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年,各地方政府對城市化和現代化的理解很簡單,就是高樓大廈。因此,到中國的任何城市感覺都差不多,都是高樓大廈。最近兩年,因為學界的呼吁,開始注重城市特色的經營,但仍然停留在表面,僅追求地方城市的一些標志性建筑,而沒有深入城市的歷史與文化,去真正把脈城市內在機理,挖掘和塑造出城市獨有的特色和風范來。君不見,當下中國,拆字當道。到哪里,都是拆、拆、拆。
其實,不同年代的老建筑才是城市真正的名片。他們見證了城市的榮辱興衰,濃縮和代表了城市應有的歷史內涵和精神。它們夾雜在摩天大樓里,并不會起到不協調之感,相反,反而會讓人對城市的歷史與發展有更深的了解和理解。另外,從實際效果講,老建筑存在是必要的,保證不同年代建筑的混合存在有其實際功能意義,可以為某些成長型中小企業的初期發展提供低房租場所。
第二,居高不下的房價,蒸發了人在城市中生活的希望。
城市的發展離不開人才,城市的生活主題是人。城市活力關鍵要有人。而當下直線走高的房價,遠遠背離了大多數民眾的生活水平,讓他們在望房價而興嘆之余,對城市生活產生懷疑和背離之感。日趨高企的房價,在和民眾的收入水平賽跑的跑道上,已經遠遠把之拋在后面。這樣的城市,怎么能吸引到對城市未來起著至關重要的年輕人才呢?
房價問題源頭不在房市之內,采取綜合統籌措施保證房價在一合理范圍內浮動之外,經濟適用房、廉租房、公共保障房等制度也要齊頭并進。多種政策結合起來,讓市民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有多種選擇,增加他們選擇留在城市的動力,是未來城市發展的必由之路。
第三,日趨嚴重的環境問題。
漫步在中國的大中城市街道,汽車的尾氣、化工廠排放的氣體等等,彌漫在空氣中,行人掩鼻而走。
還有,現在各地正在大力推進的城市拆遷運動,政府很少或全然不考慮老建筑或新建筑對環境的協調或破環作用。這些在某種程度上,也加劇了城市的環境問題。
城市的環境問題是一步一步侵害市民生活質量的。就像溫水里的青蛙,也許生活其中的我們一時感覺不到,但如果不注意的話,等到發現不能適應的時候,已經是城市病很重程度了,而且我們那時恐怕也已經深受其害、不能逃脫了。
第四,社會服務的缺位與變異。
城市的魅力和吸引力既在于獨具特色的建筑和標志物,更在于便民、便利的公用服務,為生活在城市中的人提供更好更優質的社會服務。
隨著改革的推進和深入,中國的城市民眾逐漸由計劃經濟時代的單位人轉變為社會人,也即個人生活一切都放到社會中來,一切都由社會來補位。但遺憾的是,社會沒有及時補上來,政府也沒有很好的完成由管理向服務角色的轉變。
當下的中國城市,公用設施如醫院、圖書館、劇院等,有是有的,但是分布密度不夠,內容提供有限,離民眾需求還有很大一段距離。政府應該合理規劃和布局;同時放開空間讓社會也參與進來,發揮非政府組織的公民社會建設作用,形成政府和社會共建市民社會的格局。
第五,淪喪的社區精神,社會人際交往中缺乏信任。
當下中國城市居民的社區,樓建的越來越高,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和信任卻越來越少。社區缺乏基本的活動,社區精神就更談不上。社區居民至多在遭遇到切身利益問題時才會聯合在一起,平時很少來往。社區精神的缺乏,對孩子的成長尤為不利,沒有玩伴,沒有游玩的氛圍,在成長的過程中只有長輩的教化,沒有同輩的同化。
社會學研究認為,信任是社會人際交往的潤滑劑。前兩年媒體曝光的南京彭宇案,一位因為扶跌倒老太太站起來的市民,竟然被老太太和家人告上法院。這件事引起了社會的強烈反響,也嚴重影響之后更多市民在遇到此類事情時的處理態度。等等事例,折射出社會中人際交往信任的缺乏。作為生活在都市里的市民,本身就是陌生人的聚合,大家在城市生活和交往,共同促進城市的創新發展,是需要發生一定程度的交往和聯系的。而在交往中只遵守規范,沒有一定的信任度的話,會嚴重影響彼此合作的順利程度和合作成功效果的。
第六,對城市貧民區非理性、野蠻改造。
眼下轟轟烈烈開展的對城中村的拆除和改造,媒體報道基本上正面為主,顯示了城市改造的成功。恰恰相反,《美國大城市死與生》書中對二三十年代美國一些大城市強行遷走和重建當地貧民區的行為,評價為其實質只不過是把貧民區遷移到其它地方,并沒有從根本上消滅貧民區。而且,其行為大大增加了城市低收入群體生活成本,也減少和影響了城市生活的多樣性。當下中國城市城中村的拆除和改造,也是同樣道理。本意是好的,但是政府沒有想過,城中村改造過后,本來居住其中只需付很少房租就可以住在市中心的人,如何再以同樣低的成本留住市中心呢?人留不住,貧民區也沒有消除,只不過把人從這個地方遷到那個地方。這是當下中國城市化進程中需要高度重視和理性思考的地方。
去過臺北的人,有時會驚訝臺北的街道并沒有上海漂亮和整齊,有的地方彎彎曲曲,有的地方破爛不堪,貌似與臺北大都市形象嚴重不符。實不知。這恰恰是臺北的都市魅力之所在,讓每一個生活在其中的人都能有尊嚴、自由的活著,這本身就是城市生活的目的。
第七,如何將城市外來人口的落戶城市與城市發展協調統一起來。
城市的發展靠人。在當下中國城市,源源不斷的各種類型的外來人口是推動城市發展的主力軍。
外來農民工的落戶城市將是一個日益需要得到重視和解決的大問題。他們的第一代是出生在農村,工作在城市,將來還是要回到農村。而第二代則是出生在農村,長大在城市,工作在城市,其內心中也有落戶城市的想法。第一他們很少接觸農活,回去也沒有意義;第二,內心也不想回去。
在中國目前現行戶籍制度下,落戶城市并不是那么簡單,涉及到戶口、社保、養老等一系列社會保障制度。這也是戶籍制度改革遲遲未放開的原因。
但是,隨著第二代農民工逐漸成長起來,這個問題日益變得棘手和緊迫,需要政府和社會重視起來,研究對策加以解決。
在世博會即將來臨之際,反思和審視這些問題,我想是有著積極的意義的。如何讓城市更美好一直是城市主政者喊出的口號,也是生活在城市的民眾希望能真正做到的。以上七個問題,都是當下中國城市化進程中或近或遠將面對的重要挑戰。這些問題處理的好,將大大推進中國城市化進程,使生活在城市中的人感覺生活更美好;處理的不好,將延緩甚至阻礙城市化進程的向前發展,也會使城市化發展失去原有之義。希望今天的政府和城市規劃者,認真學習和更新城市發展理念,站在城市生活者角度來進行決策和規劃,在推進城市發展中解決這些問題,讓城市生活真正美好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