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關注的北京市出租車調價方案終于水落石出。北京市發改委公布了最終版本的方案,確定將現有的3公里10元起步價調整為3公里13元,計程標準由現在的每公里2元上升到每公里2.3元,燃油附加費全部運次加收1元。燃油附加費,預約叫車費,出租車租價費三票合一。新價格方案將于10日起實施。
時隔七年,基價再調。漫長的博弈之后,漲價已成板上釘釘。對于北京出租車調價方案,有兩點是肯定的:一是世易時移,市場在發展,成本在上升,10塊錢的起步價也未必應該雷打不動;二是北京市發改委早前就表示,調價后計價器調整費用將由出租車企業負擔,但是企業不參與此次調價收益分配,所以要嚴格控制企業承包金標準,禁止企業借機提高向駕駛員收取的承包金標準。此前有數據說,實施第一套方案后,單車每公里載客收入由現在的3.2元提高到3.61元,增加0.41元,出租車凈運營收入占總運營收入比例由22%提高到31%。這對打拼在京城的的哥的姐來說,確實是看得見的利好。
不得不說的是,調價之后,面對新價格,客觀的隱憂也是存在的:一方面,尤其對于短途的乘客來說,打的費用增加了13%,此前就有不少被采訪者認為,這有點難以接受,“所以在短途的時候盡量不打車”。另一方面,盡管我們看到,在發達國家中打車是很奢侈的一件事,譬如英國倫敦,黑色出租車行駛1.5公里,白天收費大概在80元人民幣左右,在美國紐約,打一次出租車的費用至少要幾十美金——但值得注意的是,國外的出租車是“高富帥”,基本不能算在公共交通服務之列。而今年4月17日北京市政府發布的《關于加強出租汽車管理提高運營服務水平的意見》中明確提出,要“建立以公共交通為主、以自行車和小汽車為輔、以出租汽車為補充的特大型城市客運交通格局”。這意味著,未來一段時間內,出租車仍將作為公共交通的補充。當此背景下,價格如果不能較為親民,公共屬性“毛將焉附”?
調價方案的實質,就是出租車的生存壓力直接轉化到消費者的口袋里。那么,出租車企業盡了幾分力呢?其實,早在聽證之前,這次調價方案中,最受爭議的部分就是——只漲價而不降份子錢,但調價公告顯示:北京一輛出租車月均運營收入為16300元,企業利潤僅為3%。事實果真如此嗎?有媒體算了筆賬,買車、保險、司機工資、社保等項目,司機每月交給公司份子錢平均為6000元,按新車8年計算,公司單車收份子錢將近58萬。扣除購車款10萬,保險,8萬,每輛車凈賺40萬。那么,到底哪些能納入“成本”、出租車企業成本收益率究竟多高?這些核心問題,不能總是一筆糊涂賬。
眼下一個重要問題是,無論怎樣調價與整改,都根治不了北京的打車難。如果漲價的只是運費而不能從準入制等方面刮骨療傷,調價再精細,也難以抵達目的正義。對于出租車價格的變化,公司制的社會責任遲早是個繞不開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