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院批評“外來人口市民化難”
時間:2013-05-30 14:17:32
來源:城市化雜志
5月20日,《2013年中國城市競爭力藍皮書》(下稱《藍皮書》)發布。《藍皮書》稱,目前,我國二、三線城市和中小城市和諧度較高,“北上廣”均未進入前十位,前十名的城市依次是:香港、澳門、濟南、西安、深圳、青島、威海、大連、廈門和寧波。
會上,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科學院的領導、專家批評“外來人口市民化難”。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高培勇以北京為例說,近一兩年國家確定了外來人口市民化的發展方略后,一直沒 有多少進展。高培勇分析,城市管理者沒有足夠的動力去加以推進,這恰恰是“外來人口市民化”一直沒有實質性進展的真實原因。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李揚指出,城市化最終是城鄉一體化,再沒有身份的區別,要讓大家都過上現在定義的城里人的生活,體面的生活,享受很好的教育,有很好的醫療,“所以我相信如果哪個城市在身份差別上越模糊,這個城市越有競爭力。越進不去,不僅歧視農民,還歧視外鄉人,這不是一個友好的城市。”李揚說,公共服務的均等化能夠造成一種流動。城鄉一體化和公共服務均等化是互為表里的事情。在城市競爭力評價中,公共服務均等化應當是一個指標。
國務院參事、中國科學院研究員牛文元說,就中國60多年走過的城市化來講,得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結論,就是“人的城市化”。不過,他直言:“許多人都在探討什么叫人的城市化。但什么是人的城市化?什么是人的城市化的制度安排和治理結構?大多語焉不詳,甚至還沒有破題。” 據此,他提出人的城市化應當按照次序分成四個板塊:一是人的流動或者叫人的解放。二是人的就業。三是人的融入或者是人的融合。四是人的幸福。