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5月全國70個大中城市,有69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不含保障房)同比出現上漲。自去年6月以來,這已是連續12個月上漲。
一些分析人士認為,對房地產供需形勢嚴峻的一線城市來說,短期調整后,房價仍會保持上升趨勢。近期一線城市普遍出現的高價地和商品房短期供應不足狀況,將強化這種預期。而這一預期將會對調控政策提出更多要求。市場方面的情況顯示,現有的調控政策效應有走向式微的跡象。
在滬渝兩地有著試點經驗的房產稅已醞釀多年,被寄予厚望的這一政策遲遲不能在全國范圍推開。近日,有媒體報道稱,多地房產稅試點方案已上報,擴圍近在咫尺。
對此,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分析說,房產稅遲遲不能全面擴圍,主要原因還在于地方政府方面。他認為,500個城市都實現聯網,是推廣房產稅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提條件。
住房城鄉建設部部長姜偉新曾公開表示,住房信息聯網是房產稅全面擴圍的基礎。而建立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有助于推動全國房產的住房信息聯網。該系統建好后,就不必再采取限購這種行政色彩濃厚的調控辦法了。
按照住房城鄉建設部的最初預想,在完成全國40個城市住房信息聯網工程后,今年6月底前將實現500個城市住房信息聯網,房產稅的實施將水到渠成。而如今,大限將至,住房信息聯網卻不甚明朗。
今年3月,住房城鄉建設部就要求地方做好個人住房信息系統聯網工作。早在2010年,該部就開始推行全國房地產信息聯網系統,但逾期8個月于2012年6月完成了40個主要城市的聯網目標之后, 擴圍工作似乎顯得困難重重。
擴圍難,難在哪?究其原因,我國關于房地產有太多遺留問題,在房改之后就沒有進行過房產普查。除了商品住房以外。我國各地還存在大量的其他房產,均未錄入住房信息系統。這其中包括了很多名目繁多的保障房、房改房、自建房等。一些地區住房信息甚至還停留在紙質檔案狀態。
除此之外,數據采集難、信息共享難、機構人手不足也是制約信息系統推進的難點。我國長期沒有進行個人住房情況普查,房屋登記系統不健全,采集標準不統一、口徑不一致、居民不配合等。如果在一個城市擁有一套房產,現在再在另外一個城市購房,算不算首套?類似的問題折射出公眾對于住房信息聯網的困惑。
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研究員馬慶斌看來,地方政府推動這項工作的積極性和住宅產權歸屬問題,是住房信息聯網擴圍工作面臨的主要問題。他認為,沒有理順的利益關系是影響地方政府積極性的主要因素。一是國家和地方政府之間的利益沒有理順。對地方政府來講,個人住房信息系統聯網平臺的設立除了消耗巨大的資金、人力、物力之外,并沒有明確的短期利益。二是在保障登記系統建立中,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之間的關系沒有理順,作為執行主體的積極性很難提高。
對此,財政部財科所所長賈康也給出了類似的意見:“房產信息聯網主要不是技術問題,而是有些部門和地方顧及相關利益,存在故意控制的沖動,配套改革就要沖破這種既得利益者的阻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