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政策以及養育子女成本等方面的差異,我國農村婦女生育二胎的較多,而城鎮婦女基本上只生育一胎,這使得城鎮平均生育率明顯低于農村。隨著時間推移,農村和城鎮之間就形成了勞動力結構差異,農村勞動年齡人口占比高于城鎮,并且擁有年齡相對較輕的勞動者群體。城鄉之間在勞動力結構上的差異,造成城鄉之間勞動力稟賦不同。
在過去30多年里,農村人口進入城鎮務工經商成為城鎮活力的新源泉,農村勞動力流向城鎮以獲得更高的要素收益成為城鎮化的內在動力機制。對于農村勞動者而言,一方面,進城務工經商可以改善生計;另一方面,城市是農村年輕人心中創業的樂土,年輕人進城具有越來越強烈的自我實現的需要。目前的“80后”、“90后”農民工就表現出明顯的城市情結,他們對創造財富和城市生活方式有著強烈的向往。在城鎮方面,戶籍人口的年齡相對農村越來越大,一些城鎮人口老齡化已經比較嚴重。在工業化、城鎮化加速推進的情況下,城鎮急需農村勞動力來補足日益擴大的勞動力供求缺口。農村和城鎮勞動力供求的互補,有利于加速城鎮化進程。應當順勢而為,借助這一動力,積極促進農民工市民化,推動城鎮化快速健康發展。
不過應當看到,農村進城務工的勞動力也有與城鎮化發展不相適應的一面,主要是農民工的知識和技能比較落后,難以滿足社會生產科技含量不斷提高的要求;農民工的流動性較大,難以滿足企業穩定的用工需求。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主要是:教育投入長期向城鎮傾斜,農村公共教育資源不足,職業教育發展滯后;農民工的工資和福利待遇較低,與城鎮居民同工不同酬,農民工對城鎮缺乏歸屬感;農民工流動性高與企業用工短期化形成惡性循環,企業缺乏培訓農民工的動力;等等。
解決這些問題,應從多方面入手。一是加強對農民工的培訓力度。政府應加大投入,從農民工的實際需要和企業用工需求出發,強化農民工技能培訓,擴大培訓規模,提高培訓層次,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實效性,切實提高農民工的就業能力。對企業組織的在職職工培訓,可給予補貼。二是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加快落實放寬中小城市、小城鎮特別是縣城和中心鎮落戶條件的政策,促進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在城鎮落戶并享有與當地城鎮居民同等的權益,增強農民工對城鎮的歸屬感。三是推進保障性住房制度改革。多渠道、多形式改善農民工居住條件,鼓勵有條件的城鎮將有穩定職業并在城鎮居住一定年限的農民工逐步納入城鎮住房保障體系,讓農民工在城鎮安居樂業。
還應當看到,雖然現在農村還有很多富余勞動力,但勞動力供給并不是無限的。專家預測,我國勞動人口數量可能在2016年從增長變為穩定,然后逐漸下降。目前存在的城鄉人口結構差異是二元經濟的產物。隨著城鎮化的推進以及二元經濟結構的破解,這一差異終將消失。這意味著,在本世紀中期,我們可能會面對勞動力短缺的問題,同時對勞動者素質的要求也會大大提高。適應這樣的要求,提高勞動者素質應當從現在著手去抓,就是在繼續推動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的同時,全面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具體措施包括:優先發展教育事業,讓農村孩子與城鎮孩子共享優質教育資源;繼續加強職業教育,著力培養學生的就業創業能力;推進高等學校管理體制改革,創建若干一流大學,培養杰出人才;大力發展科學技術,進一步激發廣大科技工作者和全社會的創新活力;加快人力資源開發,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