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通不滿半年,地鐵10號線西釣魚臺車站內的示意圖卻已變成“大花臉”:上面竟用白色涂改液打了29個“補丁”,更正修改站外公交線路的信息。記者調查發現,這種“補丁圖”在地鐵里還真不少,有乘客建議,地鐵新線應設置電子示意圖,隨變隨改,“補丁圖”不僅難看,還不好認。 (6月17日北京日報)
為地圖“打補丁”,猶如讓北京地鐵站穿上了一套“乞丐裝”。雖然筆者不是什么新新人類,也不喜歡“乞丐裝”,但是對北京地鐵站為地圖“打補丁”的做法,筆者認為這并不是什么毛病,而且應該被贊賞。
不可否認,地鐵站里的“補丁圖”不好看,不符合一些人的審美標準。不過地圖“打補丁”,這是在更正地圖的信息,以方便乘客,這是利民的好事。如果不更正地圖,按照錯誤地圖的指示,肯定會有很多人坐錯站臺。
而如果僅僅因為有個別線路信息的改動,就重新換一整塊地圖,這似乎是一種巨大的浪費。而直接建設成電子顯示地圖,雖然可以隨時更改地圖信息,但電子顯示屏的成本也會很高,而且平時電子顯示地圖運行也需要成本。算來算去還是直接在上面涂改更經濟實惠。用涂改液涂改地圖,這是最“綠色環保”的做法,節約了社會資源。
眾所周知,地鐵站里人來人往,可以說這也是一個城市的臉面。現實中,很多人都喜歡把粉擦在臉上,而北京地鐵站卻逆常人所為,不怕“出丑”,不怕被人詬病,敢在臉面上“打補丁”。看“補丁”地圖,讓筆者想到了“新三年就三年,縫縫補補有三年”的名言。地鐵站為地圖“打補丁”,這也是一種樸素,是一種節儉,這符合中央“八項規定”的精神。
而且,“補丁”地圖也并沒什么難看。現在人們的生活條件好了,很少有人再穿補丁衣服,當然除了個別新新人類偏好的“乞丐裝”除外。生活中富裕的人們,不要忘記當前我國還有1億多的貧困人口(按照中國科學院《2012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報告》的說法)。其中有些貧困人口連補丁上打補丁的衣服都沒有幾件。我們又怎能為了“大飽眼福”而要求地鐵站浪費呢?
勤以修身,儉以養德,“補丁”地圖展現的是一種節儉的態度,公眾應該提倡這種節儉之風,而不是對別人的節儉報以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