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媒體報道,中原某城市,一位年近七旬老人在父親節當日吃力地拉著板車售賣小麥秸稈。一位好心農民工見狀聯想到自己父親,掏出50元買下秸稈,讓老人趕快回家。
這確實是令人既感動又心酸的一幕:一個并不富裕的農民工,主動幫助一位“賣秸稈老人”,雖然只有50元錢,卻傳遞出極大的正能量。不過,在感動的同時,筆者認為,雖然“賣秸稈老人”的新聞只是個案,但也一定程度反映了目前農村貧困人口的養老窘境??梢栽O想,如果老人的生活能夠得到基本保障,怎會在這么大年紀還要外出艱辛謀生?
據報道,針對“賣秸稈老人”的貧困狀況,當地有關政府部門已表示,將聯系民政部門給予照顧。政府出面救助令人感到欣慰,但要想讓更多的“賣秸稈老人”生活得到扶助,需要通過完善制度給予保障。一方面,我國關于老年人的立法還不夠完善,除一部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外,對老年人的生活保障、醫療保障、社會福利等都還缺乏配套法律規定。另一方面,農村社保覆蓋面還不夠大、農村應保未保和供養水平低的問題依然存在。
未來數年,我國農村養老特別是“空巢”、獨居、經濟特別困難老人的養老問題會更加凸顯。要解決這一難題,需要充分發揮鄉村鄰里互幫互助、社會組織公益服務的作用,但更重要的還是政府職能部門做好兜底工作,只有加大投入、健全制度,才能讓老年人老有所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