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推進,旨在降低制度門檻,暢通制度障礙,打破制度壁壘,向城鎮化的核心——人的城鎮化邁進
在上周召開的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上,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作了《國務院關于城鎮化建設工作情況的報告》。報告稱,我國將全面放開小城鎮和小城市落戶限制,有序放開中等城市落戶限制,逐步放寬大城市落戶條件,合理設定特大城市落戶條件,逐步把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轉為城鎮居民。
透過報告內容,我們可以清晰地認識到,城鎮化建設路徑已經明朗:由小城鎮和小城市起步,再向大城市漸進。這符合“由小到大、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由易到難”的發展規律。同時,從操作層面上講,這也更加切合實際、便于推進。
從本質上說,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推進,旨在降低制度門檻,暢通制度障礙,打破制度壁壘,向城鎮化的核心——人的城鎮化邁進。基于這樣的頂層設計,我們便可以“甩開膀子”為改革提供“制度振臂力”。
人口城鎮化可以釋放公平的正能量。城鄉二元結構、城市戶籍人口與非戶籍人口的利益差別,讓那些流動人口的權益在流動中流失,加劇了社會的不公。人口城鎮化,不僅可以讓戶籍這個有形的符號“安家”,更可以讓權利這一無形的實惠“安身”。從已有的城鎮化建設思路來看,縮小差距、消除制度性不公是其中的重要內容之一。因此,推進城鎮化,就是給社會增添公平正義的和諧元素。
人口城鎮化可以釋放發展的正能量。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遲福林曾經指出,內需紅利的釋放足以支撐我國5—10年7%—8%的中速增長,而且將成為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動力。因此,人口城鎮化應該是現階段乃至今后一個時期內改革發展的重點所在。
城鎮化是一個宏偉工程,其難度與阻力難以估量。鑒于此,我們不僅要有制度的誠意,更要有智慧的稟賦。尤其是在改革智慧上,不僅要有官智的孤軍奮戰,還需要民智的加盟,以及官智與民智的相互啟迪,從而形成“1+1>2”的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