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化該怎么搞?獨家系列述評①
因地制宜解決三農問題是城鎮化成功核心
城鎮化是當下中國社會最熱門的話題之一。一段時間以來,關于城鎮化的討論、議論、報道不絕于耳。然而,在城鎮化的偉大實踐中可能隱藏著什么樣的誤區?美好的愿望真的就能成為美好的現實嗎?在已經進行中的城鎮化建設中有何經驗可供汲取?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農民、農村、農業是中國百業之基,基礎不牢則地動山搖。科學、合理、有序、因地制宜地解決三農問題是關系城鎮化是否成功之核心,是重中之重。
因此,首先應從高度上統一、深化思想認識,端正建設態度是城鎮化成敗之保障。我國城鎮化建設規模之大為人類歷史所沒有,它不僅可以帶動巨大的消費和投資需求,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而且將給中國帶來深刻的經濟和社會變化,甚至將深遠地影響中國未來30年以上的發展歷程,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載體,是實現“中國夢”的歷史機遇。同時,推進城鎮化建設更是中央“城市反哺農村,實現共同富裕”的偉大決策,是黨的民心工程、良心工程、建設工程,更是實現“中國夢”的民族復興工程。
其次,必須充分認識到城鎮化建設的難度所在,深刻認識到農村建設難于城市建設,這是城鎮化成敗之前提。在推進城鎮化建設中,表象是經濟建設、農民身份建設,然其本質卻是幾千年積累下的根深蒂固的農耕觀念的變革。以文盲、半文盲為主體的農民遠比以知識分子為主體的市民復雜的多,城市建設看似復雜龐大,然而因為市民素質普遍較高便于溝通、理解力強、顧全大局等緣故反而容易解決;而農村建設的一些小事常因農民一些固有弊病而常常難于辦理。在城鎮化建設中,如果不提前預見農村建設的難度、深度和廣度,建設者必將陷入“為民不解”乃至“與民對立”、“與民對抗”的泥潭之中,更將違背中央推進城鎮化建設的初衷。
第三,必須深刻領會國家實施城鎮化建設的目的和意義,這是城鎮化成敗之基礎。農村資源是農民血脈相連的根本利益所在。國家推進城鎮化目的,一方面在于綜合解決三農問題,在于立足改變農民人居環境、生活環境,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實現農業現代化,以解決農民長期的生存問題,從根本上解決農民的生活環境和生活條件的改善;另一方面在于國家經濟結構轉型、農業結構調整和食品安全是一個系統的綜合的大課題,與實現農業現代化、保障食品安全、保護農民根本利益等相輔相成,要從根本上來解決三農問題,這是農民最為關心的現實問題,也是城鎮化建設的核心問題。
第四,必須改變過去城鎮化的固定思維,探索新思維、新方法,是城鎮化成敗之關鍵。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必須以改善需求結構、優化產業結構、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推進城鎮化為重點,著力解決制約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大結構性問題。城鎮化建設規劃是一個立體的、復雜的、綜合的系統工程,科學、合理、有序、因地制宜地系統設計發展方案是城鎮化成功的關鍵,是實現我國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有效途徑,有望解決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一系列問題,因此,推進城鎮化建設需要一個總體的解決方案。
第五,必須大興學習之風、調研之風,因地制宜推進城鎮化建設,為城鎮化有序發展保駕護航。從目前城鎮化實踐來看,由于城鎮化思路、政策大都來自于城市,在具體實踐中難免習慣性地用城市化的手段來進行,雖然中國在現代城市建設起碼有30多年經驗,但這認識顯然是不全面的。因此,不能把城鎮化當成是城市化建設的一部份,這是個認識問題,更是一個態度問題。如果我們不能形成高度上的統一認識,不能冷靜而理性地對以往經驗進行有效疏理、總結及對未來進行分析預見,特別是對潛在誤區進行充分研究,而是盲目樂觀、按慣性辦事,要么漏洞百出,甚至恰得其反;要么形成奪民所有,甚至官民對抗的不利局面。因此,有必要在全國上下、全黨上下形成統一認識,大興學習之風、調研之風,站在城鎮化建設第一線的縣(市)委書記、縣長(市長)更應加緊、加強培訓,避免犯經驗主義錯誤,確保城鎮化建設穩健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