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此,6月12日,延安被踩頭商戶劉國峰接受《城市信報》記者采訪時稱:“信不是我寫的,不代表我的意思。”城市信報記者了解到,目前劉國鋒仍在醫院住院,并稱身旁有延安市城管局安排的專人陪護,“不方便多說”。(6月13日新華網)
“快”、“狠”、“準”,這是筆者對延安城管局處理這起暴力執法事件的評價,所謂“快”,就是指反應快,一經媒體披露,便立即找出“替罪羊”——臨時工來頂缸;所謂“狠”,就是對自己“狠”,只要能將事態平息,拆辦公樓招牌、澄清超標車、向受害人道歉,甚至流兩滴“鱷魚的眼淚”也都在所不惜;所謂“準”,就是摸準了全國人民群眾期待圓滿解決此事的心理,親自“操刀”,偽造道歉信,試圖封住悠悠眾生之口。
延安城管局每做出一個“艱難”的決定,都引來眾多網友的“圍觀”,但是每次都是乘興而來,敗興而歸,因為與我們的要求和期望相去甚遠。但是,延安城管局非但沒有反思原因,反而變本加厲,一次又一次地揮霍著政府的公信力,時到今日,你的公信力還剩幾何?
政府的公信力是人民群眾對政府的評價,反映了人民群眾對政府的滿意度和信任度,因此,公信力不僅是政府的影響力與號召力,更是生命力,沒有人民群眾的支持和信任,公信力也就沒有了生存的土壤。
近些年,揮霍公信力而自取滅亡的列子還少嗎?“三聚氰胺事件”導致國內眾多乳制品企業“一夜之間”土崩瓦解,即使僥幸留下的幾家企業,也是茍延殘喘,風光不再,潛力巨大的乳制品市場被外國品牌瓜分殆盡;還有中國紅十字會,因為當年對“郭美美事件”的模糊處理,直接導致其公信力喪失殆盡,名譽掃地,雖然民間幾次呼吁重啟對“郭美美”的調查,以重塑公信力,但紅十字會仍巋然不動,這也直接將它推入了將要“無米下鍋”的“囧”境。難道這些前車之鑒都不足以讓延安城管局和當地政府警醒嗎?
隨著國民民主法制意識的提高,以及社會監督機制的完善,再想靠以往的“哄”、“嚇”、“詐”、“騙”來敷衍了事,蒙混過關顯然是不行的。因此,處理這起事件,當地政府要秉承公開、公正的原則,盡快給人民群眾一個滿意的答復,以重塑政府的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