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化是我國發展現階段的重點工作,牽涉著我國經濟形態的轉型,牽動著數億甚至十幾億人以及他們后代的生活。究其根底,城鎮化的重點應當放在“人要做什么,錢要怎么用”。目前,城鎮化存在四個誤區。
第一個誤區是將“農村人口轉化為城鎮人口”理解成“農村戶口轉化為城鎮戶口”。 將農村戶口變成城市戶口,并未改變人的勞動狀態和收入方式,因此未能改換其身份的本質。反而,將城市不斷擴大的后果是城市超出了適當的規模,表現出工作、生活、學習等各方面的不便利。
第二個誤區是發動農村人口去城市工作。隨著城市發展逐漸成熟,涌入城市的人口越來越多,剩余勞動力產生的價值已經被漸漸吸收至飽和。一方面城市對他們的容納有限,另一方面他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得不到應有的提高和較好的保證。大量流動人口產生了許多社會問題,包括經濟、政治、倫理等各個方面。
第三個誤區是認為城鎮化的關鍵詞是“城”。這種觀點造成城鎮化的本末倒置,以為建成了城就轉化了人。還有人將這種現象歸咎于農民的“素質低”,認為城鎮化是要提高農民素質,將其變為市民,強逼務農者改變生活習慣。結果肯定是吃力不討好。
第四個誤區是城鎮化缺少經濟賬。城鎮化常討論怎么籌錢,幾乎所有關于“城鎮化與金融創新”的焦點都在于怎樣撬動資本,將土地、宅基地等通過資本運作,變成資金。討論失焦之處在于,這些錢要怎么花,才能切實產生經濟效益,才能還,才能賺,才能維持和保證這個新城鎮的持續發展。不把這經濟賬算清楚,結果是地方債高舉,對于國家的政治經濟都會造成很大風險。
應當清醒地認識到,城鎮化的核心是“人”。城的建設固然重要,但應是在人的轉化的同時,順應發展變化得到的結果。
首先,城鎮化的本質是一部分人因經濟產業結構變化而發生的就業變化。城鎮化的大勢是要解決當地就業,建立新興城鎮當地的產業集群,由城鎮自身產生活力,讓居民能夠安居樂業。
其次,應當把“造城”的重點放在城市的實質上。城市的實質是它所提供的公共服務和政府治理。如何能夠從基礎上給予居民醫療、教育、養老等一系列保障,是真正體現城鎮建設現代化的關鍵舉措。
第三,城鎮化是經濟發展的結果。城鎮化是一個農業國在工業化步伐加快推進、經濟規模擴張、城市功能迅速提高的過程中遇到的實際需求;是產業結構調整、資源配置優化、市場擴展導致的生產要素向城鎮聚集的必然結果。認識到這一點,有助于厘清關于為何和如何城鎮化的本質,才能從源頭上建立城鎮化的基礎,達到城鎮化的結果。(作者是中國黃金集團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首席經濟學家 萬 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