8萬元/年。絕大多數農民工還需要支付平均約為30萬元/戶的購房成本。除去少數被納入廉租房、公租房體系的市民化人口外,按經濟適用房價格購買計算,全國平均為10.1萬元/人。
“不能對中國城市化、城鎮化問題的長期性、艱巨性估計過低。農民工進城和市民化有四個基本問題,一是戶籍,二是就業,三是保障,四是住房,核心問題并不僅僅是就業,也不僅僅是戶籍。”原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陳淮說。
措施分階段推進市民化進程
《藍皮書》指出,可以考慮力爭用15-20年的時間,分階段穩步推進市民化進程。
近期(到2015年),分類剝離現有戶籍制度中內含的各種福利,在全國推行居住證制度,對城鎮常住外來人口統一發放居住證,持證人可享受本地基本公共服務和部分公共福利,基本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城鎮常住人口全覆蓋。同時,對符合一定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如有固定住所和穩定收入來源、就業或居住達到一定年限等,應優先給予落戶。中期(到2020年),通過強化綜合配套改革,完全剝離戶籍內含的各種權利和福利,逐步建立城鄉統一的戶籍登記管理制度、社會保障制度和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務制度,初步形成市民化長效機制,基本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城鄉常住人口全覆蓋。遠期(到2030年,建立市民化與城鎮化同步推進機制,推動形成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障制度和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務制度,在全國范圍內實現社會保障一體化和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